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相似性:隐喻翻译的灵魂*

2017-12-07孙秋花

外语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源域译法相似性

孙秋花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二次相似性:隐喻翻译的灵魂*

孙秋花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隐喻翻译是翻译研究中重要而又特殊的部分。隐喻翻译研究在根本上触及的是语内相似性和语际相似性,具有二次相似性的特征。隐喻翻译的语内相似性是通过隐喻形式上的点式、线式、面式相似得以建构;隐喻翻译的语际相似性是以隐喻翻译的语内相似性为基础,推演出隐喻翻译的线性、平面、立体相似。根据原文隐喻建构的6种相似模式,本文推导出18种隐喻翻译的相似转化类型并提出4种翻译策略。

隐喻;翻译;语内;语际;相似性

1 隐喻翻译的语内相似性

隐喻中目标域和源域之间所具有的或创造出来的相似性是隐喻翻译的语内相似性,它是隐喻建构不可或缺的要素,隐喻建构的相似形式是隐喻翻译的语内相似性的外在表现。理解隐喻的语内相似性是隐喻翻译的前提,同时隐喻的语内相似性也是隐喻翻译的“一次相似性”,为隐喻翻译的“二次相似性”形成奠定基础。

1.1 隐喻建构的基础:相似性

人脑在认识客观事物前具有先已贮存的经验,即“相似块”,可将新认知的对象和熟悉的事实建立联系。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本质就是用一类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并且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Lakoff, Johnson 1980:148)。“隐喻中的相似性是指目标域与源域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类似的特征或特性。施喻者根据自己对目标域的认识或为了反映目标域的某一特征或特性,寻找与之具有相应特征或特性的源域,最终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之上。”(王文斌 2006:125)

1.2 隐喻建构的相似形式

随着隐喻研究的扩大化,俄语隐喻建构的相似形式已经不局限于经典的“目标域、源域”模式,还有只出现“目标域”/只出现“源域”/出现“目标域、相似性”/出现“源域、相似性”/出现“目标域、源域、相似性”5种模式。隐喻建构模式的喻词有есть, быть, казаться等,或“-”(破折号)或无喻词。汉译时会出现喻词“像”、“是”、“为”、“成为”等,或无喻词。隐喻建构是通过词义、词组义或句义等挑选出某种共同特征或特性,从而确定相似性,有时相似性会被凸显或隐藏。

1.21 点式隐喻建构

原文隐喻建构时,只出现目标域,源域和相似性被隐藏;或只出现源域,目标域和相似性被隐藏,这两种情况多集中在词/词组/句子中的某个词上,故称为点式隐喻建构,参见图1和图2。

原文隐喻只出现目标域(见图1)。一般来说,隐喻应该出现源域,但在特定的场合,基于双方共同的认知模式、背景知识、特定语境等,只提目标域,不提源域也可以产生相似性,也就是说源域往往在不言之中。有的目标域与源域词形相同;有的目标域具有源域的某些特征;有的目标域是源域的特征概括。所以有时不必提及源域和相似性,仍能被原文读者所理解。

原文隐喻只出现源域(见图2)。在特定的语境中可省去目标域和相似性,往往用源域喻指目标域,这样的表达更具有吸引力。其实,目标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在俄语交际中为求隐含效果或忌讳某词没有明确说出来。

1.22 线式隐喻建构

原文隐喻建构时可出现“目标域、源域”/“目标域、相似性”/“源域、相似性”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相似性被隐藏;第二、三种情况相似性被凸显。这3种情况的表现形式多集中在句中两个有方向性的词上,两词之间存在一定的映射或相似关系,故称为线式隐喻建构,参见图3、图4和图5。

原文隐喻出现目标域和源域(见图3)。相似性被隐藏的原因是作者特意设置悬念,为增强表达效果故意不说出来,但容易被读者理解。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隐喻建构形式,该种隐喻在俄语表达中出现频率较高。

注:图中箭头←表示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有方向性的映射关系;箭头→表示目标域与相似性、源域与相似性之间有方向性的相似关系。

原文隐喻出现目标域、相似性(见图4)。由于作者表达需要省去源域,传统俄语语法认为这是搭配不当的句式,但语用学认为在适当的语境中这是搭配得当的句式。

原文隐喻出现源域、相似性(见图5)。该形式之所以未出现目标域,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可以有多个目标域,常表现在发人深省、告知道理的句中。

1.23 面式隐喻建构

原文隐喻建构时出现目标域、源域、相似性的情况,这是典型的完整隐喻表达形式。3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的表现形式多集中在句中3个有方向性的词上,并且3个词之间存在映射或相似的关系,故称为面式隐喻建构,参见图6。

原文隐喻出现目标域、源域、相似性(见图6)。该种隐喻建构的形式常在源域前有修饰成分,此成分一般是目标域与源域的相似性,读者无需推理,就能理解隐喻的含义。

2 隐喻翻译的语际相似性

隐喻翻译的语际相似性是隐喻翻译的二次相似性。相似性作为隐喻翻译的度量标准,同时也成为翻译的度量标准。与其他语言现象相比,隐喻翻译的语际活动显得更加复杂。因此,须要充分考虑隐喻建构的基本要素。以原文隐喻建构的点式、线式、面式的相似形式作为隐喻翻译的线性、平面、立体相似形式的基础。

2.1 隐喻翻译度量标准:相似性

“任何翻译活动都试图达到‘等值’标准,但往往原文翻译成译文是很难做到的。”(Фёдоров 1983:31) “翻译的最高标准是‘似’。”(辜正坤 1989:18) “就亲属和非亲属语言间的翻译实际来看,评判的标准是看译文与原文在多大程度上‘似’。”(黄忠廉 2009:3)由此可见,“似”与“相似”都是在描写翻译的标准,但用什么来度量翻译的标准呢?“相似的前提和基础是相似性,研究相似的关键在于相似性。”(周美立 2004:5)其实,宏观上翻译过程具有隐喻式的特点。原文相当于源域,译文相当于目标域,相似性是原文与译文不同翻译形式转化的体现及内容的成功翻译。显然,相似性是度量翻译的标准。隐喻翻译是翻译的一类,所以隐喻翻译的度量标准也是相似性。又因为隐喻翻译在微观上隐喻内部需要目标域、源域间具有相似性特征或特性,所以二次相似性贯穿隐喻翻译的始终。

2.2 隐喻翻译的相似形式

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俄汉两种语言中必然会出现众多概念域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表达形式,汉译时可以完全保留、不完全保留、完全不保留原文内容形式、句子结构和文化内涵等。对隐喻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线性相似、平面相似、立体相似3种形式,可能有对译法、増译法、减译法、换译法、综合法等。这些相似的形式和方法使隐喻翻译的度量标准得以体现。

2.21 隐喻翻译的线性相似

在原文点式隐喻建构中只出现“目标域1”/只出现“源域1”两种情况时,翻译到译文可只出现“目标域1”/只出现“源域1”/“源域1+目标域1”/“相似性”4种情况。须要强调的是原文隐喻建构的点式翻译到译文里变成点式、线式相似或不构成隐喻。尽管原文与译文在翻译过程中可出现对译、増译、换译的形式,但是从原文到译文仍然保持在词、词组、句中的一个词与一个词之间有方向性的相似转化,所以隐喻翻译呈线性相似。

(1)原文隐喻只出现目标域1,译文隐喻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对译法译成相应的目标域1(见图7-1);另一种是采用换译法译成源域1(见图7-2),例如:

注:↓是原文到译文方向符。

① меню / 菜单

② Вот альфа и омега их работы. / 这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

例①词本身作为目标域使用时与源域词形相同,它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常用术语,与平时在餐厅点菜的菜单有相似之处。由于俄汉两种语言所指科学概念相同,所以直接汉译成“菜单”即可。例②中目标域альфа是希腊语第一个字母的名称喻指源域начало,омега是希腊语最后一个字母的名称喻指源域конец. 由于альфа,омега对于汉语读者较为陌生,所以汉译时将альфа和омега换译成源域“开始”和“结束”。又由于译成“工作的开始和结束”不符合汉语表达,所以改译成“工作的全部”。

(2)原文隐喻只出现源域1,译文隐喻可出现4种情况:第一种是采用对译法译成相应的源域1(见图8-1);第二种是采用增译法译成源域1+目标域1(见图8-2);第三种是采用换译法译成目标域1(见图8-3);第四种是采用换译法译成相似性1(见图8-4),例如:

③ Почему она не вышла из тюрьмы? / 为什么她不从牢笼中跳出来呢?

④ колыбель революции / 革命的摇篮——彼得堡

⑤ слёзы дождя / 雨滴

⑥ ягоды одного поля / 志同道合

例③中源域тюрьма喻指目标域брак,俄汉语都有“婚姻是牢笼”的隐喻表达,不提目标域也可以明白,所以直接汉译成“牢笼”。例④的词组本身是源域。在俄罗斯人的心中,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发生在彼得堡,所以汉译时为了让读者了解俄罗斯的国情,不仅要把源域“革命的摇篮”译出,通常还把目标域“彼得堡”也翻译出来。例⑤词组中源域слёзы喻指目标域капли. 若直接将源域译成“雨泪”,汉语读者不能理解,所以只能换译成目标域“雨滴”。例⑥是整个词组作源域。由于汉语中没有“一个地里的浆果”这样的表达,所以汉译时只把相似性“志同道合”译出,相当于相似性替代源域。

2.22 隐喻翻译的平面相似

在原文线式隐喻建构中出现的“目标域1、源域1”/“目标域1、相似性1”/“源域1、相似性1”与原文面式隐喻建构中出现的“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4种情况,翻译到译文可出现“目标域1、源域1”/“目标域1、源域2”/“目标域1、相似性1”/“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目标域1、相似性2”(相似性1的同义表达)/“源域1、相似性1”等10种情况。须要强调的是原文隐喻建构的线式、面式相似翻译到译文变成线式相似。尽管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可出现对译、换译、增译、减译的形式,但原文本身的映射或相似关系与译文本身的映射或相似关系保持在句中两个词与两个词或两个词与3个词之间有方向性的相似转化,所以隐喻翻译呈平面相似。

(1)原文隐喻出现目标域1、源域1,译文隐喻可出现4种情况:第一种是采用对译法译成目标域1、源域1(见图9-1);第二种是采用换译法译成目标域1、源域2(见图9-2);第三种是采用换译法把相似性1替换源域1,保留目标域1(见图9-3);第四种是采用増译法,增加相似性1,保留目标域1、源域1(见图9-4),例如:

⑦ Ты славную долю выбрал себе, сокол. / 你选择了一种光荣的命运,你这只鹰。

⑧ Этот парень ест за двоих, зверь на работу. / 这个小伙子吃饭顶俩,干起活来象个小老虎。

⑨ Смерть сына для матери была казнью души. / 儿子的死伤透了母亲的心。

⑩ Религия — опиум для народа. / 宗教是毒害人民的鸦片。

例⑦中目标域是ты,源域是сокол. 由于俄汉语读者具有相似的认知结构,所以可对译成目标域“你”和源域“鹰”。例⑧中目标域是парень,源域是зверь. 由于句中对парень是褒扬干活勇猛,若将源域зверь译成汉语有贬义的“野兽”不符合句意,所以只能保留目标域“小伙子”,而将源域上位概念换译成下位概念“小老虎”。例⑨中目标域是смерть,源域是казнь,它们的共同相似性是伤人。由于直译“儿子的死是对母亲心灵的判刑”会让汉语读者不容易理解,所以去掉源域,译出相似性。例⑩中目标域是религия,源域是опиум.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毒害人。为了语义的详细表达,汉译时相似性也要译出。

(2)原文隐喻出现目标域1、相似性1,译文隐喻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对译法译成目标域1、相似性1(见图10-1);另一种是采用换译法译成目标域1、相似性2(见图10-2),例如:

(3)原文隐喻出现源域1、相似性1,译文隐喻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对译法译成源域1、相似性1(见图11-1);另一种是采用换译法译成目标域1、相似性1(见图11-2),例如:

(4)原文隐喻出现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译文隐喻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减译法译成目标域1、相似性1(见图12-1);另一种是采用减译法译成目标域1、源域1(见图12-2),例如:

2.23 隐喻翻译的立体相似

在原文面式隐喻建构中出现“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译文隐喻可出现“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目标域1、源域2、相似性1”两种情况。须要强调的是,原文隐喻建构的面式相似翻译到译文仍然保留面式相似。尽管在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可出现对译、换译的形式,但是原文本身的映射或相似关系与译文本身的映射或相似关系保持在句中3个词与3个词之间有方向性的相似转化,所以隐喻翻译呈立体相似。

原文隐喻出现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译文隐喻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对译法译成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见图13-1);另一种是采用换译法译成目标域1、源域2、相似性1(见图13-2)。例如:

隐喻翻译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整体隐喻翻译的相似形式看,译文隐喻建构的模式也是6种。第二,原文隐喻要素不同,但译文隐喻要素相同。如在图9-1和图12-2中,原文隐喻分别出现“目标域1、源域1”和“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要素,译文隐喻出现“目标域1、源域1”要素;在图9-3、图10-1、图11-2、图12-1中,原文隐喻分别出现“目标域1、源域1”/“目标域1、相似性1”/“源域1、相似性1”/“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要素, 译文隐喻出现“目标域1、相似性1” 要素;在图9-4和图13-1中,原文隐喻分别出现“目标域1、源域1”和“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要素,译文隐喻出现“目标域1、源域1、相似性1”要素。第三,原文隐喻建构的点式相似翻译到译文变成点式、线式相似;原文隐喻建构的线式、面式相似翻译到译文变成线式相似。原文隐喻建构的面式相似翻译到译文仍然保留面式相似。第四,图8-3原文隐喻出现“源域1”要素,译文出现“相似性1”要素,不构成隐喻。

图13-1/2

3 结束语

隐喻翻译经历语内自相似和语际他相似的二次相似过程,隐喻建构的基础和隐喻翻译的度量标准都是相似性。隐喻建构的点式、线式、面式相似为隐喻翻译转化成线性、平面、 立体相似形式提供前提基础。本文根据6种隐喻建构的相似模式,推导出18种(图7-1—图13-2)隐喻翻译的相似转化类型并提出对译、増译、减译、换译4种翻译策略。隐喻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需要逻辑推理加形象思维并举的认知过程,隐喻翻译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能把握好语内相似性和语际相似性,所以隐喻翻译的核心离不开二次相似性。

辜正坤.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 中国翻译, 1989(1).

黄忠廉. 翻译方法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彭玉海 于 鑫. 俄语物为动词隐喻意义的认知阐释——兼动词多义问题[J]. 外语学刊, 2012(4).

王文斌. 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2).

周美立. 相似性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Фёдоров А.В. Основы общей перевода[M]. Москва: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83.

定稿日期:2016-07-10

【责任编辑王松鹤】

BinarySimilarity:TheSpiritofMetaphorTranslation

Sun Qiu-hua

(Centre for 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metaphor; 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inter-lingual; similarity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学生与俄罗斯人俄语语言意识对比及模式化研究”(12BYY143)和“中华文化关键词俄译的语料库实证研究”(15CYY05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汉俄隐喻翻译转化机制研究”(16YYC06);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汉俄隐喻文化对比与翻译转化研究”(LBH-Z16168)以及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俄汉互译认知转换研究”(QW201516)的阶段性成果。本文获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汉俄全译隐喻转化研究”的资助。

H319.5

A

1000-0100(2017)03-0055-5

10.16263/j.cnki.23-1071/h.2017.03.011

Metaphor translation is a special part of translation study. Metaphor translation study fundamentally concerns with intra-lingual and inter-lingual similarities. Thus it has a feature of binary similarity. In metaphor translation, the intra-lingual similarity is formed by point, line and plane similarities; and the inter-lingual similarity is formed by line, plane and 3-dimension similarities, deriving from the intra-lingual similarity. According to six similarity patterns of original metaphor, this paper develops eighteen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 patterns in metaphor translation, and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for metaphor translation.

猜你喜欢

源域译法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