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7-11-27汤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1期
关键词: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摘要】为了创新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应用研究和服务能力,厦门华厦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加入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通过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方中兴通讯的产业经验和技术优势,邀请高校和行业专家举办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研究,结合学校由高职新晋应用型本科的实际发展情况,探讨构建符合通信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自2015年升本以来,厦门华厦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激发转型内生动力活力,抓住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发展机遇,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实践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定位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通信工程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250-02

引言

课程体系是指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构建的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组或几组课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保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是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所以,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创新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性本科学生,要求我们逐步把传授型课程体系改造成创造型课程体系。实施这个过程,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与通信行业的资深企业深度合作,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进行培养计划分析,把握通信工程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工程性很强、技术发展更新快等特点,设置若干课程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二是根据新的课程整合要求,组织教师重新分工开课,引导教师按照校企合作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三是从通信工程专业构建的思路和能力目标入手,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搭建实验实训实习支撑平台。

一、在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了解产业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

厦门华厦学院属于新建本科院校,从升本之初就提出了转型问题,区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华厦学院的转型指的是从高职向本科转型,属于办学层次的提升,转型的目的是弥补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的不足。在升本期间,学院组织专业相关教师,在厦门、福州、泉州、深圳等地的多家企业进行通信行业人才需求调研。调研反馈的情况是:电信、移动、联通等基础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等企业的研发和管理岗位需要的是高学历高技术技术人才,招聘人才时显然不会重点面向新建本科院校。而众多通信网络维护、通信产品售后服务和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的一线岗位并不需要过高的学历,所需人才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不需要深厚的学术造诣,但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这部分企业数量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量大,学院培养的技术人才应该对接输送到这一类的企业,服务于生产。

因此,学院考虑和厦门其他本科院校的通信专业专注于培养通信领域内技术开发、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相比较,我们必须进行错层差异化培养,从通信产业链中甄选出贴近人才市场需求的相关企业和岗位,从职业岗位技术需要出发,倒推确定专业的核心技术能力需要,继而确定专业需要的理論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对应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构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相对应,如图1所示)。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尽量简化不必要的基础课时,增大专业课程比例;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以实践为主设置课程分配比例。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主要由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中的企业方承担,发挥企业在专业技术应用中的优势,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二、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通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院定位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从业的职业岗位为ICT产业链6大细分行业:1.运营商市县级维护中心的客服及投诉处理、营业厅代表、测试分析、射频优化、基站传输等设备维护类岗位;2.通信主设备提供商的手机功能测试、单板及整机测试岗位;3.通信信息网络集成商的网络优化系列岗位、通信网络及设备维护系列岗位、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系列岗位、网络规划设计系列岗位;4.通信主设备周边产品提供商的售后系列岗位、销售岗位、售前技术支持岗位;5.IT系统集成商的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系统集成岗位;6.增值业务提供商的市场运营、产品策划等岗位。对工作岗位所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构建出“岗位—能力—课程”相对应的能力矩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能力+层次+模块”的课程体系中,学校承担的课程以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企业承担的课程以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校企优势互补的混编师资教学团队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能有效落地。经过四年系统的学习,学生能更快更好地独立工作,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结语

厦门华厦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通过与通信行业中的佼佼者——中兴通讯的优质校企合作,构建契合通信产业发展和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厦门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目前已有5位企业教师派驻学校对专业课程和集中性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工学结合。厦门华络通信设计有限公司、厦门纵横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通信类企业纷纷到学院预定毕业生的现象,证明了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育人模式的实践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是落实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抓手,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健.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李文国. 本科工程类专业“2.5+0.5+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光华学院工程类专业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17(5):94—100.

作者简介:

汤虹(1975—),女,湖南汉寿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工程设计。

猜你喜欢

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