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学媒体在本科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27马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1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建议应用

马丹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下文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对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使命,不仅是高校育人培养的主阵地,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作为一门所有在校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教学手段、媒介层出不穷,因此,本文结合现代教学媒体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指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重要功能,促进我国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本科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现代教学媒体 应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077-02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应用的教学媒体也是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更新,这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科院校一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高度的重视和期许,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高校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本科院校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客观上由于教育环境缺乏和谐性,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之间存在不对等,主观上的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等,造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综合来看,思政课教学手段单一是目前各个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进行改进。

一、本科高校思政课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意义

在本科阶段的思政课内容较多,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本科思政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系统,是培养学生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以及风俗习惯中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实现思政课课程教学手段的更新

在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能够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心里特点以及生理发展特点,思政课教学手段的更新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表现,能够通过简明扼要、生动活泼和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引导大学生领会思政课的内容、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来说,不仅是能够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还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2.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实现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优化

思政课是一门关注于学生意识形态的课程,这类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较为固化,主要是依赖于教材进行教学。而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料,收集到更多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而仅仅是依赖教材进行教学,很难实现教学体系的优化。因此,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能够降低对思政课教材的依赖,转变向学生灌输教学基本理论的问题,增强了教材的延展性,实现了灵活教学的目的。

3.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能够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升级

本科院校相对于专科院校来说,在教师队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在进入高校工作的过程中,首选的多是一些本科类的院校。但是,由于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需要教师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本科院校拥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本应该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队伍,然而,虽然本科院校数量大量的增加了,但是思政课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有些偏远地区的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甚至是能够达到1:250,教师队伍的缺乏更需要借助现教学媒体,来实现本校教师队伍的优化,转变教师数量不足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够高质量的教学,并且延伸教学的边界,促进本科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本科院校思政课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方式

1.现代教学媒体的内涵

教学媒体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用作传递信息的媒体,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媒体,传统的教学媒体就是指教学中常见的教科书、粉笔以及黑板等,而现代教学媒体则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媒体,像是录像机、电子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等,这类教学媒体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性,促进教学内容的延伸。现代教学媒体能够通过图像、声音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图像信息展示出来,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感知,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以及运动的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信息的表现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声音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2.思政课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具体方式

首先,以视觉媒体入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在现代教學媒体中,视觉媒体主要是指幻灯片和投影等,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好的幻灯片和投影图像进行展示,在学生观看之后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过去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回答本章节的相关知识问题。不仅如此,借助于视觉媒体进行教学还能够将思政课中讲述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现,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应用这些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相对来说,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启迪者,同时也应该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启迪者,用教学的方式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传播思政课的理论精髓,避免教师只是注重“教学”,学生只是表面上的“学习”,两者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获得学分而彼此糊弄的问题。

其次,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逐步改善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当前,在我国的教学改革中,愈来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大学阶段来说,在这一个阶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闻道有先后的区别,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具有独立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的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准确的掌握自己的作用,明确自己不是电脑的放映员,也不是课本的解说员,应该是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充当指导员,也不是给与学生的观点评述,而是应该积极的给与学生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领会到思政课程内容中的精髓。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被削弱的,应该是逐渐提升的,原因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由原来的课程讲授者,逐步向着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转变。

最后,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体系的技术化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变革,同时也是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课堂中有网络化的支持,并且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相应的大学生信息平台,营造出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的氛围。这需要高校给与资金、技术以及资源上的支持,否则难以实现预期的数字化、技术化教学的转变。针对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确保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多媒体教学的资料,并且秉承着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目标,建设高校思政课程网站,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资源库,并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本校风格的个性化课件生成器等。

另外,在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最需要提升的一点能力,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思政课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信息化素养,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网络上的资源进行甄别,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将教学的内容与网络上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深度的融合,这种能力需要学校给与相应的培养。不仅如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获取网络资源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相应的认知规律,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制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进行高校思政课内容的讲解。这种转变不仅是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大學思政课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个一举两得的重要举措。

三、结论

本科院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对于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科技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政课作为本科院校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学生思政课课堂主体的地位,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被弱化的,更是更为强调,更为重要的,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更为有效的应用现代技术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丽丽.现代教学媒体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才智,2015,(35):105.

[2]潘静静.高校思政课现代教学媒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3.

[3]刘建民.声像—反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建议应用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