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探究,形成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2017-12-28姜浩良

考试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

姜浩良

摘要:物理是研究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课程,其教学不能就是我们教师的授之以鱼,而应当是比较理想的授之以渔。物理教学的授之以渔,这“渔”比较多,需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掌握,但巧用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还是需要把握好的。

关键词:巧用探究;形成能力;策略思考

凡学科课程的教学都有具体之学科课程的性质,初中物理课程具有怎样的性质?它是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根本目标出发,物理课程的教学,就不能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则必须思考巧用探究,形成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相关问题。

一、 探究的巧用需建立学生探究兴趣

物理的现象是比较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也是相当有趣的。但学生如果不能从一定意义上去掌握,那就永远也不能发现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趣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物理,自主探究是根本。但学生并不能一开始就建立起探究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兴趣,即使有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着探究,或者就在进行着自主意义上的探究,但整个教学课堂没有浓烈的探究氛围,也是形成不了理想探究的。所以,作为物理教学课堂必须思考全体学生探究兴趣建立的问题。学生探究物理兴趣的激发,其策略也是多元的,需要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较为合理的激发手段。如相关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发现,有着比较常规的步骤,那我们即可引导学生对这样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如物理教材中,都有着比较多的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天公“发怒”,雷雨过后出现彩虹,海市蜃楼的形成,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等。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现象去提出相关的问题,同时进行相关的猜想与假设,然后引导学生去做一定的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大家便意识到,学习物理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二、 探究的巧用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平时的物理教学,不是学生不善于探究,多半是学生不会探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探究中进入了死胡同,虽然探究着,但多半对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其根本原因还是一个个学生缺失着探究的能力,因此获取不到探究的效果。对此,探究的巧用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应当成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不懈追求。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不可依赖于物理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说教,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讲,实验是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理想渠道,甚至就可以说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学生认认真真而又踏踏实实地实验着,那学生才可以真正自主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现象有些是我们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如“声音”,学生自己会发出声音,与别人交流,读书都发出声音。那“声音”是什么?学生还是不能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的。要想让学生能够说出所以然来,就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去知晓,去提高学生探究声音的能力来。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去实验,如学生将一只长尺沿着桌边放好,拨动直尺露出桌子的一边,然后再使其停止振动。学生便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音可以传播,但需要介质。学生还从相关的实验中,发现声音就在向四面八方传播着。

三、 探究的巧用需形成学生探究毅力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是能够获取探究效果的,但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可获取探究效果,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取探究效果。平时的物理教学,我们都看到如此之类的现象,学生虽然做了实验,却不能去认识物理现象,更寻觅不到物理现象变化的规律。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因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怀疑其实验探究的效果来。这说明学习在意义学习和探究上出了问题,学习探究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毅力呈现严重的下降趋势。由此,我们必须肯定地说探究的巧用需形成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毅力。形成学生的探究毅力,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必须对学生实验探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比较充分的预估,必须有质量地启示学生获取实验的结果。初中物理教材中有比較多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需要学生对相关速度公式的得出进行自主探究。应当说初中学生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对速度公式还是并不陌生的,但学生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探究还会有困难的。为了学生探究的成功,教师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如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时,则需要提高实验的可视程度,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让学生在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上多做文章,以确凿的关于速度的数据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智慧
英语教学中形成学生语感的思考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