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

2017-12-19张贤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应急预案综合能力

张贤文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对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护士24名,成立应急演练小组,制定应急演练方案,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分别于训练前、后,对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训练前比较,护士训练后静脉输液、心肺复苏、除颤、心电监护、吸氧等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操作准确、站位合理、动作迅速、条理清楚、分工明确、应急调度等综合能力得分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可提高护士的抢救技能及综合素质,使护士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 应急预案; 急救技能; 综合能力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161-02

由于医院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时间紧迫性的特点,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而所谓应急预案演练,是指通过对急诊案例进行现场模拟,强化护士急救意识,提高护士急救综合能力的方法[1]。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具有工作量多、工作繁琐、时间紧急的特点,为保证急诊科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从2016年起开始,每季度组织护士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护士24名,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26.4±1.3)岁;文化程度:本科8名,大专10名,中专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其中护士长1名),初级护士10名,初级护师4名。

1.2 方法

对急诊科护士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模拟,首先,成立科室应急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责任护士为副组长,负责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及考核,组员为急诊科护士,每组5~6名。其次,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根据急诊科室的特点、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操作程序等,并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编写应急预案案例,如1名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冒冷汗,意识模糊不清,呼之不应,立即呼救,并连接心电监护仪,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除颤处理,遵医嘱给药,同时,应急演练中应包括标本采集、吸痰处理、气管插管、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等;此外,演练中应有意设置各种障碍,如停电停氧、仪器故障、管道脱落等。最后,根据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及基本急救技能的学习,每月定期组织1~2次,由护士长讲解急救理论知识、突发事件定义、等级分类、报告程序及内容、处理原则等;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随后由护士长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内容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搬运、止血、包扎处理等,同时讲解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注射泵等使用方法等,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护士长对本次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反馈,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1.3 考核指标

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负责对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护士基本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两部分,其中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心电监护、静脉输液、吸氧、除颤、心肺复苏等,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定,得分与操作能力表现为正比。综合能力内容包括操作准确、站位合理、动作迅速、条理清楚、分工明确、应急调度等,每个项目5分,1分:不合格,2分:合格;3分:一般;4分:良好;5分:优秀,总分为30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训练前后急救技能得分比较

护士训练后静脉输液、心肺复苏、除颤、心电监护、吸氧等急救基本操作技能较训练前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士训练前后综合能力得分比较

护士训练后操作准确、站位合理、动作迅速、条理清楚、分工明确、应急调度等综合能力得分较训练前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急诊科而言,大多患者病情危重,需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应急预案演练是通过模拟真实急救情景,提高护士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2-3]。

面对急诊科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多,为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必须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应预案演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对护士进行持续培训与实践演练,一方面可强化护士对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可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在急诊抢救中,为帮助患者获得抢救时机,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心肺复苏、除颤、连接心电监护仪、静脉补液、吸氧等操作技能[4-6]。本研究显示,经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后,护士静脉输液、心肺复苏、除颤、心电监护、吸氧等急救基本操作技能较训练前均有所提高(P<0.05)。由此说明,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有利于提高护士急救基本操作技能。

对护士而言,除学习护理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而情景应急演练方案的设计,通过逼真的情景模拟,使护士身临其境地体会,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8-9]。在实际操作中,在争分夺标的抢救现场,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处理,以及急救护士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现场急救护士的操作技能、医护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能力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9-10]。因此,加强护士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对确保医疗急救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经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后,护士操作准确、站位合理、动作迅速、条理清楚、分工明确、应急调度等综合能力得分较训练前均有所提高(P<0.05)。由此说明,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有利于提高护士综合能力。情景模拟演练的主要特点是能使临床医疗工作中复杂的病情得以再现,使护士在演练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寻找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同时,在演练过程中,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判断、加强用藥观察、遵医嘱实行、做好交接工作等,并每次演练结束后,要求护士进行分析总结,明确自身所学知识的薄弱点,并不断改进,从而实现持续质量改进[11-12]。endprint

應急预案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预先制定的方案,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面对当前急诊科室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现代医学模式下对护士业务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当护士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患者被送到医院后,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快速、准确地准备好相关抢救药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各项护理措施,为病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强化护士的应急意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巧,对提高护士综合应急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雷雪贞,王钰镁,张蔚,等.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8):57-58.

[2]吴玲艳,杨雪琴,张春妹.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在急诊科待聘护士培训中的应用[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6):245.

[3]万盈璐,耿力,余莉华.武汉某医院妇产科实施应急预案模拟演练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3,26(9):57-58.

[4]梁雁芳,冼日凤,梁春萍.运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救护能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7):822-823.

[5]撒志梅,张听芹,吕燕.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在能级培训中的作用评价[J].母婴世界,2016,16(12):236.

[6]陶淑敏,赵芳,谢涛.对低年资护士实施应急预案演练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4(18):2284-2285.

[7]叶小兰,杨芳,罗丽铭.开展场景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62-63.

[8]吴胜菊,杨云英,唐锡军,等.护士在应急预案演练中存在问题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0):2573-2574.

[9]侯水珍,张岩,刘战水.护理情景模拟应急预案演练对提高护士应急能力的效果调查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16(4):26-27.

[10]王淑云.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849-2850.

[11]张霞.小儿急诊急救的护理技能演练及培训[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02-103.

[12]徐燕华.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和患者医护满意度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06-107.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急预案综合能力
环城水系施工中静力切割技术的应用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及注意事项浅谈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