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7-11-27黄磊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1期
关键词:思想方法教学理念课堂效率

黄磊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想实现这一个目标,就需要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教学理念、思想方法、教师角色、教学反思等方面探究其策略。

【关键词】教学理念 课堂效率 思想方法 角色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142-02

新课标下,如何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总结出“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新课标,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老的教学理念已经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学时我做了以下一些转变:

1.了解学生的需要,进行有效教学。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为什么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我呢?”其实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学生只有在具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呢?首先,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这种设计不是限制教师与学生探索、创造的框子,课堂上的教学操作也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结合他们的需要进行教学。如果学生连起码的学习兴趣都没有,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呢?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有这样的困惑,教师极力地想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事实上往往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以前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小组合作也常常流于形式,这恰恰也是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口号,它让我们更加全面和合理地看待学与教的关系。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习而设计的教学即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把学习与学生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所以我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提出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探究,然后再交流、汇报、总结。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较为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把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的场所。

2.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正方形空地上建一个特色景观,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形由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组成(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正方形场地成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等。学生在自己设计了各种各样图形后,再相互探讨、共同参与,最后加工成方案。从以上的设计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素材,仅仅凭在课堂上的机械训练,是很难凭空设计出一种有意义的图案的,所以我要求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发挥联想,以情境、想象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动”起来。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以及民主决策等。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这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教学中思想方法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三、教师应由单一“知识的传授者”向多重角色转化

1.从读懂学生是走进新教材的起点来看,教师要努力当好学习者 “以人为本”是現代教育观的核心,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学习者的发展,教好学生就得站在学习者的立场来体验学习,读懂学生比读懂教材更重要。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外,还要熟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知晓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哪些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

2.从数学教学“教、学、练”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当好教练员 数学学习是一个通过长期训练将数学知识和能力内化上升为数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数学教师应善于充当教练员的角色,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真正学会数学。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题中的思维训练来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新数学在习题的选配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各类学生都有提高的机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觉得教好数学,“教、学、练”三个基本环节是不可偏废的,特别在练的过程中应淡化形式,讲究实效,并通过练习及时捕捉有用信息,不搞“题海战术”。

3.从数学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也应是教材的编著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以致造成了不少数学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教什么;离开了参考资料就不知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更可笑的是一些教了十多年书的教师,还不曾编写过一个题目。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调控教材的能力。新的数学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理应成为教材的编著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合理选取和重组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当然,自由的选取和编排,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增删教材的有关内容,而是在全面把握编著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既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

4.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数学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然后不加取舍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我觉得教师应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结出“原创性”的成果。为了能早日走进新数学,教师应以主动的姿态,多反思自已的教学,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学习新的理论,探究新的领域,总结新的经验。

以上仅仅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感悟,新课标实施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希望教学同仁共同关注这一课题,从而使新课标能够顺利推行,真正造福于学生。

参考文献:

[1]韩强军:《浅谈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2]顾泠沅:《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杨德广、焦贺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9,(21)

[5]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09,(5)

[6]崔允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猜你喜欢

思想方法教学理念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