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DSA检查并介入治疗体会

2017-12-19何建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基层医院

何建军

【摘要】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DSA检查并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DSA检查并介入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行急诊DSA检查并介入治疗后,20例患者中19例有明确主干血管堵塞,比例为95%,1例未见明显主干血管堵塞,比例为5%,分别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后,15例患者痊愈,比例为75%,5例患者好转,比例为25%,狭窄程度平均为(10.85±6.23)mm,ICA(颈内动脉)处20例,MCA(大脑中动脉)处10例,VA(椎动脉开口)处6例,PCA(大脑后动脉)处4例。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DSA检查方法并介入治疗能够确定其是否出现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助于二级预防的制定,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急性缺血性卒中; DSA检查; 介入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061-03

Emergency DSA Examination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Primary Hospital/HE Jianj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32):61-6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DSA examination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n acute and ischemic stroke in primary hospitals.Method: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2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DSA examination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nalyzed.Result:Twenty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underwent emergency DSA examination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19 of 20 patients had clear trunk occlusion, the ratio was 95%,1 case had no obvious trunk blood vessel blockage,the proportion was 5%.After treatment by different methods,15 patients were healed,the ratio was 75%,5 patients improved,the ratio was 25%,the narrow the degree of average was (10.85±6.23)mm,the ICA(internal carotid artery ) in 20 cases,MCA(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 10 cases,VA(vertebral artery opening) in 6 cases,PCA(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in 4 cases.Conclusion:DSA examination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n determine whether it has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cerebral arterial stenosi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prevention.improve the cure rate,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is worth to promote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Key words】 Primary hospital; Acute ischemic stroke; DSA examina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Ru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Rudong 226400,China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引发因素为颅内外脑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者产生闭塞,对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特征表现进行了解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可起到促进作用[1]。而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为其主要诊断手段,此方法能够将血管狭窄的位置以及狭窄程度进行观测,进而对侧支循环情况进行相应的观察[2]。本次研究分析基层医院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DSA检查并介入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和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诊断内容[3]。排除标准:将患有确定心房颤动以及心内膜炎病史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肝肾造血系统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4]。男12例,女8例,年龄35~78岁,平均(63.4±4.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合并冠心病患者4例。endprint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患病后2 h~6个月实施DSA检查,通过局麻方法实施股动脉穿刺,并放置5F动脉鞘,对患者实施全身肝素化,通过5F单弯或者猎人头造影对患者实施DSA。随后确定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现象,如果患者进行DSA后无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现象,或者只观察到不光滑的末梢动脉管为结果正常。与此同时对血管狭窄位置进行确定,将ICA(颈内动脉)划分为以下几段,包含岩段、海绵窦段、交通段、眼段、颈段及床突段。同时划分VA(椎动脉)为脊椎外段、硬膜内段、骨外段及椎间孔段。颅内段为前循环海绵窦段和其以上位置,颅后段为以下位置,颅外段为后循环硬膜内段。按照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体征、MRI及CT检查结果等对其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形态进行相应的评估,确定责任动脉。随后对狭窄长度进行确定,选择血管壁不光滑位置的距离或者斑块距离,如果病变出现不对称性其狭窄长度为最近位置和最远位置间的距离。而后对狭窄程度进行检测,颅外程度为(1-狭窄位置处的血管直径)/远端位置处的直径,颅内程度为(1-狭窄位置处的血管直径)/估计狭窄位置原来的直径,轻度狭窄计算比例在29%以下,中度狭窄计算比例在30%~69%,重度狭窄计算比例在70%~99%,闭塞狭窄计算比例为100%。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治愈和好转两类。

2 结果

对于入选的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症状体征CT检查,随后对其实施急诊DSA检查。20例患者中19例有明确主干血管堵塞,比例为95%,1例未见明显主干血管堵塞,比例为5%。对于堵塞患者而言,实施支架取拴、动脉溶栓进行治疗。对于未见血管堵塞的患者而言,对其实施动脉注入r-TPA 5 mg。治疗后15例患者痊愈,比例为75%,5例患者好转,比例为25%。狭窄程度平均为(10.85±6.23)mm,其中ICA(颈内动脉)处20例,MCA(大脑中动脉)处10例,VA(椎动脉开口)处6例,PCA(大脑后动脉)处4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本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为:(1)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出现狭窄,致使血栓形成栓塞;(2)心脏栓子引发脑梗死;(3)相关因素引发的血管损伤、外伤或者血管炎等[5-6]。

伴随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完善和发展,DSA在疾病的治疗中呈现出了重要意义以及不可代替的效果。其MRA(磁共振血管成像)、CTA(CT血管成像)虽然可对脑血管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及检查,但是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较低,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相比较而言,后者诊断正确率较高。颅内外脑供血动脉产生的狭窄以及闭塞现象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而本研究对20例患者进行DSA检查后,19例有明确主干血管堵塞,比例为95%,1例未见明显主干血管堵塞,比例为5%,此研究结果和文献[7]报道的结果存在一致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依旧需要采用导管造影,和相关非创伤检查方法相比较而言,无较高的阳性预测值。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引发因素较多,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是产生狭窄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引发因素包含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肌纤维发育异常、患有动脉炎和烟雾病等一系列疾病[8]。将DSA检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能够发现少见的引发因素。然而如果患者反复出现缺血性卒中需要对其实施全脑血管造影,从而提升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检出率,找出严重的责任血管,依据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采用相关抗血小板药物或者他汀类药物,并对患者实施血管成形术,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9]。

就目前而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欧美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颅外颈动脉狭窄,然而亚洲患者产生卒中的主要因素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中并无良好的二级预防方法,颅内外串联病变会提升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治疗难度,进而说明临床中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预防方法[10-11]。

曾有学者经研究后认为,种族和年龄的不同其产生的脑供血动脉狭窄特征存在差异性[12]。青年人主要患病的类型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然而伴随年龄的不断增加,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会有所提升,进而提高了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并存发生率。分析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的供血动脉狭窄和闭塞情况,发现脑梗死患者患有供血动脉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本次研究中的20例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后,15例患者疗效痊愈,比例为75%,5例患者疗效好转,比例为25%,说明此方法效果良好。然而DSA检查的风险发生率1‰~3‰,远低于缺血性卒中症状的发生率。MRA、MR弥散成像及CTA能够快速诊断疾病。在现有条件下,县级医院24 hMR、CTA备战状态并不现实,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也有延误时间之虞。急诊DSA检查并介入治疗能大幅度提高县级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炳烦,林绍鹏,林珮仪,等.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7):600-604.

[2]范文平,刘文华,聂时南,等.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11):842-847.

[3]孙瑄,陶庆玲,缪中荣,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40-342.

[4]刘高飞,李达文,阳文新,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桡动脉痉挛的影响因素[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4):289-292.

[5]文婉玲,张永巍,杨志刚,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预后的初步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5):373-376.

[6]霍晓川,高峰.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现状初步调查[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4):283-287.

[7]孙荣伟.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的临床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4.

[8]陈涓.一站式CTP-CTA与磁共振ASL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2.

[9]范文平.急性前循環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D].南京:南京大学,2015.

[10]王凯,蒋国民,李绍钦,等.缺血性卒中患者Essen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5):375-376.

[11]李琳,张临洪,徐武平,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缺血性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0):1489-1492.

[12]冯南山.非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36-138.

(收稿日期:2017-0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基层医院
基层医院开展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效果分析
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在基层医院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基层医院人才招聘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基层医院盆腔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