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儿筛查、管理与干预模式的探讨

2017-12-19杨志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筛查管理

杨志

【摘要】 目的:对高危儿的筛查、管理与干预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例高危儿和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9例高危儿设为研究组,将30例健康婴幼儿设为对照组。采用《Gese Ⅱ发育诊断量表》评估高危儿的发育状况,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证、个人社交。根据患儿的筛查结果制定综合性的管理、干预模式对患儿实施。结果:研究组患儿实施管理及干预前后5个能区的发育商比较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儿实施管理及干预前5个能区的发育商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管理及干预后大运动、适应能力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与对照健康婴幼儿比较差异有所缩小,但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危儿残障率,改善高危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危儿; 筛查; 管理; 干预模式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157-02

国内外均有临床研究证实,在合适的时机对高危儿实施特殊性的管理和医疗干预,有利于降低高危儿的致残率、改善患儿预后[1]。此外,还有国内临床研究发现,在高危儿发育期进行医疗监护和保健康复,能够减轻疾病状态对高危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减少残障的发生。国外一部分临床研究发现,高危儿在明确病情后、越早接受治疗获得的临床疗效越高,并认为高危儿接受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为出生后三至五个月内。对上述国内外临床研究所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尽早明确高危儿的病情,及时采取管理及干预措施,是改善高危儿预后的关键,同时也表明各国临床开展高危儿筛查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2]。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儿制定管理、干预模式,对患儿实施综合管理及干预,管理及干预周期结束后,对比高危儿及正常婴幼儿的发育情况,明确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的筛查方法、管理及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9例高危儿和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9例高危儿设为研究组,将30例健康婴幼儿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2.5±0.3)岁,对照组健康婴幼儿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4±0.4)岁。对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研究对象家属的知情和同意。

1.2 方法

采用《Gese Ⅱ发育诊断量表》评估高危儿的发育状况,该量表中的具体评价维度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证、个人社交。根据患儿的筛查结果制定综合性的管理、干预模式对患儿实施。具体管理及干预内容包括:(1)根据患儿的具体筛查结果,为患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制作成书籍或手册发放给患儿家属。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患儿的喂养时间、生活行为、身高、体重测量方法等。(2)干预措施除常规治疗外还包括早期感官刺激训练、早期肢体动作、机体运动功能训练,并确保制定的早期康复干预治疗方案不对患儿的一般生活产生影响,实际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儿病情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康复干预治疗方案内容。在高危儿的干预治疗中,临床医师应使患儿家属认识到了解患儿反应的重要性,教会患儿家属与患儿进行交流的技巧,尽量避免过度刺激,以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干预计划有效实施。

管理、干预实施结束后,应用《婴儿智能发育量表》评估两组5个能区的发育商及研究组患儿管理、干预前后5个能区的发育商。

1.3 评价标准

《婴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标准:该量表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量表中共包括5个能区的检测,分别为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这5个能区的检测结果可综合反映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每个能区标准分界值均为85分,评分小于70分表示婴儿近期心理发育低下,评分70~84分表示发育偏低,评分85~114分表示婴儿发育正常,评分115~130分表示婴儿聪明,评分大于130分表示婴儿优秀,评分≥85分为正常,评分无上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建立实验数据,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年龄、《婴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儿实施管理及干预前后5个能区的发育商比较

研究组患儿实施管理及干预前后5个能区的发育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患儿管理及干预后5个能区的发育商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

研究组患儿实施管理及干预前5个能区的发育商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管理及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大运动、适应能力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评分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使得我国女性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高齡产妇的数量逐年增加,高危儿的发病率也随着上述局面的出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高危儿是一类特殊的发病群体,是指在胎儿时期、分娩时期或新生儿时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存在发生某些危重疾病可能的新生儿。据文献[3]临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高危儿的发病数量约占新生儿总数量的10%,高危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障碍的几率约为健康新生儿的10倍,且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增多,但通过早期的有效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高危儿发育偏离,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高危儿的筛查、管理及干预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医疗方面,还涉及到保健、康复、教育等多个方面[4-5]。但现阶段,我国临床尚无规范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干预模式,仍需要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高危儿中的绝大多数患儿不能完全健康的发育成长,一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日后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现阶段,我国临床主要通过高危儿筛查、管理及干预减少高危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取得了较高的研究进展,但现有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及干预模式仍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性,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6-7]。高危儿筛查是确保临床能够尽早明确高危儿病情的关键,且能够为我国临床制定改善高危儿预后的管理模式和干预模式提供具有高度客观性的参考依据。相关研究证实,人类大脑的快速发育时期为出生后的几年内,在大脑快速发育的过程中,其结构及功能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重塑能力[8]。因此,对于高危儿来说,越早的发现异常,采取管理和干预,对患儿脑补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受损修复作用越确切,换言之就是随着高危儿年龄的增长,通过管理及干预获得的效果越差,上述研究结果均在强调高危儿早期筛查、管理及干预的重要性[9-11]。为一步改善高危儿预后,减轻高危儿对个体家庭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对高危儿的有效筛查、管理及干预模式进行了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29例高危儿和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婴幼儿,应用《Gese Ⅱ发育诊断量表》对研究组患儿进行高危儿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为患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干预模式。对比研究组患儿实施管理及干预后的5个能区的发育商发现,各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大运动和适应能力的评分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卿赤凌[12]在对《40例高危儿早期智能筛查并干预的效果分析》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综合表1、表2数据可知,研究组患儿实施管理及干预前5个能区的发育商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管理及干预后大运动、适应能力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与对照健康婴幼儿比较,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距也有所缩小,说明针对性的管理、干预模式对改善高危患儿预后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综合上述,笔者所在医院认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并对高危儿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危儿残障率,改善高危儿预后。同时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及干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具有应用價值。

参考文献

[1]杨柳.构建高危儿综合管理模式 促进儿童健康生存与发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699-2700.

[2]刘文.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测及早期干预在儿科保健门诊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28-30.

[3]林碧云,危曼,邵肖梅,等.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高危儿出院后筛查运动发育落后的准确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2):81-84.

[4]冉华树.高危儿早期智能筛查并干预54例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198-199.

[5]刘娟.脑瘫高危儿早期筛查及干预分析[J].医学信息,2015,17(40):103.

[6]周京义,刘云芬,肖芳,等.高危儿早期神经发育筛查与早期干预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83-84.

[7]喻胜卫,傅炜钢.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对足月高危儿颅脑损伤的筛查价值[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5):445-446.

[8]蔡荣兰.系统干预管理对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及脑瘫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5):534-537.

[9]杜菲,刘依竞,刘玥,等.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Vojta 7项姿势反射对高危儿脑性瘫痪的预测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0):4233-4236.

[10]王章星,童燕梅,陈明秋,等.早期干预随访对高危儿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6):560-563.

[11]郭雯,俞洁,陆峰,等.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生长发育近期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63-1165.

[12]卿赤凌.40例高危儿早期智能筛查并干预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573-574.

(收稿日期:2017-07-19)

猜你喜欢

筛查管理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孤立性胎儿超声软指标联合无创DN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某区2021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分析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你所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