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探究

2017-11-27林善颖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1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应用题分数

林善颖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即是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而且这部分也成为当前不少学生的一个普遍学习难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数学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所出现的多种错误类型有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面对一道应用题,对其计算到底是除法还是乘法的认识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主要是对应用题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没有理清弄懂。因此本文将结合个人多年来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经验,同时对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有效帮助学生读懂题意并找到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数 乘除法 应用题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136-01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最为重要也同时最具难度的即是应用题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的重点之一即是分数应用题。而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不少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对题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也在解题方法上也是困难重重。

一、理解并学会运用标准量单位“1”

在解答很多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即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确定标准量。那么标准量的确定分为两部分,若是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么标准量的确定就直观简单;但若是属于两数之间的比较关系,此时就需要全面而仔细地分析。在学习标准量这部分的课本知识时,其引导形式有这样几种:第一,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甲数是乙数的1/5,把乙数当作是标准量单位“1”。一段绳子长5米,剪去了3/5,那么剪去了多少米?针对这个问题,应引导学生所剪去的3/5是从哪儿剪的,并要求学生自主将题目叙述的意思表达完整,其意思也即是剪去了这段长5米的绳子的3/5,此时就应把这一整段绳子看成标准量单位“1”。第二,两数的比较关系。两个量如果是比较关系,此时则应把被比较的量确定为标准量单位“1”。例如,甲数比乙数少1/5,乙数是标准量单位“1”,现在比原来增加了1/4,则把原来的看作是标准量单位“1”。因此,对于这样一道应用题:家禽养殖场养了2000只鸡,鹅的数量是鸡的1/2,鸭的数量是鹅的1/4,此时请问有多少只鸭?此时应把鸡的数量看成单位“1”,鸭的数量则是鸡的(1/2×1/4),那么鸭的只数就是2000×(1/2×1/4)。

二、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一道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可要求学生应利用灵活多变的逻辑发散思维来进行学习。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分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面对一道题能多角度、多层次以及多种解题方法的去解答,让学生能不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拓思维及发散思维,不断在学习上进行创新,从而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来解这类应用题,并学会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可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散和延伸,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提升这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找准关键词并确立解题方法

通过算术方法来解答一些相对更为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把握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某些应用题中有“增加”或“减少”、“大”或“小”、“多”或“少”等关键词,老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把握这些关键词,以此来确定用何种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都可应用“1±对应分率”的模式套用。而且对于题目中的单位“1”的量是否是已知这个问题是解题的一道命脉。若从题目中可知单位“1”的量属于已知,那么则可通过乘法来计算解答,若单位“1”的量未知,那么可应用除法来计算解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答,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即是让学生对题目中的标准量单位“1”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并对一道应用题是否用乘法或者是除法要判断正确,然后在解题过程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把握重难点,只有如此才能掌握正确而有效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应在教学中利用更加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不断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发散思维能力,以此才能不断随着这类应用题难度的加深而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蔣卫国.刍议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J].速读(下旬),2015,25(6):163-163.

[2]张雪艳.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浅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2(23):207-207.

[3]蒋为国.刍议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J].速读(下旬),2015,23(5):187-187.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应用题分数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