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反馈研究

2017-12-06虞洁钰

关键词:初中科学

虞洁钰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初中科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势必要落实于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彰显科学本质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反馈;初中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80-02

0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势必要落实于课堂教学。那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能够确定自己的教学正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具体来说,科学教师如何确定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开展?其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评价任务或者如何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有效的反馈是一个关键环节。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

早在本世纪初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启动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中就已有了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界定。“素养”(literacy)意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有效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并在各种情境中解决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而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则指“通过个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及其运用,去明确问题、获取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并得出基于实证的结论;理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式和调查方式,认识到科技如何形成物质环境、治理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具备成为一名具有科学意识、从事科学问题解决并具有反思能力的公民的意愿。”

所谓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4],而对于科学的教学而言,这里的所谓“目标”既包括整个科学课程致力于培养的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包括具体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即通过三维的方式所叙写的教学目标。在目标明确之后,教师在设计教学的同时也设计相应的用以确定学生学习进程的评价任务,它们都是教学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展开。

二、课堂中的反馈:一种形成性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评价形式便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向、学习效果等给出的反馈。反馈(feedback)這个术语最初使用于系统工程的领域,韦纳(Wiener, 1948)认为,“有时候反馈链的影响能够驱动系统朝着预定的方向行进”。哈蒂和廷珀利(Hattie & Timperley, 2007)认为教育中的反馈旨在“缩小当前的理解或行为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异”,他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开发了一个反馈的应用模型。具体来说,该模型提出了反馈需要回答的三类问题,并且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在四个层面上运行(详见表1)。经他们研究证明:自我的反馈(FS)是四种反馈中效果最小;在任务的深度加工和掌握过程中,关于自我管理的反馈(FR)和关于进程的反馈(FP)有效的;利用反馈来改进策略或增进自我管理时(在实践中这些情况很少遇到),关于任务的反馈(FT)是有效的。

表1 哈蒂与廷珀利的反馈模型

三、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照以上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会记住老师是这样讲概念、内容,基本上明白题目是什么答案,但往往很难理解选择一个在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如何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无法灵活的运用到其他各种现象中。

教学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某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了一回导演、摄影的工作,自导自演用手机拍摄猴子摘月亮,两种情况:一种是月亮不动,让猴子飞向月亮;另一种是猴子不动,移动背景让月亮靠近猴子。两次拍摄的视频马上连接电脑播放,让学生直接能从视频中得到反馈,结果两次拍摄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我们的操作方法是不同的,让学生真正理解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是不同的,如第二次拍摄是猴子不动,移动背景让月亮靠近猴子,若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则猴子是静止的;若选择背景为参照物,则猴子是运动的。接下去再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强化对参照物的理解。

学生评价:学生亲自体验了导演拍摄某些运动场景的真实情况,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更有兴趣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容易,能灵活的把参照物运用到各种情景中去,做作业更有信心了。

自我评价:让学生从原理上来理解问题,教师讲很多遍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不同,还不如直接从自己拍摄的视频中获取更容易让他信服,能很快地突破这一难点,为接下去机械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OECD. The PISA2003 Assessment Framework: Mathematics, Reading,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EB/OL].http://www.pisa.oecd.org.

[3]OECD. The PISA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 Key competencies in read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B/OL].http://www.pisa.oecd.org.

[4]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6.

[5]OECD(2010). The Nature of Learning: Using Research to Inspire Practice. OECD publications,2010:137.

[6]OECD(2010). The Nature of Learning: Using Research to Inspire Practice. OECD publications,2010:141.

[7]Jarene Fluckiger, Yvonne Tixiery Vigil, Rebecca Pasco, Kathy Danielson. Formative Feedback: Involving Students as Partners in Assessment to Enhance Learning. Taylor&Francis; Group.2010:136-137.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
作业讲评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初中科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研究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初中《科学》学案复习整理的有效性
论初中科学课前学案应用对质疑能力的培养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