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7-12-19温丽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健康教育

温丽英

【摘要】 目的:探究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门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专业的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接受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时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LI、PD、BI、AL均有所改善,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PLI、PD、BI及AL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在维持牙周基础治疗效果上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建议在牙周维护治疗范畴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慢性牙周炎; 健康教育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159-03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齿支持组织被破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袋和袋壁炎症等,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更甚,如果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易使患者牙齿脱落,给其生活质量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慢性牙周炎的致病始动因素为牙菌斑,如果患者治疗或护理方法不当,在咀嚼或刷牙时,牙周致病菌可能被释放进入血液中,这些致病菌及其大量的代谢产物会进入外周血液和深层的组织中,并传播到其他器官中,进而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多种系统性疾病。所以应及时消除牙周炎的致病因素、尽快控制住炎症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健康教育是治疗慢性牙周炎时重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取得知识、建立信念和产生行为三个连续过程。通过学习慢性牙周炎的特点、发展规律,认识到要避免诱发因素,坚持治疗和按时复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1-3]。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探讨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门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根据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国际研讨会相关规定制定相关纳入标准:(1)年龄≥40岁,且口内留余牙齿数量>20颗,患者口腔内每个象限≥2个位点的探诊深度>5 mm,附着丧失>1 mm及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2/3的牙齿<8颗;(2)所有患者在就诊前的3个月内没有使用过抗生素,且就诊前12个月没有进行其他相关的牙周治疗。排除标准:(1)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及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2)有长期的吸烟史;(3)血小板计数异常;(4)凝血酶原异常。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

23例,女17例,年龄40~58岁,平均(46.3±6.1)岁,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1~58岁,平均(46.7±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接受牙周基础治疗、洁治术和根面平整术,且由同一名牙周专科医师完成。(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口腔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刷牙方式,如何使用牙线等。(2)干预组患者采取知-信-行模式口腔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知”:①口腔专科护士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慢性牙周炎的形成、危害以及其他相关疾病之间的关联;②向患者讲解自我监控方式方法,现场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水平颤动法)及牙线,牙間隙刷的使用,可在刷牙后,用牙菌斑染色片检测刷牙的效果,可用2%~5%藻红片剂,使用时嘱患者将片剂放入口中左右侧共咀嚼1 min,再用舌舔至牙的颊,舌面,然后漱口,菌斑就可染色,对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牙刷,牙间隙刷,并发放相关宣传手册,使患者清楚通过合理的自我监控能够很好的维持治疗效果,减少复发以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信”:以患者接受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向患者传达治疗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康复患者经验分享,以及微信病友交流群等方式,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行”:通过“知-信”两步后,患者已对慢性牙周炎有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了解且治疗依从性和信心都较强了,患者一般可以按照医生交代的自我监测方式维持治疗效果,但同时配合电话随访,建立医患交流微信群以及同期病友互助微信群等方式督促患者行为。

1.3 评价指标

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个月时的全口牙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针对每个牙齿记录6个位点。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的PLI、PD、BI及AL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4、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PLI、PD、BI及AL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endprint

牙周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牙周基础治疗,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将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内毒素等刺激因素清除掉后,如何维持住治疗效果是牙周炎治疗的关键,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治疗结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5]。在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是患者的依从性,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较不好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能够更好的被维持。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能否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以及对医嘱的遵从程度。目前,在牙周炎的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仍处在较低的水平,这种状况对牙周炎的治疗及治疗效果的维持是十分不利的。一般来讲,牙周炎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的缓解或消失,但这并不代表疾病已经得到痊愈,如果患者不能科学合理的维持治疗及按时复诊,牙周炎很容易复发。所以,与规范操作和对症治疗同等重要的是,采取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加稳定长久的维持治疗效果[6-7]。

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其根据人认识事物、接受事物的基本规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本试验中干预组通过图片、PPT、短片视频等模式使患者更加直观而具体地了解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愈合、诊断与治疗,慢性牙周炎和全身健康的关联,牙周炎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菌斑染色的检查,对刷牙效果进行评价,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和其对维持牙周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更加重视牙周炎的治疗。并通过微信等现代社交网络加强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醫护之间的交流,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预防维护,更好地维持了基础治疗的效果,也预防了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的发生,相比常规的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更加符合人从认识事物到付诸行动的模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也更容易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8-12]。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和社交网络如微信群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为医生和患者,以及患者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桥梁,微信群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督促、分享治疗相关知识,为患者答疑等方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患者之间也可以分享经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但也要注意防止其流于形式,毕竟网络形式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保证其能达到真正的目的还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知-信-行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维持的更好,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基础治疗完成时的PLI、PD、BI、AL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模式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维持得更好,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未得到很好的维持,PLI、PD、BI、AL四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在基础治疗后4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其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在维持基础治疗效果上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建议在牙周维护治疗范畴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艳斌.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价值评析[J].医学信息,2016,29(15):379.

[2]柴巧学,章锦才,钟素兰,等.中西医结合口腔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91.

[3]马丽辉,吴勇,朱丽红,等.椅旁健康教育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EB/OL].中华口腔医学干预杂志电子版,2014,8(6):46-48.

[4]王瑾,冯崇廉,陈文雄,等.中西医结合口腔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70-72.

[5]周婷,谢萍,徐屹,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J].口腔医学干预,2012,28(1):39-42.

[6]陈群,郭世莉.健康教育在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5):767-768.

[7]丁芳,吕亚林,王杰,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768-772.

[8]王丽芳,赵莲芬.规范化牙周健康卫生宣教对牙周炎患者维护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6):895-896.

[9]李领侠,周西,王妮,等.知信行理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640-3643.

[10]陈霞.科室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知信行模式改变的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1,8(2):192-194.

[11]叶笑妮,李轶,谢春回,等.模型示范教育在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0):15-16.

[12]张浩,杨霞,李丛华,等.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28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32):3287-3288.

(收稿日期:2017-07-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牙周炎健康教育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邦沃磁致伸缩牙周治疗仪与传统牙周基础治疗的对比研究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Florida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对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疗效的评价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派丽奥软膏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局部应用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