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2017-11-10许姗姗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出血性产科休克

许姗姗

(山西省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600)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许姗姗

(山西省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600)

目的讨论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生殖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局部因素以及胎盘因素等,经过临床积极抢救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其中3例患者采取经腹腔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采取经腹腔子宫全切术,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宫缩乏力、羊水栓塞、胎盘因素等是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根据产妇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提升了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产妇的死亡率。

休克;产科;临床原因;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并发症,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般情况下,产妇失血越多,休克的可能性就越大[1],所以了解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分娩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产妇病死率。临床上很多医护人员对于产后出血警惕性较低,导致临床判断不准确,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2],在本次调查中对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5±3.6)岁,出血量760~1000 ml30例,1000~1900ml10例, 1900~3400 ml15例,3400~7000 ml 10例;产前出血10例,产后出血55例;经产妇48 例,初产妇17例;引产史30例,流产史20 例,既有引产史又有流产史8 例,既无引产史也无流产史7例。

1.2 出血原因

通过多患者临床症状的分析和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生产时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局部因素、生殖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多种因素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占据了发病原因的53.84%。子宫畸形、子宫过度膨胀、渗血以及子宫肌肉水肿等情况为子宫局部因素;会阴部撕裂伤、阴道以及宫颈的撕裂以及子宫下段裂伤是常见的生殖道裂伤;生产后胎盘异常剥离、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以及胎膜残留等构成了胎盘因素[3];凝血功能降低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肝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死胎继发DIC。

1.3 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一旦发生,治疗上要把握一个“早”字,早发现,早处理,针对出血原因止血。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按摩子宫;运用宫缩剂(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宫颈填塞;B-Lynch缝合术;结扎盆腔血管等。胎盘原因所致出血:如果胎盘滞留或胎盘部分残留,探查宫腔,人工剥离胎盘。可疑胎盘植入者,如患者出血量少,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彩超动态观察。如出血量多,病情重者或保守治疗无效则行病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原则是按解剖层次缝合裂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尽快输血,血浆,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凝血因子。产科出血性休克对症止血同时,保暖,吸氧,行中心静脉穿刺。一则建立静脉通道,二则测量中心静脉压,指导输血、补液。快速补充晶体平衡液,输血,输新鲜冷冻血浆,纠正低血压,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心、肾功能。抢救同时防肾衰并注意保护心脏,必要时运用强心药物和利尿剂。抢救过程随时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检查,并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如积极治疗出血难以控制则需切除子宫保全患者生命。

2 结 果

2.1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凝血障碍、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临床原因,见表1。

表1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 [n(%)]

2.2 出血与休克的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出血量与休克的发生呈正相关,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发生休克的几率越大。出血量在760~1000 m患者出现休克4例13.33%, 1000~1900 ml患者出现休克3例30.00%, 1900~3400 ml患者出现休克10例66.66%,3400~7000 ml患者出现休克 8例80.00%。

2.3 治疗效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6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 ,其中3例患者行经腹腔子宫次全切除术,占4.61%,1例患者行经腹腔子宫全切术,占1.18%;另外有1例患者由于宫颈裂伤比较严重,大量出血,经过宫颈裂伤缝合术及宫腔填塞治疗抢救成功,65例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

3 讨 论

休克是指由于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病理过程。产科中产妇的情况比较复杂,出血是具有量大并且突然的特点,一旦发病需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经过本次调查后发现,造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生殖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胎盘因素等等,并且宫缩乏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病因素,当出现宫缩乏力时会出现子宫体变大,松软,并且在宫缩时出现暗红色阴道流血,生产后胎盘排出异常,主要以胎盘滞留和胎盘部分残留较为常见,产道裂伤后患者出现持续性鲜红色流血,其与休克的发生关系并不明显,其中出血量与休克的发生呈正相关,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发生休克的几率越大。临床医生通过观察失血性休克产生的原因,对疾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掌握治疗方法,提升治疗有效率。尤其针对于医疗条件较差的乡镇医院妇产科,值得学习和应用。本次参与的65例患者中,经过临床积极抢救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其中3例患者行经腹腔子宫次全切除术,占4.61%;1例患者行经腹腔子宫全切术,占1.18%;另外有1例患者由于宫颈裂伤比较严重,大量出血,经过宫颈裂伤缝合术及宫腔填塞治疗抢救成功,65例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说明采取治疗措施后,效果良好。综上所述,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生殖道裂伤、胎盘因素等是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根据产妇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提升了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产妇的死亡率。

[1] 刘 颖.6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急救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9):1157.

[2] 王 娟.产科出血性休克3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4-155.

[3] 高 颖.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265-266.

R441.9

B

ISSN.2095-8803.2017.23.045.02

猜你喜欢

出血性产科休克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