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观察

2017-12-19王碧荣范晓芳陈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效果分析心力衰竭

王碧荣 范晓芳 陈莉

【摘要】 目的:评价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的急诊护理要点,评价其对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行急诊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急诊抢救治疗后,其心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左室射血分数、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急诊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心力衰竭; 急诊护理; 效果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139-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disease)简称肺心病[1-2],此病症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的肺部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者是胸廓的慢性病变,最终引发了肺组织结构的异常,其肺动脉压力逐渐上升,最终出现如右心室扩大、肥大或者右心衰心脏病症[3]。在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加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

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基础,评定其临床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n=40)和参照组(n=40),本次入选的所有患者均依据文献[4]《内科学》中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标准所选取。研究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7~95岁,平均(70.1±9.5)岁,住院时间150~295 d,平均202 d;在参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6~96岁,平均(70.0±9.4)岁,住院时间149~297 d,平均201 d。本次入选的患者均排除心肺功能衰竭、老年痴呆及精神病症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模式,包括基础药物护理、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感染控制等。

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模式的护理体制。(1)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抗病能力,从而对病症进行调节;由于肺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且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极易被外界的因素所打击,再加之病症的久治不愈,且病症反复发作,内心皆处于十分焦躁的状态,且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关心。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安抚和沟通,及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赢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赢得患者的尊重,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肺心病症,并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事项进行准备和注意,以此让患者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病症,提高患者战胜病症的信心,并强化对病症的预防,减少急性病症发作的次数,最终对患者生活进行改善[4]。(2)肺功能锻炼,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最终易导致无法呼吸,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强化其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吹气球,在吹气球之前,需要进行深呼吸准备,而后选取合适的力度进行吹气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快的进行吹气球,只需要将口中的气呼出即可,不可以太过用力或者过于疲劳,气球的大小应保持在拳头大小左右,每次吹气时间控制在5 min左右,并根据患者的自身承受能力每天进行4次左右的练习[5];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吹气球活动,活动时间最好在晨起漱口后,或者是三餐完成后的120 min进行。(3)腹式呼吸法,进行腹式呼吸。吸气的过程中,要将腹部保持在凸起的状态。吐气的过程中其腹部要保持凹陷,以此加强其腹式呼吸的习惯。(4)心脏功能的运动,进行上下楼活动,每日一次,每天进行大约6 min的步行运动[6]。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行急诊护理模式,为了将其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进行有效掌握,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在通畅的状态,以此及时对患者的缺氧情况进行调节,患者要尽可能的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并时刻对患者的血压指标、呼吸情况及心电情况进行测定,以此及时对护理情况进行记录[7]。及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如患者未出现特殊情况,则应该采取坐卧位或者是坐位的姿势,氧气吸入的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姿势,并依据医嘱进行及时的护理。

1.3 评定方法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测定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并应用肺功能仪器对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进行测定,测定6 min的步行距离。将生活质量问卷表填写完整,问卷共21项,每项在0~4分,心衰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越严重,其分数就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FEVI、6MWD指标对比

患者治疗前,其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9.31±5.01)分,参照组为(49.96±8.42)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46,P=0.0000)。endprint

3 讨论

当前,慢性肺心病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患者多在40岁以上,且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也就越高[8-9]。一旦患者出现了肺心病合并为心衰的情况时,其身体的器官功能相互作用,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该病症的临床反应极为复杂,且病症发生急速,病症凶险变化快速,更加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猝死的情况,因此对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2)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3)当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清醒后,应恢复饮食[10]。同时,在对慢性心肺病合并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和急救的过程中,首先也应该对其感染情况进行严格的督促和控制,且应尽早对病情进行发现,以此实施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等患者的病症得到一定的控制甚至好转后,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治疗。

在本文研究中,对笔者所在医院两组患者进行左室射血分数、FEV1(%)及6MWD(m)指标的对比,其中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指标对比,参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3.1±5.4)%、(53.3±5.0)%、(195.5±10.3)m,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61.3±5.9)%、(58.3±4.6)%及(203.3±9.0)m,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措施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对患者进行完整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完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本文研究的相关数据和陈刚等[11]及赵云峰等[12]研究意见相符,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其急诊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上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虹,张少卿,毛锐,等.诱导痰细胞因子水平对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8):953-956.

[2]贺端明,江雁琼,张春云,等.HBP与CD6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8):3014-3018.

[3]房建珍,毕丽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房建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3,34(16):57-59,封3.

[4]高永红,夏敬文.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对高危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症状评价和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4):645-647.

[5]张金彪,胡海涛,刘玉欣,等.改良NAP活性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6,56(12):65-67.

[6]彭红星,陈芙蓉,杨荣时,等.两种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879-3881.

[7]汪正光,张牧城,方向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机械通气患者远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48-150.

[8]王胜,叶海勇,陈悦,等.3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57-62.

[9]李金玲,杨林瀛,庞桂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10):39-41.

[10]胡强,宋本艳,潘嘉,等.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临床疗效的观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3):511-515.

[11]陈刚,徐永芳,徐曌,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434-2436.

[12]赵云峰,姜艳平,程改存,等.圣乔治呼吸问卷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比较[J].上海医学,2013,36(1):47-51.

(收稿日期:2017-07-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效果分析心力衰竭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