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模式思考会展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2017-11-27孙悦张小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1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孙悦 张小军

【摘要】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万物互联的趋势已经日渐初显,“互联网+”以井喷的速度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会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持续攀升,会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会展管理专业学生适应“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优化会展管理专业的课程资源、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体会到真实的会展情境,从而为会展行业输送更多优质的会展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会展管理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F49;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243-02

会展业,一个令人瞩目的行业,正风行世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不仅可以为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而且能加强城市与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以及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一、“互联网+”与会展的联系

随着会展业的“辐射”作用日益明显,政府更是加大了对会展行业的投入和支持,全国各省市会展行业迈上了新台阶。时下,最炙手可热的当属“互联网+”,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而会展业同旅游业一样是朝阳产业,它作为连接各行各业的重要营销平台,也紧随时代的召唤,将目光聚焦到“互联网+”上。

(一)通过“互联网+会展”模式下的广阔平台,对会展业进行了重新定义。

会展产业链是由组展、场馆经营、施工搭建、展览物流和配套服务五方面构成,在新业态下,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过去会展期间的资源多、时间短,传统方式根本无法深入开发,传统会展模式对会展资源的利用度、开发度并不高。而“互联网+会展”行业能够更深入地对会展资源进行开发,从而让会展变得更加方便、简单。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会成为会展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的会展业一定是依靠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以信息资讯为入口、以大数据为驱动力、整合相关产业链条;在参展商、组展商、服务商和观众四方面受众间,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通过创新、改变链接和数据,促进会展行业发展,让参展变得更加简单;使办展者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采购商能够更好地实现参展,从而使会展业能够高效、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异常频繁,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会展经济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会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国际上,会展业通常有1:9的说法,即一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如果是1,那么住宿、餐饮、运输、通信、旅游、商业、广告等相关收入将会达到9。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立体、综合、跨界性的带动作用。

二、目前我国会展管理专业的教学、就业现状

《会展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够熟悉会展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和趋势,能独立从事某些工程领域会展策划、会展评估、会展计划与监控、会展融资、会展采购管理、会展合同管理等工作。

(一)课程设置追求大而全

很多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的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追求大而全。这样设置课程实质上却弱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得会展教育缺乏就业岗位的对接。我国会展教育在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上,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院校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出现巨大的差异,除了院校间的信息不对称外,关键在于院校本身对会展业缺乏了解,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和市场需求的不相匹配。

(二)教育资源匮乏

首先,全国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的院校中,较发达的南方一线城市略好于北方,但其来自会展领域的专业师资(专职或兼职)依然紧缺、同时会展管理专业师资整体上素质偏低。

其次,由于中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产业定位不清晰,相关的理论研究滞后,在专业教材编写方面缺乏充足的理论支撑,从而导致相关的教材质量不高,特别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校企合作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小。目前,会展教育大多停留在书本理论的说教上,而学生动手、动脑、参与会展实践性较差。特别是会展策划,这种专业程度极高的专业,对教育模式要求极为严格,由于会展业涉及到诸多跨学科领域的知识需求,所以会展专业教育还需要注重典型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的教育模式。

(三)就业前景与实际有较大差距

一般来说,会展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会展业、旅游业(会展旅游)、广告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公共关系部门与发展开拓部门,从事与会展相前的市场调研、策划、组织管理和运作工作。同时,会展管理专业学生还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基层管理、文案、新闻传媒、会议营销等职务;总之,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人才缺口还是很大,就业面也比较广。

我国各大院校培养的会展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实际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会展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由于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不能胜任会展企业的工作而改行;别一部分学生虽然进入到会展企业,但不能马上与岗位对接,只能做一些零散工作,久而久之自信心受挫,而退出会展行业。最后出现会展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不从事会展行业,使后备专业人才大幅度流失。

三、创新会展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

(一)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水平

在大力推行职业能力的今天,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院校会展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課程设置和内容,特别是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培养与市场对接的会展复合型人才的前提。通过多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来填补实践师资的空缺。

首先,强化教师专业实践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全国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的院校应该制定合理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以积极的方式(计算课时、评职加分等)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教师在会展行业的业务水平越高、知名度越强,其所培养出的专业学生才会受市场青睐,正所谓“名师出高徒”。

其次,积极主动与会展行业专家、学者联系,请他们到校兼职,并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的院校可以邀请会展行业专家、精英通过经验分享为会展专业学生做讲座、培训,使会展专业的学生获取最前沿的业务知识;同时也为会展专业教师了解行业信息,提供了“临时充电”的良好契机。

(二)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1.可以开展“虚拟展会”形式教学

当下,随着VR/AR技术的发展,AI人工智能的超前沿科技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虚+实”相结合已成为时代的航标。如:会展管理专业可以联合电脑装潢设计、美术等专业,将展会以虚拟现实的场景展现。让参展商可以像选择“家装设计”一样可以在电脑、互联网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展位设计风格和标准,从而使会展对于参展商、购买商等更加便捷。

2.可以将“会展+各专业”进行模拟布展

会展业是复杂的产业形态,涉足的服务领域有:场馆、旅游、酒店、交通、食品等。未来的会展,实际上更多的是会展服务。可以从“互联网+”的模式中吸取经验打造“会展+”这一平台,促进产业的联合发展。如:“会展+旅游”、“会展+文化”、“会展+广告”等。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的院校可以借助本学校其他专业的资源优势,将会展专业与其它专业联合对接(如:以会展专业+旅游专业形成“会展+旅游”、 会展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形成“会展+广告设计”、 会展专业+食品专业形成“会展+食品”、 会展专业+医药专业形成“会展+医药”等),为会展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校内实践模拟的环境和创意平台。巧妙的运用“会展+”,不仅可以丰富会展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还可以使会展专业和校内其它专业形成联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可以为会展专业的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和交流机会,让各类创意创业构想能够在产业中转化为生产力和就业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会主动沟通与钻研、彼此尊重与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共享资源,为会展专业学生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结束语

会展业做为服务行业,由于其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已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我国会展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在已经形成由上百万从业者支撑的朝阳产业。新的历史机遇下,我国会展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从粗放型转为高质量、高水平。蓬勃发展的会展业面临着高端专业人才的缺口,因此,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的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提高会展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真正成为向会展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后方基地。形成会展企业向学校预订人才、学生毕业直接上岗独挡一面,实现校企对接;同时也为学校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品牌,从而真正达到学校、会展企业、学生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会展业成为塑造山西经济的“新名片” 搜狐 2017.8

[2]唐颖.基于“VPT”理念的会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

[3]彭慧翔.高职会展策划课程实训环节设计,《科教文汇》,2013年

[4]2015年GDP增长6.9%,会展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连锁网,2016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