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的若干特征
——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

2017-10-24刘兆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职称发文

游 涛 叶 茜 刘兆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的若干特征
——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

游 涛 叶 茜 刘兆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根据中国知网获得的数据,对学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时间累计特征、论题选择、期刊选择等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级职称、研究生学历、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科研论文发表的人数比和人均发文量显著高于其他教师;2%-3%的教师,在十年的考察时间内,发文量呈逐年持续增长态势,而部分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呈阶段性特征,超过半数的教师十年未发表论文;教师的论文选题方向分别为管理类论文占6%,教育教学研究类论文占39%,专业类论文占55%,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际;有高达36%的论文发表的期刊疑似伪劣期刊。

教师;科研论文;中国知网;职称;学历;年龄;期刊;选题

0 引言

关于学校的科研能力,笔者在《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基于知网数据的学校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一文中有专门阐述。文章认为:学校的科研能力与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基本相当;学校科研工作发展的起点高,但近十年来基本停滞不前,且时有倒退;学校的科研能力与省内一流学校的差距在快速拉大,而且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能力尤其不足。文章从宏观上分析了学校科研工作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但文章没有具体分析科研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科研工作状况。教师是推动学校科研能力提高的能动因素,了解教师的科研工作基本特征,对于学校制定科研发展政策,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除制约教师科研工作的瓶颈,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中国知网反映出来的学校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学校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的若干特征,以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特征有个基本认识。

1 学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

学校在岗教职工503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90%。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下:

1.1 职称结构

按职称结构分类,学校具有高级、中级、初级、其他职称的人数分别为149、222、37、42人,占比分别为33%、50%、8%、9%。见图1。

图1 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

1.2 学历结构

按学历结构分类,学校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分别为1人、72人、340人、34人,占比分别为0%、16%、76%、8%。见图2。

图2 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

1.3 年龄结构

按年龄结构分类,专任教师中年龄为35岁及以下、36-45岁、46-60岁、61岁及以上的的人数分别为113人、104人、224人、9人,占比分别为25%、23%、50%、2%。见图3。

图3 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

2 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的统计分析

2.1 教师科研论文发表的概况

近十年来,我校承接的纵向科研项目多为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学校主办方)立项的项目,项目的完成周期大都在三年以内。科研项目结题,一般要以公开发表论文为结题条件之一。为客观的反映教师科研工作特征,以2014、2015、2016年为周期,统计我校教师在这三年内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三年来,我校教师科研论文的发文总量为237篇。这237篇文章是由100位教师撰写的,其中有11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非本校教师。也就是说在450位专任教师中,有350位教师三年没有发表过科研论文,占到专任教师的80%。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近三年没有承接任何科研项目;二是承接了科研项目但没有研究出成果;三是科研项目的完成周期较长还没有来得及出成果。从我校近三年承接的纵向课题来看,主要原因应限于前二者。

2.2 不同职称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49人,其中在近三年内发表过科研论文的有30人,占高级职称总数的20%;三年的发文总量为56篇,人均发文量为0.38篇。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有222人,其中在近三年内发表过科研论文的有62人,占中级职称教师的28%;三年的发文总量为170篇,人均发文0.77篇。具有初级及其他职称的教师有79人,其中在近三年内发表过科研论文的有8人,仅占该职称序列教师总数的10%;三年的发文总量为11篇,人均发文量最低,仅为0.14篇。详见表1。

表1 2014年-2016年不同职称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由表1可知,中级职称教师中,发表论文的人数比例最高,人均发文量也最高。可见,并不是职称越高、科研能力越强的群体,发表科研论文的人数比例越高,人均发文量越多。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于职称晋升的需要。中级职称的教师,对晋升高级职称有较强诉求,因而发文的人数比例最高,人均发文量最大;而我校副高职称的教师对晋升正高级职称的诉求不高。迄今为止,我校149名高级职称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仅有9名(正教授5名,正高讲3名,正高工1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40名,但我校每年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数平均不到两人,较低的职称晋升需求,表现在科研工作上就是三年发表论文的人数仅为该职称系列教师总数的20%。初级职称的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具备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没有职称晋升要求,因而撰写科研论文的人数比更小。从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这一批教师正值年富力强,如果不能调动该部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科研工作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步。

2.3 不同学历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2人,其中在近三年内发表过科研论文的有21人,占研究生学历人数的29%;发文总量为54篇,人均发文量为0.75篇。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人,该教师近三年没有发表论文。具有大学学历的教师340人,其中三年内发表过科研论文的有81人,占大学学历人数的23%;发文总量为183篇,人均发文量为0.54篇。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38人,近三年内发表论文的人数为零。以上数据表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发表论文的人数比和人均发文量均显著大于大学学历的教师。详见表2。

表2 2014年-2016年不同学历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2.4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如表3所示,专任教师中35岁及以下的教师人数为113人,其中三年内发表了科研论文的人数为26人,占该年龄段人数的23%;发表论文58篇,人均发文0.51篇。36-45岁的教师人数为104人,其中三年内发表了科研论文的人数为36人,占该年龄段人数的35%;发表论文98篇,人均发文0.94篇。46-60岁的教师人数为224人,其中三年内发表了科研论文的人数为36人,占该年龄段人数的16%;发表论文篇数为79篇,人均发文0.35篇。61岁及以上的教师人数为9人,其中三年内发表了科研论文的人数为2人,占该年龄段教师人数的22%;发表论文2篇,人均发文0.22篇。以上数据表明,36—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是学校的科研骨干,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数比最大,人均科研成果(人均发文量)最多,该年龄段的教师,精力、经验都处于最佳状态,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骨干作用。35岁及以下的教师,发文人数及人均发文数量次之,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应注重培养。46-60岁年龄段的老师,正是出成果、出经验的时候,但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数少,人均发文量也少,值得引起学校重视,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科研活力。

表3 2014年-2016年不同年龄段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2.5 教师科研论文发表的时间累计情况

为分析教师个体的科研工作成长经历,我们统计了2007年至2016年十年间的教师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并将十年间每个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做成时间累计曲线。通过比较,这些时间累计曲线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情况(详见图4)。一是以zyh45位为特征的中年骨干教师,他们每年或每两三年要发表几篇论文,科研论文发表的时间累计曲线是呈连续的、逐年递增趋势。能够在十年间持续不断地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水平较成熟的标志,可以预期,该群体在未来工作中也会不断呈现出新的科研成果。这类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2%-3%左右,他们是学校科研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领军人物;第二类是以lzy33为代表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前几年没有文章见诸期刊,然后从某年开始,发文量逐年在增长,这与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征相符,工作之始,以教学为重,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开始参与科研工作并逐年发表文章。这类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15%-16%左右,该群体是学校科研工作的未来期望所在,要保护好他们现有的科研工作发展态势。第三类情况即如thc40为代表,在某一时间段连续发表了一定量的文章后,即处于休眠状态,以后多年都没有发表文章。这类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6%-8%左右,他们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通过政策激发,可以唤醒其科研工作状态。第四种情况即如xp54,前面一直没有写过文章,待到某一特定时间点发表若干文章以后,又归于沉寂。这类教师发文的目的性将强,或许为评职称,赶几篇文章,过后又归于沉寂。他们的行为本不属于科研行为,此处不做讨论。此类教师亦占到专任教师的2%左右。另有大量教师十年没有论文。毕竟2007-2016年十年间,学校发文总量663篇,算上10年间的退休人员,人均发文不到1篇。

图4 几种典型的教师发文时间累计曲线

2.6 教师科研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三年间教师发表的237篇论文中,学校管理类论文15篇,占比6%;教育教学研究论文93篇,占比39%;专业论文129篇,占比55%。管理类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办学条件建设和保障、科研管理、教务管理等,主要是研究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规律,探索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教育教学研究类论文主要是针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成长规律等开展研究。职业院校不同于研究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的份量要重一些,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研究上下足功夫,才能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教师把大部分研究精力放在钻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这点在教师的论文发表数量上就有所体现,专业类研究论文占到教师发文总量的55%。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研究方面的重点,是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的应用,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问题,是已有知识的创新应用。从这点看,我校教师的研究方向,比较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

2.7 教师发表科研论文的期刊选择

近三年,学校100位论文作者发表的237篇文章,有6篇是发表在核心期刊(另有两篇作者单位署为本校,但作者非本校员工),其余231篇发表在普通期刊上。核心期刊对论文的要求高,而适合高职院校投稿的核心期刊较少,因而高职院校作者的文章,在核心期刊的发文量相对较小,即便是国家示范校,核心期刊的发文率也只占总发文量的20%。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发文总量为373篇,其中核心期刊发文为58篇,不到16%。学校鼓励教师在核心期刊发文,这不仅对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匡正学术风气有益,还有益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除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6篇文章之外,我们对剩下的其他231篇文章所发表的刊物进行了分析,其中145篇文章所发表的期刊是各类学报和一些相对正规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把办刊作为事业在做,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文字质量要求高,把关较严。在这些期刊上发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另有占学校发文总量36%的85篇文章,所发表的期刊有伪劣期刊之嫌,如科教导刊、科教文汇、中外企业家、才智、赤子等期刊,刊期短,动辄半月刊、旬刊、周刊,每期数百页码、上百篇文章,甚至一页一文,又没有无专业方向,什么文章都发;另有些挂有电子、信息、电工、机械题头的期刊,看似专业期刊,也存在上述同样的问题。这类期刊是以经济利益为重,给钱就发文章,甚至通过中介代写代发。在这类期刊发文,会严重腐蚀学校的学术风气,尤其会对初涉科研工作的教师产生极坏的影响。但由于教师对期刊的鉴别力不强,误投其稿;也不排除教师囿于科研绩效考核的压力或职称晋升的压力,有意为之。学校有关部门要对老师的投稿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期刊鉴别能力,并在科研成果认定时把好关,制止投稿伪劣期刊的行为。

3 结论和建议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三年来,450位专任教师中仅有100位教师发表过科研论文,80%的教师三年内没有发表过科研论文,科研工作在学校失去了广泛的基础和良好的氛围。推动学校科研工作要从打基础、造氛围开始。

(2)中级职称教师发表论文的人数比和人均发文量最高,职称晋升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高级职称教师没有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调动高级职称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是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的关键。

(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数比和人均发文量最高,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提高学校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4)36-45岁的教师,其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数比和人均发文量最高,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46-60岁应该是科研工作的壮年时期,但统计数据来表明,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科研能力处于未老先衰状态,应引起学校重视。

(5)持续从事科研工作并持续呈现成果的老师不多,仅2%-3%左右,大部分从事科研的老师,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建议学校将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并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确立为科研工作的领军人物,制定政策,发挥他们领军人物的作用。

(6)在近三年教师发表的237篇论文中,学校管理类论文15篇,占比6%;教育教学研究类论文93篇,占比36%;专业类论文129篇,占比55%。教师科研论文的选题方向,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

(7)占学校发文总量36%的文章所发表的期刊有伪劣期刊之嫌。为此,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期刊鉴别能力,引导教师在正规期刊上发文,尤其要制止有意投稿伪劣期刊的行为,以匡正学术风气。

[1]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中国知网[EB/OL].[2017-3-28]. http://kns.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2] 职业教育诊改网.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EB/OL].[2017-3-28]. http://crpdc.gzvtc.cn/xin/show/web/school/2016/main/index.aspx?year=2016&month=8&college=12738.

[3] 游涛,金开银.基于知网数据的学校科研能力综合评价[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44-47.

SeveralCharacteristicsofScientificandResearchPapers-publishing——TakingTeachersinWuhanEngineeringInstituteasanExample

You Tao Ye Qian Liu Zhaoyi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430080, Hubei)

According to the data acquired from CNKI, this paper conveys an empirical study of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otal amount,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choice of titles as well as periodical magazin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titles, degrees and ages. It shows that teachers with medium a professional title and master’s degree, aging 36 to 45 outweighed others on numbers and average papers publish per person. It is also found that 2% to 3% of teachers published increasing amount of papers in ten years while more than half teachers didn’t publish any paper in ten years. Of all the papers published, 6% of the papers are related to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39% are education study while the rest 55% are professional papers, basically conforms to the re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most 36% of papers are published in low-rank periodical magazines.

teachers; CNKI; professional title; degree; age; periodical magazine; title

G644

A

1671-3524(2017)02-0058-05

(责任编辑:李文英)

2017-04-10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基于知网数据的学院科研能力综合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09)的研究成果

游 涛(1962~),男,教授,正高工.E-mail:12372613@qq.com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职称发文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