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2017-12-19王乃军吴健杨磊王永鑫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鼻内镜临床疗效

王乃军 吴健 杨磊 王永鑫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经MRI及CT检查后确定病变部位,试验组患者应用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行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清除上颌窦内的肿瘤组织及发生病变的组织,对照组患者接受中下鼻道中鼻道进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后经鼻内镜检查肿瘤组织的复原情况,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等。结果:试验组出血量为(78.64±10.36)ml,手术时间为(60.26±9.26)min,对照组出血量为(94.24±11.58)ml,手术时间为(79.73±10.68)min,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鼻内镜; 泪前隐窝;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039-0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临床鼻腔鼻窦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1]。患者多为中年男性,NIP目前被临床认为是一种上皮源性交界瘤,病发率占鼻腔肿瘤的0.5%~4%。目前手术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最好的方法。而传统的鼻侧切开清除肿瘤组织的方法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患者术后较易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2]。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鼻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廣。鼻内镜是临床上一种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耳鼻喉科的光学设备,由一根直径为2.7~4.0 mm的硬管镜构成,管镜具有90°以内的各种不同的角度,加上其照明功能,临床医生能够清楚观察患者鼻腔内病变的组织与粘连结构,从而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合理的治疗方法[3]。同时,鼻内镜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配套手术器械进行鼻腔内手术治疗,提高手术的精细度,减少对患者的损伤[4]。笔者所在医院为探讨鼻内镜在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21~76岁,平均(43.57±3.48)岁,病程5~37个月,平均(14.52±2.68)个月。患者主诉临床症状为单侧鼻塞,嗅觉严重衰退或者消失,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常流鼻涕,鼻涕中伴有血丝。40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发现鼻腔内肿块,CT和MRI检查后确诊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中下鼻道中鼻道进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鼻窦CT检查,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及病变范围。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全麻,麻醉剂发生作用后进行手术。具体手术方法为:上颌窦穿刺导管从下鼻道插入到上颌窦内部,随后将管芯抽出,用0°或30°鼻内镜插入鼻窦中,依据鼻内镜反映出的画面准确确定患者上颌窦变病部位及病变范围。在鼻内镜视野下用骨凿沿着下鼻甲头端由前往后清除骨性的鼻泪管下端及上颌窦骨性内侧壁,使得鼻腔外侧壁的下鼻甲内移,充分暴露上颌窦腔。依据鼻内镜视野清除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在清除肿瘤组织过程中要对肿瘤基部进行灼烧电凝,对于骨壁的处理可以使用磨钻进行打磨清除。用活检钳取出病变组织。用明胶海绵填补下鼻道空缺,手术完成后在患者下鼻甲前端切口黏膜处缝合,进行消毒后,叮嘱护理人员给予常规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48 h后取出鼻腔填充物,继续进行抗感染治疗,按时接受鼻腔清洗,预防术后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将治疗效果分成三个等级。(1)治愈:患者的肿瘤组织被全部清除,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2)好转:肿瘤组织被清除,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部分复发;(3)无效:患者肿瘤组织没有清除完全,甚至扩散,临床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多复发。总有效=治愈+好转。手术后依据护理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出血量为(78.64±10.36)ml,手术时间为(60.26±9.26)min,对照组出血量为(94.24±11.58)ml,手术时间为(79.73±10.68)min,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患者治愈12例,好转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endprint

试验组患者发生鼻腔粘連1例,术后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2例,术后感染1例,鼻腔粘连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NIP是鼻腔内一种黏膜上皮源性瘤,病发部位常为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NIP最为常见的。临床上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对患者的损伤较大,由于肿瘤触之易出血,手术过程中会因为出血而模糊视野,从而导致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不彻底,最终导致肿瘤的复发率升高[5]。鼻内镜是临床上常用来检查和辅助手术治疗的一种电子内窥镜,其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及清晰的视野,能够清晰显示鼻腔内的组织结构及病变部位情况[6]。临床医师依据鼻内镜下视野显示的鼻腔内情况进行手术,能清晰看清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窥视发生病变的细小组织与结构,彻底清除上颌窦内肿瘤[7]。同时,在鼻内镜的辅助下,临床医师由于视野清晰,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鼻腔内正常细小结构与血管神经,最大限度保留鼻腔内正常组织与功能,使得患者较易恢复鼻腔的形态与生理功能[8]。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能够有效保护鼻泪管,鼻泪管的部位特殊,手术过程中常常会因临床医生视野模糊而不小心损伤,其位于鼻丘隆突的下缘至下鼻道前段穹窿的顶部,其骨性部位面向鼻腔凸起,在行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9-10]。因此,切除肿瘤前游离鼻泪管是手术的重中之重。鼻内镜能够清晰显示鼻泪管的结构与周围组织,在此次研究中,先不游离鼻泪管,而是从较低的水平面进入上颌窦,避开鼻泪管存在部位,从而降低对鼻泪管的损伤[11]。

笔者所在医院为探讨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以上研究,研究发现,在鼻内镜视野下用切割器依据视野中的病变部位与范围切除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克服了传统手术因视野模糊而导致的清除肿瘤组织不彻底现象[1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40例接受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切除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试验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鼻腔粘连1例,术后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发生病情复发2例,术后感染1例,鼻腔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手术能较大程度上清除病变组织,切除肿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过程对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元吉,王红,张利.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3):249-250.

[2]陈莹华,张红春,葛平江,等.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扩大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23):1070-1076.

[3]袁虎,王荣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2,26(1):30-33.

[4]吴家森,谭汉提,殷海,等.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J].重庆医学,2013,29(27):307-310.

[5]张立强,李学忠,史丽,等.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外科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9):721-725.

[6]周兆权.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的鉴别诊断[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70-71.

[7]周兵,黄谦,崔顺九,等.内镜下经鼻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及颞下窝神经鞘瘤[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0):802-806.

[8]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6-237.

[9]章华,范若皓,蒋卫红,等.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眶壁骨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3):246-249.

[10]应丽韫,赵长青.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上颌窦良性病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5):561-564.

[11]吴家森,谭汉提,殷海,等.经鼻内镜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6):307-310.

[12]别远志,孙敬武,孙家强,等.内镜下鼻腔泪前隐窝-上颌窦入路切除翼腭窝肿瘤[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26-29.

(收稿日期:2017-07-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鼻内镜临床疗效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手术疗效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