APP下载

单兆伟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浅析

2018-01-13赵宇栋单兆伟李秀源汤佳崯谭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痞满枳实胃脘

赵宇栋单兆伟李秀源汤佳崯谭唱

1.江苏省中医院 南京 210046 2.南京中医药大学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根据主要临床表现,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以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痛”范畴。胃痛病名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首先提出痞:“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金元时代李杲《兰室秘藏·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对胀、满、痞有详细论述,如“实证多热胀、虚证多寒胀”“太阴所至为中满,太阴所至为蓄满”“心下痞闷,多年不愈用消痞丸;忧思气郁结于中脘,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宜木香化滞汤”[1],对后世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单兆伟教授,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行医50余载,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笔者跟师多载,获益良多。

1 中虚气滞渐贯始终,刚柔并济终复升降

《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痛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痛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2]气虚乃是言其常,气滞则是言其变,中虚气滞渐贯始终。若患者本身体质虚弱,多食胀满,则中气亏虚;若患者体质尚可,饮食无节,则有别于中虚之胀满,此为脾胃气机升降痞阻,则生瞋胀。《周易·噬嗑卦》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3]刚柔并济,则生克制化有序,可维持事物的动态平衡和发展。《吴医汇讲》指出:“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4]单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出现升降失序的症状,治疗应刚柔并济,其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滋而不腻等优点,对于脾胃病病人长期应用中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单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证治规律,刚柔并济,复调升降。若患者出现痞痛,口干舌燥,舌红无苔,大便偏溏或时有腹泻,单纯滋阴则加重腹泻便溏之症,应拟东垣升阳除湿之意,使气机有序,而痞满消除。(2)根据病症掌握方药选择,用药既不可克伐太过,又应适度通利。若患者痞胀不适、饮食不节、大便秘结、舌红少津,临床上可选用增液承气汤,大黄、芒硝荡涤积热,软坚化结;加用麻子仁、杏仁、白蜜刚柔并济泻痞。(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肝胆不舒,酌用百合花、佛手花,可起疏肝理气之功;加用子类药物,如莱菔子消食除胀、决明子利水通便,花类药与子类药并用,起疏流清源之意。

2 通腑活血调阴阳,温清并用化湿浊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说:“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5]《证治准绳》曰:“阴阳不交为痞,上下不通为满。”[6]单师指出痞满多为气病,但胃痛病机复杂,病久气血兼病,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正如《医学正传·心痛》云:“夫通则不痛,理也。”[7]2但通之法,单师认为各有不同,对于胃气不降之胃脘痞满,呃逆不止,食欲不佳,舌苔白腻,脉象弦细而数者,单师临床常选用枳壳、木香等理气止痛药物;若疼痛连胁者,可酌加制香附、延胡索;若患者胃痛日久,胃镜下呈粘膜充血或糜烂样改变,可酌加丹参改善胃黏膜血流。另单师嘱患者加用三七粉护膜,有助于受损胃黏膜的修复,改善临床症状。

《证治汇补·痞满》:“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又痞同湿滞,惟宜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疏导。”[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单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因外感寒湿或饮食生冷,戕及脾胃中焦,若脾胃阳气微弱,湿浊内生,饮流胃肠则心下痞。单师认为治当温阳化饮,清润降胃,温清并用,则脾胃自强,正如《医权初编》云:“脾胃一强,则饮食自倍,精血日旺,阳生而阴亦长矣。”[9]单师在临床治疗中善用药对如下:(1)黄连配干姜: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清热消痞,干姜辛热温中,两者相伍温清并用,恢复中焦气机健运。(2)黄芩配白术: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白术甘温味厚,正如《本草汇言》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拿术能助之。”[10]黄芩与白术配伍温清并用,健脾和胃而安中土。(3)枳实配厚朴:枳实味苦,性微寒,治湿滞伤中,理气祛湿,厚朴味苦辛温燥,降中有升,除满散结,温可燥湿。二者相伍,去有形实满,散无形湿满,温清并用化湿浊,复中焦气机升降。

3 疏肝和胃消积滞,怡情阅性畅条达

《医学正传·胃院痛》说:“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炼,复餐寒凉生冷……妨碍升降,故胃院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7]34《丹溪手镜·痞》:“有湿土乘心下,为虚满,若大便秘结,能食,厚朴枳实主之。若大便利,芍药、陈皮主之。有食积痰滞,痞膈胸中,宜消导之。”[1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因饮食失节造成,湿腐内阻,食滞内停,见痞满、呕恶、纳呆等症[12]。单师认为此时应行气导滞,和胃消积,使脾胃运化功能恢复,纳运相成。在临床治疗中单师善用药对如下:(1)白术配伍枳实:即为枳术丸,方中白术为君,重在健脾益气,以助脾之运化,枳实为臣,行气消痞又能消导积食。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寓消于补之中。(2)苏叶配伍仙鹤草:苏叶,辛温能散,用于治疗胸膈不利,气郁结而中满痞塞,《日华子本草》曰其:“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13]仙鹤草,《本草纲目拾遗》所载:“消宿食,散中满,下气。”[14]既能健胃补虚,又能清热活血,消痞满。两者相伍,疗效更佳。(3)合欢花配伍莱菔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有气郁食积表现,加以合欢花疏肝理气,莱菔子消食和胃,肝脾同调,助升清之机更妙。

百病皆生于气。《医学求是·血证求原论》云:“肝气不升则克脾土,胆气不升则克胃土。”[15]《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胃气不降治法》更认为:“胆胃上逆,土木奎迫,此痞满胀痛之由。”[16]。脾胃同居中州,升清降浊之功责之于肝胆升发之力;若肝胆之气郁滞,则横逆犯脾胃中焦,以致气机升降失常,不通而痛。《类证治裁·痞满论治》云:“暴怒伤肝,气逆而痞。”[17]单师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多因素所导致的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因病情反复,自我感觉痛苦,但旁人无法体会,紧张焦虑心情不得缓解,单纯治疗脾胃之证,效果不显,此时若酌加疏肝理气和胃之品,并对患者进行心里疏导与语言安慰,并嘱患者摄生养性得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往往事半功倍[18]。

4 病案举隅

患者刑某某,女,52岁,因情志不畅,反复胃脘疼痛及胃胀不适于2013年5月29日就诊。患者查胃镜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病理示:(窦小)浅表黏膜慢性炎症,(窦大)轻度慢性炎症,HP阴性(2013年5月29日);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刻下:患者胃脘疼痛连及两胁,胃脘饱胀不适,不欲饮食,食后加重,咽中如有炙脔,大便不调,小便黄,舌淡胖,苔薄黄,脉细弦。情志不畅,肝胃不和,治当疏和兼施,拟理气和胃方加减。处方:醋柴胡5g,枳实10g,炒白芍15g,炒白术10g,合欢皮10g,百合15g,佛手10g,莱菔子10g。嘱其一剂药煎煮4次,温润以后分次口服,少食多餐,调畅情绪。服14剂,诸症好转。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因情绪不佳,出现反复胃脘疼痛及胀满不适,气机阻遏中焦,见胸脘痞闷,不通则痛,见胃脘疼痛;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故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单老抓住肝郁犯胃,肝胃不和,脾胃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选用理气和胃方进行治疗。理气和胃方是单师从事脾胃病临床研究的经验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之气滞胀满疼痛具有良好疗效。方中柴胡、枳实行气除满消胀且柴胡有升清之用;炒白芍配伍炒白术柔肝养肝,益气健脾;佛手、百合、合欢皮舒肝理气,行气化滞;莱菔子消滞化积。纵观全方,可谓标本兼治,则诸症自除。

5 体会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形成的疾病,其病机内有中虚气滞,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外有七情所伤及饮食失节久成痞痛。单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主张在顾护脾胃气机的基础上,方药力求精简平和,并强调心理疏导,嘱患者牢记“坦之、淡之”,在临床治疗中,倡导怡情悦性,摄生养性,平衡饮食,取得良好效果。另单师指出,因功能性消化不良为排除性疾病诊断,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查出胃排空延迟,与胃轻瘫部分症状重叠,故其诊断存在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单纯依靠症状无法区分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故临床尤须注意镜检结果,HP感染及钡餐检测,辅助中医治疗,不能偏颇。单师尊重经典,旁汲各家,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孟河医学治疗特色,随拨随应,确得其本,在诊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值得总结、借鉴并推广。

猜你喜欢

痞满枳实胃脘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枳实名中医的健康秘药
识别真假枳实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疏肝和胃针法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肝胃不和型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