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7-11-10黄玉兴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布司达标率高尿酸

黄玉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黄玉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和别嘌醇治疗,各31例患者,连续治疗24周后,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尿酸达标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达标率为96.77%,对照组为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影响肝功能的前提下,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建议临床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

痛风;非布司他;高尿酸血症;效果

痛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都是该病的诱因。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是关节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效果欠佳,均有可能引发肾炎或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后期生存质量[1]。为此本组实验特意选取62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与别嘌醇治疗的效果展开对比探讨,详情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62例进行实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患者实施非布司他治疗,该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7例、24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1岁,最大年龄为62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81±1.24)kg/m2,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别嘌醇治疗,该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8例、23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64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5.12±1.19)kg/m2,入院时,均依据临床表现,尿酸值检测(男性大于485 umol/L、女性大于450 umol/L),均可纳入实验对象,排除不在实验知情书上签字者。比较基本资料,两组患者的数据组间差异均比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别嘌醇治疗,每次100 mg,3次/d,连续治疗24周;观察组:非布司他治疗,每次800 mg,3次/d,连续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具体通过检测血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尿酸达标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对比,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为(320.46±28.15)、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为(377.45±29.16),两组对比,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对比(±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638.29±92.33)umol/L (320.46±28.15) umol/L对照组 31 (640.11±91.84) umol/L (377.45±29.16) umol/L t / 0.593 7.512 P / P>0.05 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尿酸达标率

经过统计,观察组患者的尿酸达标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的尿酸达标率为70.97%,两组对比,观察组的达标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尿酸达标率对比 [n(%)]

3 讨 论

经研究发现: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该病多见于中年男性,且发病率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发病时患者常伴有黄嘌呤代谢异常症状,或尿酸排出困难,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最终出现高尿酸血症[3]。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以纠正高尿酸血症水平,促进尿酸排出为主要目的。为此,本组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即非布司他治疗和别嘌醇治疗,其中前一种治疗方法取得了更显著的疗效,有效降低了血尿酸水平[4]。

别嘌醇主要应用于痛风发作和慢性期,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使血中尿酸浓度降低,但药理学研究发现,本品是一种嘌呤类似物,应用时引发的副作用比较多,如皮疹、中毒性肝炎等,这些不利于总体治疗效果的提高[5]。非布司他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主要功效是减少血清尿酸达到治疗的目的。将本品应用于轻度、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剂量和疗效不受影响[6]。另外,该药物的特征是见效快,患者服用后可迅速降低血清尿酸浓度,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太大的影响。临床实践证明:让患者服用非布司他50 mg与让患者服用别嘌醇250 mg,其功效相同,甚至非布司他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另外发现患者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时,初期可能出现痛风复发的情况,但继续服药或加非幽体消炎药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7]。结合本组实验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为(320.46±28.15)u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为(377.45±29.16)umol/L,比较可以看出,非布司他药物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程度更明显。另外,从尿酸达标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77%、70.97%。数据足以说明: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高于别嘌醇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不影响肝功能的前提下,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建议临床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

[1] 黄小娥,何成松.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大家健康,2016,10(6):147.

[2] 蒋兰兰,金 星,马建华,等.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7):2827-2829.

[3] 陈翔,蔡吓明,陈国勇.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34-36.

[4] 谷丽梅.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7):106-107.

[5] 魏斐菲.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取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84-85.

[6] 任庆杰,张旭环,刘海燕,等.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9):1174-1176.

[7] 韩敏珍.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现代养生月刊,2016(10):69-70.

R971+1

B

ISSN.2095-8803.2017.23.036.02

猜你喜欢

布司达标率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非布司他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