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2017-11-01刘亚妮符雅惠孟凡峰

陕西中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性交痛异位症包块

刘亚妮,符雅惠,孟凡峰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咸阳 712000)

补肾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刘亚妮,符雅惠,孟凡峰△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盆腔包块大小变化、血清免疫学指标含量及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试验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盆腔包块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降低CA12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MAB转阴率为69.23%,对照组为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各项安全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补肾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患者盆腔包块大小,降低肿瘤相关免疫学指标,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据统计,目前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在育龄期妇女中达10%,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占14%[1],由于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育功能,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激素及手术治疗,但有药物副作用多,价格昂贵,术后易复发等缺点[2]。我科运用补肾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进行临床观察,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每组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病例40例,共8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观察组患者39例,平均年龄为(32.46±5.63)岁,痛经病史12例,性交痛6例,月经不调8例,慢性盆腔痛7例,不孕症6例,平均病程(13.26±3.12)月;对照组患者40例,平均年龄为(33.02±5.58)岁,痛经病史11例,性交痛7例,月经不调9例,慢性盆腔痛8例,不孕症5例,平均病程(12.76±3.06)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主要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

2.1 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药,10mg/次,1次/d,连续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汤(熟地黄、山萸肉、炒山药、杜仲、香附、三棱、莪术各10 g,川牛膝、郁金各12 g,甘草6g),痛经严重者加用延胡索10 g,下腹坠胀者加升麻6 g,月经期间加用肉桂2 g,益母草30 g。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化裁,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不调等主要症状及不孕症患者的妊娠情况。

3.2 盆腔包块大小: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观察患者月经周期同时期时盆腔包块变化情况。

3.3 免疫学指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A125、子宫内膜抗体(EMA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并记录。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①临床痊愈:患者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不调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盆腔包块消失,不孕症患者受孕;②显效: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不调等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盆腔包块缩小1 cm以上,不孕症患者受孕;③有效: 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不调等主要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盆腔包块缩小不足1 cm,不孕症患者未受孕;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盆腔包块未见缩小或较前增大,不孕症患者未受孕。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盆腔包块大小、免疫学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随机设计t检验,临床疗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判定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与对照组有效率(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 盆腔包块比较 月经周期同时期盆腔包块大小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包块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盆腔包块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腔包块大小比较(mm3)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3 血清中CA125、TNF-α含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学指标(CA125、TNF-α)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降低CA12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免疫学指标比较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血清中EMAB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阳性26例, EMAB转阴18例,转阴率为69.2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阳性25例,EMAB转阴10例,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引起的疾病,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渐进性加重、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失调及不孕症等[4]。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进入人体后与孕酮受体结合,使促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降低了雌激素水平,阻滞子宫内膜发育而闭经[5]。祖国医学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癥瘕”“痛经”“不孕”等疾病的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同源,肾虚则精亏血少,胞脉失于濡养,冲任气血不足,血行缓慢易成瘀阻,瘀血留滞而致病。若肾阳不足,冲任胞宫失于温煦,推动血行力量减弱而使瘀滞脉络[6]。瘀血日久则阴精无以化生,加重肾虚。因此可见肾虚、血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本病的发生,故补肾化瘀法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大法。补肾化瘀汤为我科协定方,本方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减而来,方中熟地补肾益精,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杜仲、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此为补肾五药,郁金、香附理气活血止痛,三棱、莪术破血逐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活血化瘀之效。

上述临床试验显示,补肾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月经周期同时期盆腔包块大小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盆腔包块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MAB转阴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补肾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患者盆腔包块大小,降低肿瘤相关免疫学指标,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值得在临床应用。

[1] 葛秦生.实用女性生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280.

[2] 张维献,付作昌.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2):27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7.

[4] 李晓燕.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6(3): 325-328.

[5] 何咏梅.米非司酮合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当代医药,2011,18(8):92-93.

[6] 宋知理,陈秀英.曹玲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中医杂志,2008,49(l):19-20.

△通讯作者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米非司酮 @补肾化瘀汤

R711.7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0.011

(收稿:2017-03-15)

猜你喜欢

性交痛异位症包块
新型射频治疗女性性交痛的疗效分析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盆底综合物理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肌痉挛引起性交痛的效果比较
同房之痛不要忍
观察凯格尔训练对改善女性产后性功能功障碍的效果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