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具下的思考

2017-12-28周家璧

考试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人性

周家璧

摘要:本文以心理学视角分析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分别从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三个方面对影片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具体分析,并阐述了这部电影表达的主题,从而引发读者关于人性的深思,同时,也为影迷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影视角。

关键词:电影赏析;变相怪杰;心理学分析;人性

一、 引言

《变形怪杰》是由查克·拉塞尔执导,金·凯瑞、卡梅隆·迪亚茨、彼得·格林纳、艾米·雅丝贝克等演员出演的一部美国魔幻喜剧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平凡的银行职员斯坦利在遭受种种失意时,偶然在河边捡到一个面具,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

二、 精神分析心理学

1. 人格面具

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面具原本用来遮蔽真实的自我。但是,作者却反其道而行,利用它来表现人的真实欲望。斯坦利戴上面具后,面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他由弱势变为强势,由怯懦变为勇敢,敢为之前不敢为,做出了让自己扬眉吐气之事。他利用面具的神力,不仅报复了一直欺压自己的房东太太,还惩罚了街头混混,甚至大胆地向自己心仪的女神表白了爱慕之意。多利安戴上面具后,則一反常态,对社会的约束毫无顾忌,肆无忌惮地危害社会,面具将他的邪恶野心暴露出来。小狗米诺戴上面具后,在危急时刻勇敢地保护了主人,面具所展示的是它对主人的忠诚。由此可见,面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跟随人性的善恶去反映所需的能力,成为人们随心所欲满足欲望的化身。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的一面,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现实生活中的斯坦利所表现出来的懦弱、内向实际上都是他不得不向这个社会妥协的结果。平凡的工作,房东的谩骂,他敢怒不敢言,但是内心深处却有抗争的欲望,就像影片中说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戴着面具。我们压制我们的深层欲望,装出社会能承受的形象。”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社会中被道德与法规等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的无可奈何与服从。

2. 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戴上面具后的那个“我”是最真实的我,也就是“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初,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正是这种被压抑的欲望在戴上面具被释放出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主人公戴上面具报复房东太太时,发现门牌上写着“保持安静”,但这时候出现一个闹钟,不管他怎么用锤子打,闹钟都能逃脱,并且声音丝毫不减,这不仅仅是一个闹钟,更是象征着欲望一旦释放出来,是安静不下来的,这也是他后来教训小混混,抢劫银行等疯狂举动的因果诠释。

因此,本我需要现实自我的制约,这也是我们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虽然被压抑,但至少不会犯错。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人的欲望膨胀的罪恶与可怕。

3. 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在影片中,男主角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将与女主角的见面更改得浪漫而又甜美,将他开的破车换成豪车,这样一来,他不仅没有被别人泼水,而且与女主角进行了一场美好的邂逅。他在现实中未满足的事情,通过改写“剧本”,使自己的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其实,女主角代表着“欲望的集合”,金钱、美貌、地位,满足所有男性的美好欲望,也是男主人公内心的一种投射,将他没有的、缺少的投射到女主角身上。与其说他梦想的是女神,不如说他梦想的是女神所代表的“欲望”,他内心的欲望,最终以梦的形式得到了满足。

我们都知道《南柯一梦》的故事,那梦境是虚无的,无论梦境多么美好,醒来终究是一场空。就像斯坦利,虽然他在梦境中弥补了自己的遗憾,但醒来一切都未改变。所以梦终归是梦,并不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真正的实现与满足,只有在现实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心想事成,让愿望得以实现,使梦想变为现实。

4. 自卑与超越

在影片中,斯坦利无疑是自卑的、虚荣的。他与女主角约会时,终究不敢以真面目追求女主角,而是戴上能带给他勇气和力量的面具后才敢面对,这体现他的自卑。而当他戴上面具后在公众场合中的夸张表现,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他不断地想表现自己,不断地想拥有金钱,拥有地位,这些都体现他爱慕虚荣。但是因为现实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有在戴上面具后,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可以说,面具在满足他愿望的同时,也给了他超越自我的力量。在他未戴面具时,他终于能鼓起勇气反抗老板的儿子,这是他对自己的超越。他最后抛弃面具的举动,更能体现他对自己的真正的超越,因为他明白了面具能够带给他的一切,无论金钱、名利、地位,终究不真不实不善。这时,他才真正超越了自己。

阿德勒说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对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感到满意,追求优越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所以,我们不必为了自己的自卑而颓废,不应该以“面具”遮蔽它,而应该正视自己的不卓越。

无论面具有多么光彩,也终有被摘掉的一天。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自我的人生价值,才能如斯坦利那般实现卓越。

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五种,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不同层次人物的需求不同。在斯坦利看来,也许一张电影票就能满足他社交的需要,但是,这样的需求对于一个小人物来说似乎也很难得到满足。当他受朋友邀请参加舞会时,他的自尊需要也同样未得到满足。首先是开到舞会的车太烂,被大家堂而皇之地嘲笑,然后又因为没有上流社会的地位被拒之门外。当被人羞辱地抬走,全身湿透时,他的女神出现了,自尊心被打击到极点。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这时,侍者把他那辆快要散架的车开了过来,不管他如何解释,谁也不会相信他的措辞,就连他的女神也是如此,此时,他作为男人的自尊便彻底没有了。endprint

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小人物的需求在社会中通常很难得到满足,而从一张电影票也可以看出,需求同时也体现出了一个人对价值的定义以及追求。也许,对于一个富二代来说,一张电影票在他金钱的作用下,很容易被女性接受,甚至是一场舞会也是家常便饭,但是从影片中折射出的不同阶层的需求不同,以及小人物的无可奈何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义。

四、 行为主义

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或它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而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加强,重复出现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是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出现这一行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斯坦利戴上面具后获得了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帮助他做了一直不敢做的事,即面具带来的利益作为强化物,对斯坦利戴上面具这一行为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从而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戴上面具。

我们的生活中也无时无刻充满着各种诱惑,这些诱惑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会促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做出失去自我的行为,比如:网络吸引着青少年逃课,毒品吸引着瘾君子做出违法的行为。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学会抵御外界的诱惑,才不会迷失自我。

五、 总结

本片旨在表现面具下不同人物的本性,进一步揭示了面具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取决于戴上它的人这一主题。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保持内心的善念,才不会被欲望所驱使。

参考文献:

[1]杜颖.摘不下的面具——试用人格面具理论解读阮克医生[J].大学英语,2009(01).

[2](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林尘等译.自我与本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马晓娜译.自卑与超越[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

[4](美)亞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段绍俊.评《变相怪杰的几大看点》[J].电影文学,2010(5).

[6]李琼华.电影《变相怪杰》的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解读[J].电影评介,2012(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人性的偏见地图
“我不”方显人性温度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功能与人性
法律的人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