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宛如教授“脏腑同治法”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拾掇

2018-01-13邓浩然朱诗乒俞正秋蔡宛如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论治同治五脏

邓浩然朱诗乒俞正秋蔡宛如

1.杭州市丁桥医院 杭州 310007 2.杭州市中医院 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蔡宛如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三十余载,对肺胀、喘病、咳嗽等肺系疾病经验颇丰。笔者幸得跟师伺诊,现将其“脏腑同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经验荟萃如下,以飨同道。

1 理论基础

1.1 COPD脏腑同治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脏腑呈阴阳表里关系,一脏或一腑得病易传变其他脏腑,故治疗上强调脏腑病同治的整体观念,标本兼治。《素问·咳论》第三十八曰:“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慢阻肺虽为肺疾,起初临床表现为咳喘等肺系征象,但是久则五脏六腑疾病相互传化,除咳喘症外亦可见心痛、两胁下痛、动则咳剧、咳涎等表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金土两脏关系密切;从经络循行、藏象生克等角度分析,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经脉及其所属脏腑亦与肺经、肺脏有密切联系。由此可见COPD与体内诸脏腑有密切联系,“脏腑同治”法可以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在COP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脏六腑均可致COPD受病,故治疗COPD需有整体观念,不可拘泥于肺脏一脏之病变。《素问·咳论》云:“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指出五脏六腑咳嗽的特点,COPD属肺胀、咳喘的范畴,也可见五脏六腑之咳状。肺咳为肺气亏虚,外邪犯肺,或痰浊内蕴等,肺气失宣,气机上逆而咳;心咳为瘀血内阻,水气凛心,或心病兼咳等,瘀阻气道,壅而为咳;肝咳为肝气或肝火犯肺所致,常与情志有关;脾咳多为土不生金,或湿热蕴肺所致;肾咳是由肺病及肾,肾水上泛或肾不纳气所致。综上可见,五脏六腑均可使肺受病,然仍以肺为之主,诸脏腑气机失调,上犯于肺则咳喘。西医指出COPD的形成是一个反复迁延的过程,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这与上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根据中医理论,COPD的根本在于本虚标实,常涉及到五脏六腑,这时应辨清诸脏腑病变之虚实,着重于治五脏,治六腑,亦或脏腑同治,为邪去正复创造有利时机,这些均为脏腑同治COPD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 蔡教授对COPD的认知 COPD在中医一般归属“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蔡师认为该病需宗“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为纲,根据其病程常虚实错杂,肺气亏虚为本源,旷久衍化则易传变他脏,故医者需有整体观念,明清虚实,脏腑同治,其效屡试不爽。

2 脏腑论治

2.1 治五脏 蔡师认为COPD与五脏关系密切,尤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如《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所述:“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1]肾水不足,肺肾不能互根,可见动则喘促;脾土虚弱,运化失职,则咳喘痰多;肺气亏虚,卫气不固,宣降失职,气逆而咳且易感外邪。气虚痰滞,经脉瘀阻,痰浊瘀血互结,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故蔡师临床上治疗COPD,以分期论治、标本兼顾。急性期以“治肺”为主,予以清肺豁痰之剂,常选用金荞麦、金银花、重楼、鱼腥草、黄芩等。在豁痰清热的同时,配合使用通宣利肺之品,诸如桑白皮、桔梗、浙贝、浮海石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此外,如急性期患者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可根据病情选用温病“三宝”通醒神窍。缓解期,则以补肺脾肾为主,常选用党参、野山参、太子参、黄芪、蛤蚧等药物,使正气得充,邪不可干。不过蔡师指出缓解期患者,不可一味过补,此时“九分虚,仍有一分实”,部分实邪未尽,故仍需酌加清肺化痰、活血化瘀之品以清泄余邪。

2.2 治六腑 《素问·咳论》认为,“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肝咳不已,则胆受之……”,指出六腑咳常为五脏久病不愈所致。其实从脏腑可以相互移传影响来说,既可以由脏传腑,也可由腑传脏。如胃腑不适,胃气上传于肺而咳喘。蔡师认为COPD患者,日久常兼有五脏受损,五脏久病不已,或传于六腑为病。反之,六腑受邪,反攻五脏,肺气失宣,亦可加重病情,如此相互影响。如临床上COPD患者病久,常有“便秘、腹胀、小便不畅”等临床表现,也可遇到COPD合并便秘的患者,其喘闷气急等临床表现会有所加重的情况,此时要及时疏通腑气,可用大黄、麻仁、玄参等药。六腑为病,多为久病而出现了他脏腑症候,常夹杂虚象,实乃虚实错杂之症候,临床上单独治六腑的情况较少见,故常为虚实共治,脏腑同疗。

2.3 脏腑同治

2.3.1 从肺胃论治黄元御[2]《四圣心源》谓:“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碍,则咳嗽发作。”蔡师[3]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肺属金,胃属土,肺胃为母子关系,两脏腑密切相关,经络相通,仅一膜之隔,外邪入肺,津液输布失常则伤胃,胃津受损,上灼于肺,致肺难以受气,而致咳喘。蔡师[4]认为“治气”与“治痰饮”是治疗慢阻肺的两个关键点,以“和、温、清、消、补”五法为主,注重健运脾胃,滋阴润燥,温肺化饮。脾胃健而痰浊消,难以上泛于肺为病,可用“补土生金”之法,选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阴液足而脏腑润,胃液充足,受损脏腑得以修养,可用“滋阴润燥”之法,选用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辅之;肺脏得温,痰饮得化,中州得固,可用仲景“苓桂术甘汤合麻杏薏甘汤”主之。蔡师也指出,COPD患者每于秋冬季节反复发作,是因肺脾胃素虚,卫表不固,鬼门大开,易着外邪,稳定期可服用黄芪、白术、防风、山药、茯苓等品御敌于外,或冬病夏治,做到“未病先防”。

2.3.2 从肺与大肠论治 COPD临床表现除咳、痰、喘、闷等症状外,往往也兼有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杏轩医案》载:“肺与大肠相表里,肠热上熏,肺燥则痒,痒则咳,此咳嗽之故,非关于风,而实由于燥也。”[5]现代很多学者发现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可以提升临床疗效[6-8]。蔡师认为,COPD患者久病,下传腑脏,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尤善传变,肺主气及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易致大肠腑气不通,津液难以输布,故见腹满痞胀,大便秘结。而痰瘀浊气上逆于肺,壅塞气机则咳嗽气喘发作,如此循环往复。故遇此症当以宣肺降气、通腑逐瘀为主要治法。蔡师指出临床虽同为肺肠治法,但用药上亦有不同,仍以辨证为主。如肠热下利者,可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黄连等清热养阴;肺燥津伤者,可用玉竹、麦冬、百合、天花粉等滋阴润燥;若肺热移肠致阳明腑实证,则常用清热为主的石膏、大黄、虎杖等;若肺失宣降致便秘,须用“提壶揭盖”之法,多用紫苏子、麻黄、厚朴、枳壳;肺气亏虚致气虚便秘,常用黄芪、党参之属;肺气不固导致泄泻,常用人参、五味子、乌梅之收敛药。

2.3.3 从肺与三焦论治 吴鞠通[9-10]认为“上焦咳嗽,其治在肺;中焦咳嗽,治在脾胃;下焦咳嗽,治在肝肾。”蔡师临证多年,在古人认知基础上,对此又有新的见解。一为COPD患者单独一焦而病者少,常见二焦相兼为病,甚或三焦共病。COPD不同于慢性咳嗽的治疗,病情往往并不局限于一脏,正如上述,常传至中下二焦脏腑,辨证仍需有整体观念。如单以咳嗽为主,偏治上焦,“非轻不举”,选用清轻宣发的药物;以湿痰盛而咳,则同治中上二焦,专攻脾肺,痰液无以得生;以动则喘甚,则治上下二焦,裨益肺肾,纳气平喘等。另一为上焦咳嗽,不单治肺,而应治在心肺,需心肺同治。蔡师认为COPD除肺脏为病外也常累及心脏,心主血脉,瘀血常贯穿疾病始终,导致症状加重或迁延不愈。正如唐容川[11]言:“盖人身气道,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主张症见瘀阻脉络之象,可沿用唐氏治疗“血家咳嗽”之法[12],根据其“虚瘀痰热”不同病理特点,在清宣的同时,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地龙、虎杖根等,使之气机通,瘀血化,而心血行。

临床脏腑为病,并不仅限于所述几种,目前中西参衷学派较多,文献报道亦可见从胃胆治肺[13-14]、从小肠治肺[15]、从膀胱论治[16-17]等新观点,蔡师临证时也遇及从其他脏腑诸如膀胱治肺的病案,本文所论及的仅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脏腑同治的主要观点。

3 医案举隅

张某,女,78岁,2015年2月26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咳痰、气急10余年,再发伴加重半月。患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素日气短,劳作则喘。半月前,因贪食肥厚,复勉强作劳,遂扰动宿疾,咳痰肿满,气息急迫,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并予西药治疗一周无效。刻诊:面色晦紫虚肿,咳逆气促,鼻张抬肩,膈膨胀,不能平卧,痰涎壅盛,咳吐不爽,心慌不宁,颈静脉怒张,肝肋下3cm,伴明显压痛,剑突下上腹部动悸可见,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数日未行。唇青紫,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厚,脉沉有结象。蔡师辨证为痰饮郁肺、正虚水停证。治宜利水消肿,化痰降逆,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方用泽漆汤,处方如下:泽漆30g,紫菀15g,白前15g,生姜 15g,半夏 10g,党参 10g,桂枝 10g,黄芩1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

3月5日二诊:服药七剂后,诸症明显好转,水饮壅盛于肺得以改善,肺气得以升降,泻下黏浊,腑气得通,邪气得除,药已中的,观其舌,舌质紫暗,苔白略厚,脉沉细,仍有咳嗽气促等标实之象,此时余邪未尽,仍以祛邪为主,原方续进5剂。

3月12日三诊:咳平喘宁,肿消痰去,考虑瘀血得去,余邪已解,小便通利,胃纳可,拟金水六君煎调理,补益肺肾,健脾燥湿,使正气渐充,湿不再生。连进月余,病情稳定。

按语: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正气素虚,故平素气短、劳则作喘,加之贪食肥厚,损伤脾胃,酿生湿邪,阻遏气机升降,复有勉强劳作,正气复伤,终致宿疾复发。肺失宣降,气机壅滞,上逆程度较重,故咳逆气促、鼻张抬肩、膈胀、不能平卧;饮郁化热,扰及心神,故心烦不宁;肺失宣降,水津不能四布,则水道通调不利,血行不畅,可影响水液输布,故口干不欲饮,颜面、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肺失宣降,影响大肠传导,故大便不行;影响心血运行,故面色晦紫、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唇青紫、舌紫暗。本案病情复杂,既有正气不足,又有痰阻肺气、水饮内停,血行瘀滞等,病位涉及肺、心、肾、大肠等脏腑,气、血、水俱病,但以水饮内停,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泽漆汤中重用泽漆利水消肿,化痰止咳;配伍紫菀、半夏、白前、生姜化痰降逆,以平喘咳;党参、桂枝、炙甘草补气通阳;邪壅日久易生郁热,故用黄芩清热。诸药合用,气血调畅,脏腑通顺,药效有所得,病有所医。

4 体会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合皮毛,宣发卫阳之气,喜清肃而恶壅塞。各种原因使肺气宣降失常,均可引起肺系疾病。若久咳肺气虚弱,呼吸不畅、气道壅塞而至肺气肿。COPD虽表现为肺系症状,但与余脏腑关系密切。诸如肾气亏虚,失于固摄,动则喘促;脾胃为后天之本,为金母,脾弱则卫气不足,腠理不密,易感外邪等。蔡师临证多年,根据自身经验辨治COPD:从五脏论治,尤以肺脾肾三脏为主,急性期治肺以清热化痰,缓解期补肺脾肾以益气养阴;从六腑论治,常为肺胀日久伤腑,征象多虚实夹杂,治疗时需辨清虚实,标本兼治;脏腑同治,多以肺与胃、大肠、三焦等同治常见。同时,蔡师根据自身经验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如治上焦咳嗽,不单治肺,而应治在心肺;治疗缓解期患者,不可一味过补,还应清泄余邪;认为“治气”与“治痰饮”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个关键点等。组方灵活,配伍严谨,在脏腑同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有其独到之处,明显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总结和推广。

猜你喜欢

论治同治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