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结合站姿训练对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

2017-11-07陈晶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孔镜腰椎间盘实验组

陈晶晶, 倪 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护理干预结合站姿训练对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

陈晶晶, 倪 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结合站姿训练对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8例,术后行常规护理治疗; 实验组21例,术后行护理干预治疗联合站姿训练。治疗2周后,对比2组患者模拟视觉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表(ODI)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2.22%; 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较低,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增加,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椎间孔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联合站姿训练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椎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椎间孔镜术后; 站姿训练; 疼痛评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见,以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因[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腰部疼痛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严重时会造成患者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2]。椎间盘突出症以40岁的中年男性为高发人群,病程较长,对患者的正常活动有严重影响[3]。行椎间孔镜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后协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减轻患处术后疼痛,对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5]。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在术后早期训练腰部椎体的运动功能,以促进功能恢复。站姿训练患者的椎体功能,减轻肌肉疼痛,减轻异常着力点而导致的压力不均引发的疼痛[6]。本研究通过观察护理干预结合站姿训练对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来探究护理干预结合站姿训练对患者的护理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患者39例,随机分组后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3~57岁,平均为(42.15±4.43)岁,病程3~8年,平均(5.17±5.42)年。实验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4~55岁,平均(41.67±4.33)岁,病程2~10年,平均(6.11±6.12)年。2组患者的一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 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根据影像学结果判断患者可以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且无手术禁忌症; 经物理治疗无效,疼痛严重患者。排除标准: 严重的肝脏功能障碍; 严重肾功能损害; 心血管疾病患者; 哺乳期妇女; 合并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严重高血糖及高血压患者;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治疗方法

行手术治疗前,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已确认部位。禁饮禁食,戒烟戒酒,对2组患者手术前行心理干预,嘱咐2组患者心情愉悦,开放静脉通道,补充液体量。由同一组治疗小组,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治疗后分别进行护理治疗。

1.2.1 对照组: 予术后常规护理治疗。手术后嘱患者平卧12 h, 下床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患者腰部,以防损伤,运动时要限制患者做出弯腰及扭转姿势,最少要保证限制2周。自术后第7天开始,帮助患者做一些活动,包括抬高双下肢,屈膝屈髋及仰卧起坐等运动。此外,要每日进行2次康复训练,要坚持2周,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1.2.2 实验组: 予护理干预治疗联合站姿训练。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恢复锻炼及护理患者心理。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仰卧起坐,每日至少2次,在患者起身时,轻轻托起患者肩部,帮助患者完成这一动作,结束时,帮助患者缓慢回落,防止幅度过大造成的损伤。帮助患者进行抬高下肢活动,帮助患者屈曲双下肢,然后协助患者抬高双下肢,使双下肢与上肢成直角,然后将双下肢缓缓放下呈屈曲,再缓慢放平,每日进行2次锻炼。屈膝锻炼,平卧后,帮助患者屈曲,后抬高双下肢,以小腿与床保持平行状态为准,然后将下肢放下, 20次为1组,每日2组。屈髋锻炼,保持一只腿不动,屈曲内收另一侧下肢,伸直后再屈曲,如此反复进行10次后,换为另一侧肢体进行锻炼。以20次锻炼为1组,每日进行2组。此外对患者进行站姿训练,在患者术后7 d开始。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站姿。患者站立后,从正面观察患者,要帮助患者保持身体平衡,使两侧的耳垂、肩部、髂前上棘及膝部、两侧,各自的连线与地面平行,同时维持双肩与双足同宽。在侧面观测患者,保证患者的肩峰部位、股骨大转子、耳垂部位及足部外踝位于同一平面,保证患者的重心落在双脚之间,使患者的双脚受力均匀。在进行站姿训练时,要及时调整患者的不正确姿势。维持重心平稳,不发生左右偏移,使其平稳在两脚之间。同时保证重心落在脚后的1/3处,以防患者身体前倾时重心不稳,而损伤椎体髓核。站立时,要有意识地收紧臀腹部,提高重心,维持重心平稳,保持足尖与膝盖方向一致,不可以过伸膝盖及偏移关节。保证患者视线平行于前方,维持颈部平衡而不出现过伸或后仰,同时使肩关节保持下沉,处于微微回收状态。站姿训练及护理干预,均进行2周治疗,每日2次为宜。

1.3 检测方法

评价患者的疼痛指数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VAS), 在白纸上画1条线段,包括10个刻度,即0~10分。让患者以疼痛感觉来进行评分, 0分说明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10分说明患者疼痛剧烈。评价腰椎功能选用Oswestry功能指数表(ODI)来测评,评价指标包含多个方面,有步行、站立、睡眠、生活及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出的分数值越高,就表示腰椎功能越不好。生活质量评分则是从患者的自理能力及语言能力等方面,来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1.4 疗效评价

将疗效分为无效、有效及显效,这3个等级。显效: 患者的ODI指数值,较治疗前降低>50分, 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分,患者可以进行弯腰活动及正常的生活活动。有效: 患者的ODI指数值,较治疗前降低>30分, 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分,患者可以进行弯腰活动及正常的生活活动。无效: 患者的腰部仍有疼痛,无法正常弯腰及活动腰部,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并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7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后, 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增加(P<0.05);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 见表2。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变形的髓核突入椎体后,压迫局部的神经根或是由于组胺等化学物质的释放,刺激并影响局部神经组织,从而产生症状[7]。患者常出现持续性腰背部疼痛,平卧位时,疼痛会减轻,持续时间不等,对患者正常生活具有严重影响。此外,由于神经根受到机械挤压,使患者下肢出现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异常,以下肢放射痛及间歇跛行为常见[8]。腰部疼痛及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9]。当物理治疗无效后,通常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来治疗,清除髓核对神经根压迫,使压迫症状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站姿训练,对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0]。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状态,采用双重治疗,通过护理患者心理,锻炼身体来发挥作用[11]。本研究在患者手术后,协助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锻炼,加速腰部功能恢复。患者卧于床上,分别协助患者完成仰卧起坐、屈膝、屈髋及抬高双下肢等运动。通过锻炼腰部肌肉,来促进患处功能的恢复,同时,在运动时,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乳酸堆积,维持患者腰部较为舒适,可以耐受[12]。进行康复训练同时,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同样具有意义。当患者做完一组动作,积极肯定患者的努力,鼓励患者继续配合训练[13]。若患者感到疼痛或不想继续康复训练时,帮助患者攻克心理障碍,鼓励患者继续坚持。在护理时,保有充足的耐心,在完成时的鼓励及意图中断时的激励,对患者坚持全部疗程具有重要意义[14]。对患者有效的心理暗示,使患者更加坚定进行康复锻炼,也是康复锻炼的效果更佳。

站姿训练,是使患者保持正确站立姿势,这个站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使受损的肌肉恢复正常功能。在站姿训练时,要保证患者两侧的耳垂、肩部、髋部及踝部,从正面及侧面观察时,均处于同一平面。此时,说明患者的脊椎没有出现侧弯的症状,脊柱两侧肌肉受力均匀,利于功能的恢复。正确的站立状态,对促进受损肌肉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减轻了骨骼压痛诱发的患处疼痛。站姿正确后,使两侧肌肉受到同等压力,这对预防复发也具有重要意义[15]。

采用护理干预联合站姿训练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患者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状态,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提高手术后康复疗效。

[1] 徐泽仿. 骶管封闭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16, 38(12): 59-60.

[2] 陆新泉, 邹海鹏, 张桂琴. 按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疼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36(2): 239-241.

[3] 王琪, 刘敏燕, 李春霖, 等. 中老年男性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肌力、跌倒风险的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 22(2): 154-158.

[4] 孟志红, 侯平英. 持续性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 恢复的疗效分析[J]. 心理医生, 2016, 22(33): 289-290.

[5] 张静.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8): 253-254.

[6] 陈燕. 腰椎管狭窄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正确站姿训练对疼痛改善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6, 38(5): 68-69.

[7] 马勇, 安贵峰.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1): 107-109.

[8] 金丹.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粘连松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4): 139-140.

[9] 彭丽丽, 余凤娇, 王青. 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 207-209.

[10] 郭群娣, 贺敏彦, 梁洁, 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24): 67-69.

[11] 李锦芬.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21): 175-176.

[12] 陈红梅. 早期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3): 282-283.

[13] 彭夏培, 李晶, 张媚, 等. 积极心理暗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 2016, 36(5): 1086-1087.

[14] 云宝琴, 冀云涛, 全静, 等.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中的观察与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 48(7): 885-886.

[15] 李丽霞.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 48(3): 364-365.

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combinedwithstandingposturetrainingonpaininpatientsafterendoscopicsinussurgery

CHENJingjing,NIYan

(DepartmentofOrthopedics,NanjingHospitalAffili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ce training on pain afte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rror surgery.MethodsA total of 39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A total of 1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2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ding posture training.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Oswestry functional index (ODI)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24%, which was higher than 72.22%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VAS scores and ODI index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reduced (P<0.05), and the VAS score and ODI index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ding posture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vertebral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rror; standing training; pain scores

R 473.6

A

1672-2353(2017)20-079-03

10.7619/jcmp.201720025

2017-05-11

倪艳

猜你喜欢

孔镜腰椎间盘实验组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