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肝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2017-12-11李天科冯定奇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7期
关键词:脂肪性甘草酸酒精性

李天科,冯定奇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2760)

舒肝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李天科,冯定奇★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2760)

目的:分析用舒肝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为对比组患者单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联用舒肝宁和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各项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AST、ALT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其TG、TC、AST、ALT的水平均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舒肝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舒肝宁;复方甘草酸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1]。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为了分析用舒肝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笔者对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均未合并有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40例/组)。对比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8例;其年龄为41~76岁,平均年龄(63.1±4.2)岁;其体重为43~73 kg,平均体重(58.8±2.6)kg,其病程为3~10年。试验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63.3±4.3)岁;其体重为45~71 kg,平均体重(58.3±2.2)kg,其病程为4~12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包括告知其多卧床休息、指导其多进食低脂食物和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在此基础上,为对比组患者单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治疗方案是:将60 ml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生产企业: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混入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4周。用药4周后,为患者改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口服,2片/次,3次/d,连续用药4周。为试验组患者联用舒肝宁和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舒肝宁的用法是:将10 ml的舒肝宁注射液混入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4周。复方甘草酸苷的用法与对比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前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4个等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其进行肝脏B超检查的结果为病灶无改善,其进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为肝功能无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进行肝脏B超检查的结果为病灶有所改善,其进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为肝功能有所改善。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进行肝脏B超检查的结果为病灶显著改善,其进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为肝功能显著改善。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进行肝脏B超检查的结果为病灶完全消失,其进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为肝功能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G、TC、AST、ALT的水平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AST、ALT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AST、ALT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其TG、TC、AST、ALT的水平均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的比较(±s)

表 1 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比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TG (mmol/L) TC (mmol/L) AST(U/L) ALT(U/L)试验组 40 治疗前 3.0±1.5 7.0±1.2 84.3±11.9 112.3±21.7治疗后 1.6±0.6*# 5.7±1.1*# 40.3±5.4*# 32.4±13.1*#对比组 40 治疗前 2.9±0.7 6.7±1.4 80.3±13.4 109.64±23.7治疗后 1.7±0.8* 5.6±1.5* 55.2±12.4* 63.2±18.7*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5%),为有效的患者有12例(占30.0%),为显效的患者有19例(占47.5%),为治愈的患者有8例(占20.0%)。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比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20.0%),为有效的患者有20例(占50.0%),为显效的患者有11例(占27.5%),为治愈的患者有1例(占2.5%)。对比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32/40)。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病[3]。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 者呈低龄化的趋势[4]。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高达16.0%[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1)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AST、ALT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AST、ALT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其TG、TC、AST、ALT的水平均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比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32/40)。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舒肝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赵奕.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4(6):30-31.

[2] 张斌, 赵巍, 王立蓉. 舒肝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肝功能及胆红素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4(16):71-73.

[3] 张悦, 闫亮. 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脂肪性肝炎51例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5(12):1420-1421.

[4] 梅海信. 甘草酸二胺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00例疗效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 2014(3):69.

[5] 李华.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6):23-24.

R575

B

2095-7629-(2017)17-0008-02

李天科,男,1981年7月出生,重庆渝北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

*通讯作者:冯定奇,男,1965年1月出生,重庆璧山人,学士学位,消化内科专业,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猜你喜欢

脂肪性甘草酸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