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问题表现及应对策略

2017-12-06栾莉于春晓

关键词:教师应评价课程

栾莉 于春晓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些问题逐步表现出来,为更好地推动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笔者根据学校综合实践开展情况就教师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及应对策略作了简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05-01

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化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面,它通过具体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来反映。从当前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教师现实教学行为与课程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实施还需进一步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生成性,课程实施时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预先规范的课程内容。在具体实施中,学生往往会对课程提出新的设想,原先计划好的课程目标、内容程序会改变,课程的内容是在课程实施中不断生成的。但部分教师仍局限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出现将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化、学科化倾向。

二、活动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深化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形式,但活动本身以及探究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它更为关注的是学生通过活动取得自我发展。有些教师偏重于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外显的活动,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同化,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

三、小组合作过程还需深入研究

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小组成员间应分工合作,彼此指导,相互沟通,最终共同得出课题成果。但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往往较注重追求合作的外在形式,对目的、动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小组成员的组合随意性大。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往往不加分析地让学生小组进行探讨,在有限的时间内匆匆讨论,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合作就结束,也没有及时的评价,整个活动过程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还需科学渗入

综合实践活动更应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更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个性化情感、态度体验,使学习过程成為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要达到教育效果,教师就应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系的生活热点、焦点和疑难问题作为活动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或现实的学习与生活情境中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思维方式及方法,内化形成自己的态度及价值观。但在具体实施时,一些教师脱离了真实活动或虚拟的活动场景,学生并不能产生情感体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教育成了说教式教育。

针对上述教学行为表现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具有以下教学能力

第一,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科书、大纲,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并能根据方案进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第二,教学预测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预测能力很重要;第三,应用信息能力,协作性教学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等。第四,教师指导能力。包括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合作方式与技巧的指导;选择与确立适当的活动成果呈现方式。第五,教师评价能力。应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即评价的整体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过程性。教师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观察、描述、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二、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导者,教学活动虽然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但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学生在活动中主要以探究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都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给学生以指导。教师不再把自己束之高阁,以管理者和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适度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和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提醒和点拨。

三、积极研制和开发校本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可供使用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进行课程的研制与开发,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确定活动开展的方式和途径,承担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制者和开发者的角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需要教师不断组织、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因此,综合实践教师要提高课程意识,把课程开发作为自身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课程开发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去组织、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制定课程方案,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四、科学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是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过程是由学生主导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课程组织形式,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由于学生活动经验、自控能力等差异,会导致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质量、效益的差异,需教师组织有关活动、组织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结果的评价,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每个学生自主计划,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及独立习惯养成。

五、教师应具有问题意识并能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具有敏锐的问题洞察能力,并有较强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将方法教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习惯。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评价课程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