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2017-12-19罗志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相关性

罗志春

【摘要】 目的:探讨血乳酸(BLA)水平及乳酸(LA)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定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积极控制感染,测定ICU入住早期不同时刻(0、 h、12、24 h)患者的BLA水平,并计算入住后各时刻LA清除率,观察其与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生存组患者入住6、12、24 h的BLA水平依次为(5.1±1.7)、(4.3±1.2)、(2.8±0.7)mmol/L,LA清除率依次为(13.6±4.9)%、(27.2±8.3)%、(49.2±15.5)%,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ICU入住早期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同预后密切相关,持续的高乳酸血症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加强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监测,对明确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ICU; 感染性休克; 预后; 血乳酸; 乳酸清除率; 相关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079-02

乳酸(LA)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中的常见产物,一般情况下浓度稳定,能够反映细胞能量代谢情况和机体脏器的状态[1]。研究发现,病原菌及毒素产物会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症,可引起血乳酸(BLA)病理性升高,故有观点提出将BLA水平作为评估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2]。本文现对BLA水平及LA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有明确感染灶;(2)成人;(3)发病≤24 h;(4)ICU入住>24 h。排除标准:(1)肿瘤疾病;(2)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病史;(3)近期内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史;(4)合并碱血症。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5±8.4)岁;呼吸系统感染27例,泌尿系统感染11例,消化系统感染7例,血行性感染7例,其他部位感染5例,原因不明3例。依据预后情况将入选病例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23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参照《严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2012版)相关标准及要求进行救治[3],即在未明确病原菌前选用强力、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明确病原菌后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可依病癥实际采用冲击量或联合给药。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积极对抗休克。全部患者均于ICU入住初始(0 h)、入住6、12、24 h时检测并记录BLA水平,计算入住不同时刻LA清除率。LA清除率=(初始BLA水平-目标时刻BLA水平)/初始BLA水平×100%[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时刻两组BLA水平及LA清除率与患者生存/死亡间的关系。BLA正常值:血清水平<2.4 mmol/L(比色法)。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字2检验,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入住不同时刻BLA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ICU入住初始BL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开展与深入,生存组患者BLA水平不断下降,死亡组患者BLA水平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自6 h起,组间BL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ICU入住不同时刻LA清除率比较

生存组患者ICU入住6、12、24 h时的LA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ICU入住后6 h和12 h时的LA清除率及12 h和24 h时的BLA水平是诱发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由致病菌严重感染所引起的急危重症,可导致细胞缺血缺氧及代谢紊乱等,重者可并发功能障碍和多器官衰竭,引起死亡[5]。发病6 h内是临床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关键时间窗,尽早予以患者对症救治以增强组织灌注、提高机体氧气摄取率,对降低机体损伤、保护器官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但是,休克早期,患者常规生命体征异常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临床单纯以血氧饱和度(SpO2)来确定复苏时间很难把握最佳时机[7],对此,探寻感染性休克早期反映组织缺氧的敏感性指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LA是有机化合物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作用下形成的产物,主要产生于骨骼、肌肉、大脑等器官组织中,参与脂肪酸和蛋白质代谢[8],是反映组织氧供、代谢状态及灌注量的有效指标[9]。从本质上讲,感染性休克是病原菌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组织灌注而引起的机体缺血缺氧,因此,BLA水平越高,就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低灌注越严重影响预后[10]。本研究根据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预后结果对BLA水平及LA清除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ICU救治早期24 h内的BLA水平普遍高于生存组,LA清除率低于生存组(P<0.05),与宋秋鸣等[11]报道的研究结论一致,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入住后6 h和12 h时的LA清除率及12 h和24 h时的BLA水平是诱发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表明BLA水平和LA清除率与患者ICU感染性休克预后存在相关性,ICU入住早期患者BLA水平越低,生存率越高,反之病症越严重,死亡风险越大。值得注意的是,6 h时LA清除率虽是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因素,但临床对早期LA清除率的阈值尚无统一标准,多数观点认为10%是恰当的临界点,祝小梅等[12]研究发现,6 h时LA清除率不低于10%的患者死亡率(13%)显著低于6 h时LA清除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综上所述,感染性休克患者ICU入住早期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同预后密切相关,持续的高乳酸血症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加强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監测对明确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包磊,张敏,颜培夏,等.动脉血乳酸及其清除率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1):38-42.

[2]祝小梅,冯辉斌,邵碧波,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899-3901.

[3]张碧波,顾晓蕾,邵杰,等.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24 h内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416-4418.

[4]杨新静,金钧,黄坚,等.中心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5,9(7):589-592.

[5]杨芳,闫芳.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8(16):44-46.

[6]杨玲,尹春元,吕欣,等.早期脑钠肽、C反应蛋白、乳酸水平联合检查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0(4):940-941.

[7]龚仕金,宋佳,周娟娣,等.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静脉氧含量差比值联合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9):673-678.

[8]李晓玉,张川,曾薇,等.血乳酸清除率及降钙素原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090-3091.

[9]何喜军,石源,尹卓伟,等.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J].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10]黄克刚.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关系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16-117,123.

[11]宋秋鸣,武道荣,冯开俊,等.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1):3521-3523.

[12]祝小梅,冯辉斌,邵碧波,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899-3901.

(收稿日期:2017-07-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相关性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