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有效性研究

2017-10-24贾曼丽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试验班跨境课程体系

周 铁 贾曼丽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江门:529000)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有效性研究

周 铁 贾曼丽*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江门:529000)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而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因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本研究是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开展的实证研究,笔者首先提出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然后采用对比研究、调研访谈来验证该模式对提高学生跨境电商职业能力的有效性,试图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问题。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商务;创新;高职;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是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依靠互联网和国际物流,通过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沟通、达成交易,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支付结算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但同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对于实现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整个行业企业面临全线人员缺乏,现存熟练人才稀缺。为了争取市场,许多跨境电商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员工,这导致富有经验或者能直接上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非常抢手,各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竞争逐渐日渐趋于白热化。

1 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Terzia的研究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会给所有国家带来收益,短期内这种收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但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受益程度更大; 吴哲等认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传统的外贸模式制约着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过度依赖传统销售、买家需求封闭、订单周期长、汇率风险高、利润空间低等问题长期存在,而跨境电子商务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易方式将彻底颠覆传统的贸易模式,重塑中小企业贸易价值链;刘娟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要问题,认为通关仍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大壁垒,同时,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仍显滞后,跨境支付中的信用问题凸显;温珺、王健提出,跨境电商给政府监管带来了挑战,具体包括海关通关、外汇监管、税费征收、消费者权益保护、统计问题等。大部分研究者都肯定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可观,但面临人才培养、信用、物流、税费和支付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

关于人才模式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展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导向等几方面展开。首先,围绕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如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进行综合课程体系改革;借鉴CBE 课程模式,进行模块式课程体系探索等。其次,合作教育理念及实践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指导思想。如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再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由于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国内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非常少,现有的研究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例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陈长英认为,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需求迫切,但对人才要求较高,不仅要懂外贸,还要懂电商平台的操作,最缺能够利用电商平台把公司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人才。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庄小兰研究认为,在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与供需的脱节成了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提出了定向强化、工学结合、个性化培养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对策与建议。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也为本次研究指明了方向。

2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那么,如何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本着“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对接,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设计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试图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具体方法见图1。

图1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图

依据该人才培养模型,我们首先应该通过行业市场调研和兄弟院校走访来进行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然后,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组织专家委员进行人才方案设置研讨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并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最后,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对接,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3 创新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跨境电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呢?笔者试图通过对比研究和调研访谈来做一些探索。

3.1 研究对象及变量

以本院2013级和2014级国际商务班为研究对象,人数分别为32人和38 人。2013级班作为控制班,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2014级班作为试验班,采用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自变量为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变量是就业率和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对比。

3.2 研究工具与方法

主要采用对比研究方法,以四级考试通过率、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和访谈为工具,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使用SPSS(20.0)对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学生调研访谈的结果,分析两种模式下学生职业能力的差异表现并试图解释其内在原因。

3.3 试验过程和周期

本次试验时间长,前后持续了三年的时间,从2014年一直持续到2016年,即试验研究是从2014级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一直到2014级学生毕业结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1)从对产业、行业和兄弟院校的调研入手,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2014级国际商务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校企合作企业,对接行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并和重组,建立以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实训一体化,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养成过程有机结合的单元式、模块化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2013级20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跨境电商”、“外贸物流”、“跨文化交际”这3门新课,并把这23门课程重新排列组合分为“英语类”和“电商类”两个大模块教学,确立了6门核心课程, 同时注重职业素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突出了“英语+电商技能+职业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特色。

(2)在构建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中,解决专业方向细化和课证融合的问题。跨境电商是一个复合型专业,而同时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 按照“专业+岗位”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提高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学生在第四和第五学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和就业意向自愿报名选修外贸业务、跨境平台运营、涉外文秘与翻译和报关与国际货运四个方向(各三门课程、12个学分)的涉外岗位导向模块。然后根据岗位导向模块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群来确定课程及技能考证种类,如外贸跟单员、电子商务师、涉外秘书、单证员等,课程开设以“岗位导向,课证融合”为原则,既保证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契合度;同时多证书的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掌握平台操作技能,实现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2014级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加强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开展“以真实项目为案例,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外贸或企业资源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办公场所和教学设备,由企业派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一起来共同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产品调研、选品、定价等实际教学和操作。2014级校企合作实训模式的创新可以概括为“五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教室与办公室相结合、专业教学与平台实训相结合、业务业绩与教学考核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创业培训相结合。通过五个方面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外贸行业知识,熟悉企业文化和跨境电商业务流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4 试验数据分析

3.4.1 前测和后测结果

笔者选用2013级和2014级的高考入学考试试卷(总分为100分)作为前测试题。通过SPSS(20.0)分析,在前测中,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387>0.05(见表1),说明这两个班入学时的英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其中试验班的平均值67.74分还略低于控制班的平均值68.65分,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在同一个层次。

表1 试验班和控制班高考入学考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试验班采用创新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而控制班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培养后,为了验证本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我们采用四级考试通过率(验证英语综合能力表现)、岗位技能证书通过率(验证职业能力表现)和就业率(验证就业综合能力表现)来进行后测成绩对比。其中四级考试总分为710分,一般认为英语四级的及格线是425分;岗位技能证书有外贸业务员、电子商务师、涉外秘书、货代员、跟单员等几种证书;而就业率是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字为准。经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后,试验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试验班和控制班四级考试通过率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班分数平均值461.5分(通过率65.63%),控制班平均值447.3分(通过率60.53%),P=0.002<0.05,说明两个班四级考试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得出结论:创新后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表3 试验班和控制班岗位技能证书获取率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班和控制班的岗位技能证书获取率分别为96.88%和94.73%,试验班略高于控制班。不过试验班人均拥有2.1个岗位技能证书,控制班人均只拥有1.5个岗位技能证书,P=0.000<0.05,说明两个班在岗位技能证书获取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得出结论:创新后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证书获取率,也间接证明学生的岗位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表4 试验班和控制班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对比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班和控制班的就业率分别为97.85%和95.68%,试验班业率比控制班高出2.17个百分点;而在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方面,试验班也比控制班高出2.41个百分点。这两方面数据证明:2014级毕业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一定程度上要高于2013级。

3.4.2 访谈

为了了解两届学生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态度及建议,笔者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试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各10名来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我们得知,试验班学生在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实践教学满意度和专业教学与就业市场相符度三项指标上都高于控制班的学生(详情见表5),说明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几方面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理论教学满意度方面,控制班学生的满意度还高于试验班的学生2.2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教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开放性问卷中,学生对“学院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哪三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问题,比例最高的分别为专业业务知识(86.7%),外语水平(85.9%)和考证能力(79.8%)。访谈中学生还建议学院加强校外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等,这些都为今后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表5 试验班和控制班学生访谈结果对比

4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质量的原则性保证。本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尝试强调了行业市场调研和兄弟院校走访对人才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把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贯彻整个创新研究的过程,并突出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努力创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做出了探索性尝试。本文通过试验教学和研究,证实了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综合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然而,本次试验样本偏小,试验时间较长,可控性有待提高,不能完全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就业能力,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

[1] 孙从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1-25.

[2] 高寿华.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6,(11):25-28.

[3] 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32):34-36.

[4] 刘艳.翻转课堂词汇教学模型构建及其有效性研究——基于三所高校的教学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6,(1):43-49.

[5] 张文倩,林彩香.民办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6):158.

[6] 徐婷.跨境电商引领下的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经济,2016,(26):129-130.

[7] 余骞.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92-93.

[8] 杨华.跨境电商发展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J].商城现代化,2015,(23):21-22.

StudyonInnovationandEffectivenessofTalentsTrainingModeofCross-borderE-Commerce

Zhou Tie Jia Manli

(Jiangmen Polytechnic, Jiangmen 529000, Guangdo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is also increasing. But now talents training is badly disjointed with enterprises’ practice, and it’s difficult for talent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really urgent. This study is an empirical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the polytechni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fessional teaching. Firstly, the writer presents the innov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Then she tries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fessional ability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study and interview, in attempt to solve the realistic question of improving th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novation; effectiveness

G712

A

1671-3524(2017)02-0081-05

(责任编辑:李文英)

2017-03-21

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改项目“服务珠三角外贸转型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DJG2015222);2015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广东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XY049)的研究成果;2015年广东省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跨境电商外贸人才需求调查及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M2015B25)的研究成果

周 铁(1972~),男,硕士,讲师、经济师.*

:贾曼丽(1972~),女,硕士,副教授.E-mail:437605833@qq.com

猜你喜欢

试验班跨境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初民”试验班:一种文史哲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大一新生专设学院
人才培养识大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