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2017-11-27李毅琼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1期
关键词:变阻器多媒体情境

李毅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161-01

公开课作为学校教学和教研的重要窗口,在校本研训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近一年来,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校教师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我反复研究了这些课,通过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的梳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什么?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得以体现的主要场所。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关注什么?首先,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学生获取知识不应当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当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当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步入社会后的理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其次,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促进课堂从“文本的课堂”走向“体验的课堂”。如果内容和学生认知相差太远,那么就要想办法将学习内容进行重建补充,让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如在《变阻器》一节中,初中学生对于变阻器很陌生,但调节亮度的台灯却是人人皆知,利用“台灯”实物展示变阻器,让一个陌生的概念由远及近,贴近了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合作制作“变阻器”,引入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主动构建知识。第三、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灌输、囫囵吞枣”的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设计教学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团体内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式学习。《变阻器》一节中,在学习小组充分讨论了变阻器的制作要点之后,合作制作变阻器,学生在合作中加深了对变阻器原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优劣标准是什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情境中所含的刺激种类越丰富,一定范围内刺激的强度越大,越能激发探究欲。因此,情境的刺激强度、与学生的贴近程度是评价情境创设优劣的标准。情境设计时,应把握好“二忌”。一忌舍近求远。教学情境应该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熟悉的、亲切的、生动地典型素材。《变阻器》一课中,老师原准备从实验、从变阻器甚至从夜景中闪烁的霓虹灯引入,这些做法,让学生对变阻器有了一些认识,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感觉,学生难以迅速将此变化与变阻器联系起来。经过讨论,改由演示一盏台灯的忽明忽暗,在明暗变化中,学生感受到电流的变化、电阻的变化,于是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怎样改变电阻”。这说明情境设置要高于生活,但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在发展中学习。二忌繁杂多变。多媒体的省时、高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有些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繁杂多变的信息,相关的,不相关的,动态的,静态的,使学生眼花缭乱,思维上跳跃波动,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如在《花的结构》中,一位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花,并展示花的解剖结构,殊不知,与其让学生只看不动,不如让学生亲手拿一朵花,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拆一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了多种感官,对某一事物才会有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

三、知识的可探究性取决于什么?

许多教师认为,知识的可探究性取决于知识本身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探究的知识应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其实,某一知识是否具有可探究性,除取决于上述两要素以外,还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学习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整合。在《变阻器》一节中,制作变阻器看上去超过了学生探究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老师通过引入演示实验,将探究分解成多个阶段,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等策略,化大家之“不能”为“能”。因此,越是教学的难点越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教师不要有畏难情绪,应该反复思考,看看能否通过自己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学习。同时,为了使探究活动落到实处,教学中必须树立四种意识。一是突出假设意识。假设是探究的开始,同一个问题的提出,在不同的头脑中有不同的想象,有不同的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就会兴趣盎然地进一步探究。二是强调观察意识。观察是学生获取探究答案的一种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养成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的方法。三是强化问题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学生才会有探究的欲望。四是不怕“乱”的意识。现在的课堂,活动多,看上去课堂纪律乱的很。这种“乱”非“真乱”。“乱”是因为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它可以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让学生有了主动构建知识的机会,更好地发挥个体和小组合作的作用。

四、多媒体应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优化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在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率高,于是在教师中也就出现这么一种观点,上课时一定要用多媒体,否则就算不上好课。一些教师在备课中,花很多时间在尋找图片、文本或视频资料上,把课件做得美轮美奂,上课时课件一放,教师开始当“放映员”、“讲解员”,学生则成了观众。其实,多媒体在教学中仅仅是“辅助”作用,它不能“代替”教师的动手、动嘴,假如我们的课堂被信息技术绑架,忽视学生的观察、实验、讨论等主体性活动,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根据学科特点,适度运用信息技术,千万别把多媒体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把课堂变成了一个“人机”对话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胡宇红,一堂竞赛课得到的启示[J].生物学通报.2006(02),32-33

[2]杨海娟,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反思[J].金色年华.下2011(08),80-83

猜你喜欢

变阻器多媒体情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玩转滑动变阻器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例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