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的话题设计策略

2017-12-06黄伟

关键词:话题判断行动

黄伟

摘 要:目前,多元文化强烈冲击着社会的价值体系,一些青少年因缺乏准确的判断与选择能力,导致价值迷失,影响精神生长。这需要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纲要和灵魂,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本文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整体构建,提出了在问题中引发冲突,在对话中学会判断,在辨析中触及理性,在选择中自主建构,在行动中实现内化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价值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判断;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03-02

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价值、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精神发育是国民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教师可巧设话题,将培育与弘扬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话题设计需提供具有一定探究性、思辨性、互动性、延展性的话语平台,兼融广度与深度,在认知冲突的沃土中长出知识、思想、方法的种子,推动核心价值观的逻辑生成。本文基于价值澄清理论视角,对话题设计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制定了如下策略。

一、在问题中引发冲突

价值冲突是学生道德人格确立的内在动能,是德育的重要元素。没有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并由此引发的学生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和发展是不可能的。价值冲突对于学生认识文化的多元化,确立主体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实现对自我与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认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话题设计应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逻辑地要求对社会生活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予以观照,把道德生活中的两难问题作为诊断和发展学生道德判断的手段,引导学生在现实遭遇中、在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感受、体验、觉知、理解价值准则,形成必要的价值辨别与选择能力来应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形成真正的道德人格。

例如,在教学“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框时,为落实“自由”这一价值观,某教师设计了如下话题:

上周义卖可真是形象尽毁,鼓足勇气叫卖,嗓子喊哑了也没卖出几样东西。厚着脸皮拉小学同学买,竟然还被拒了!后来班長为了让班级获奖,又想强迫我们每人再交100元爱心款,哎,一言难尽,以后不想参加了!

擦肩:确实没意思!深深的挫败感,吃力不讨好!

LAPUTA:大家都不要泄气,今年的挫败可以为明年积累经验嘛!

探讨:当爱心遭遇强迫,你怎么看?

这一话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引发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要求道德主体在相互矛盾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之间、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二、在对话中学会判断

所谓道德判断是个体运用己有的道德经验和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源于个人的经验或生活,是个人思考和选择的结果。在价值澄清过程中,不是捧着价值走向学生,而是引着学生体验价值、选择价值、澄清价值。教师应进行交互性、探索性的价值引导,引导的核心意义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或面临价值冲突时进行思考、选择,并形成自我认同又符合社会的价值观。“要在理解和对话中,促进主体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实现共同的发展。”要将教育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真诚、互信、自由的学习场,鼓励学生在审慎的思考和对选择的结果倍加珍视的基础上,判断是非、更新观念、选择价值并自主行动。

例如,在教学“维护社会公平”一框时,为落实“公正”这一价值观,我设计了如下话题:

环节一:2015年6月7日南昌十中考点发生高考替考事件后,江西省南昌市公安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连夜开展侦查、追捕工作。截至目前,南昌地区高考替考涉案人员已抓获9名。

探讨:你怎样看待这些替考者的行为?

环节二:网友:我倒是觉得吧,这个记者为了挖新闻去做卧底简直是没事找事,“枪手”和找人替考的考生的前途都被耽误了。找人替考的不就那几个人吗?给他们个机会不行吗?

探讨:你同意这位网友的观点吗?为什么?

这一话题的设计,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提出问题,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和思想,最终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在辨析中触及理性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潜在的价值,往往不能清晰地感知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一步步揭示与辨析,帮助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来检视自己的价值困惑、行为模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提出了“人的理性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等深邃思想,为价值理性的养育提供了原点。话题教学中应采用诱导方式,在主体性的概念结构、逻辑模式的建构中,触及价值理性,实现公共利益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思维、精神文化、价值体系,培养有思想、有理智的自觉、自为的中国公民。

例如,在教学“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一框时,为落实“法治”这一价值观,我设计了如下话题:

知名艺人杨颖(Angelababy)意外发现自己的照片未经许可出现在了上海某医疗美容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配图中,遂以肖像权、名誉权受侵犯为由,将该公众号的主办公司告上法庭,索赔经济损失、精神损失费等合计65万元。

探讨:请分别站在杨颖(起诉理由)、医疗美容公司(应诉与辩解)、法院(判决理由)的角度,谈一下对此案的看法。

教师公布判决结果:嘉定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医疗美容公司作为专业机构,使用肖像行为具有明显的营利性目的,故认定医疗美容公司的行为侵犯了杨颖的肖像权。但实际并未导致社会公众对杨颖的评价有所降低,故不构成侵犯名誉权。最终判令该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杨颖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成本共2.65万元。endprint

追问:老师今天上课使用杨颖的照片属于侵权吗?哪些情况下使用他人肖像不构成侵权?

师小结:为公益目的而使用他人肖像,例如,宣传某人的先进事迹,在报纸、电视台、电影中使用先进人物的照片,可以不征得某人的同意;新闻报道拍摄照片和影像;通缉逃犯和罪犯而使用他人肖像;寻人启示刊登照片等。

这一话题设计,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在辨析中建构理性精神。

四、在选择中自主建构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必须源自审慎的、被珍视的选择。选择的过程乃是一种主体参与、主体适应、主体创造的过程,价值观是经由学生自由选择的结果,价值建构是学生的自我澄清以及知识内化与行为外化过程。在价值观确立中,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以个人的、独特的方式对多种可能选择进行不断地比较、鉴别,明析选择背后的价值导向与可能后果,最后形成自己认可、接受、珍视、珍爱的决定和行动。话题教学中要树立一种“教会选择”的德育观,教给学生一些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和自我指导、自我矫正的能力,让个体在选择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道德结构,把自己的价值经验内化为稳定的道德品质,作出合乎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价值取舍和行为选择。

例如,在教学“活出生命的精彩”一框时,为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某教师设计了如下话题:

环节一:2016年 11月30日上午,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该文出自深圳某杂志社主编罗尔之手。今年9月他5岁的女儿罗一笑查出白血病,罗尔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记录一家人与白血病“战斗”的历程。文章说罗一笑的父亲罗尔不愿接受救助,希望通过卖文章来给孩子凑医药费,只要大家转发一次,小罗一笑就可以获得一块钱的捐款。网友纷纷帮助转载,15分钟内朋友圈被刷屏,阅读量和点赞量均超过十万余次!

1.你看到后是否会转发这篇文章?为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拒绝冷漠,给予关切,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甚至温暖世界。

环节二:就当大家纷纷帮助转载时,有网友发文指出,罗一笑的父亲罗尔有三套房产,该事件幕后有营销公司助力。11月30日,深圳市儿童医院回应,患儿目前自付3.6万余元,不会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而此时,通过微信的打赏捐赠,罗一笑共受捐250万元左右。事后小铜人公司(营销公司)被指是“带血营销”,意为其公司公众号吸粉。

探讨:

2.事情如此反转,你是什么感受?

3.出现下一个“罗一笑”你还会转发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归纳:面对复杂的世事,我们需要判断力,爱心拒绝被消费,但不是让你对苦难无动于衷、无所作为,不是让你失去悲悯之心。

环节三:各小组抽签领取任务单,进行讨论:(1)因为欺骗、讹诈、或别人冷漠,我们就该选择冷漠吗?(2)我只是个普通人,做到生命的充盈太累了,平淡的生活有什么不好?(3)默默无闻的生命难道就没有价值吗?(4)只有伟人才可以做到伟大吗?(5)伟大与平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环节四:播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朗诵,鼓励学生选择积极。

这一话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经过价值冲突,澄清和减少价值混乱,培养价值选择力。

五、在行动中实现内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从本质上说是实践的。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只空谈某事而从不躬行实践的个体所處理的决不是价值,而是别的事物。西塞罗也主张“把美德的践行与终身的幸福结合起来。价值的形成除了选择和珍视外,最后还要经过行动的检验,并且是不断重复的行动,只有适用于现实生活并对其进行指导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道德本身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学生获得的道德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变成道德行为,经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检验、确认、巩固和完善,久而久之才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话题教学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道德实践,要引导学生通过交往活动、志愿者行动、角色扮演等活动,去实践,去体验,从而内化自己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一框时,为落实“和谐”这一价值观,某教师设计了如下话题:小琪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谁边发脾气。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说“小心你玻璃窗,哪天我就砸烂去”,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反抗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

探讨:

1.你会给小琪什么建议?

2.我们还可给他周围人哪些建议?

师:我们发泄情绪时,要关爱他人。要尊重、包容他人的情绪,这是对他人的关爱,也是自身的一种修炼。

3.我们的哪些情绪需要被管理?(温馨提醒: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名人故事谈一谈。)

这一话题的设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道德认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最终形成价值观,为其以后的道德实践及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价值澄清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提供了一种教学理路,让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经历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构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念,成就崇高、健康的理想人格。

[参考文献]

[1]易斯·拉思斯.谭贤松译.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曹清燕.主体性原则: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种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2005 (06) .

[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话题判断行动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定性判断
话题与主语研究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论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试论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