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中医络病理论诊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2017-10-20李晓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

李晓宏

【摘要】 目的 针对慢性荨麻疹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0%(49/50), 对照组为68.00%(34/5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各2例(4.00%), 主要包括恶心、咳嗽、嗜睡、头晕、鼻痛等症状,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来诊治慢性荨麻疹能够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效果, 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 起到很好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 中医络病理论;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86

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血管、黏膜出现了暂时性的充血、红肿就是日常所说的慢性荨麻疹[1], 这类病情在发作时患者皮肤表面会有斑块类物质。追根溯源其实慢性荨麻疹主要是饮食感染引起的, 当然不排除小部分是因为药物感染、生物因素、病理因素引起, 但这类因素引起的几率较少。当前国内治疗慢性荨麻疹主要是采用循病因、药物抑制的方

式[2, 3], 药物抑制上主要是一些抗组胺类、糖皮质激素等。但是在进行治疗的患者中,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治疗不及时等, 引起反复发作, 折磨着患者的身心。本院在选用中医络病理论诊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展开治疗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00例患者中男64例, 女36例, 年龄32~59岁, 平均年龄(40.3±6.3)岁,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20个月。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即口服氯雷他定(商品名:顺他欣;石药集团, 国药准字H20051688), 1次/d, 10 mg/次。观察组采用中医络病理论展开治疗, 先对其进行2周的西药治疗, 再停西药, 服用中药。中药药方成分:藿香、白鲜皮、丹参、黄芪各12 g, 白術、白芍、防风、水蛭、珍珠母、煅龙牡各9 g, 将其就白水1000 ml熬制成中药, 2次/d, 200 ml/次。服用中药前先服用2周是氯雷他定, 方法同对照组。患者以此方法展开为期3个月的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根据《中医诊断学》[4]记载, 治愈:6个月内不复发, 完全康复;好转:病情好转, 6个月偶有复发;无效: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恶心、咳嗽、嗜睡、头晕、鼻痛等症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00%(29/50), 好转率为40.00%(20/50), 无效率为2.00%(1/50), 总有效率为98.00%(49/5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0.00%(10/50), 好转率为48.00%(24/50), 无效率为32.00%(16/50), 总有效率为68.00%(34/5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各2例(4.00%), 主要包括恶心、咳嗽、嗜睡、头晕、鼻痛等症状,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常见的皮肤病中, 慢性荨麻疹属于易复发、难根治的一种, 中医理念中认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体内气虚, 从而引起血液排气不顺畅、风邪入体、气血阻塞导致, 对其进行治疗首先就是疏通气血, 补气固表[5-8]。荨麻疹最主要的症状是瘙痒, 所以中医中认为其发病原因是患者皮肤、黏膜等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 引起络气不足产生络病;络气虚则容易引起血堵塞, 表达出来就是皮疹;络气虚就是脾肾不足, 不能及时供给气, 使得整个肝脾肾都有不通达的现象[9, 10]。总结起来就是脾肾不足, 气虚, 使得肝脏不通则痛, 表达出来即是内风和外风, 内风使得肝脏受损, 外风引起皮肤表达为瘙痒、皮疹。从治疗的角度上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对其进行风邪抵御, 这项研究目前已经在慢性荨麻疹上起到一定的效果。其最终的治疗也是根据疏通体内经络, 对气进性补虚, 对脾肾进行健补, 从而达到疏通气血, 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时, 所开药单中黄芪、白术主要是健脾和益气;白芍、珍珠母都是属于利肝药物;加上白鲜皮的防风;丹参、水蛭活血化瘀, 最终将病情有所治愈。

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00%(29/50), 好转率为40.00%(20/50), 无效率为2.00%(1/50), 总有效率为98.00%(49/5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0.00%(10/50), 好转率为48.00%(24/50), 无效率为32.00%(16/50), 总有效率为68.00%(34/5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各2例(4.00%), 主要包括恶心、咳嗽、嗜睡、头晕、鼻痛等症状,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能够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者的病痛,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用峰. 李治牢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河北中医, 2012, 34(10):1448-1449.

[2] 杨全仁. 慢性荨麻疹中西医诊治// 中南地区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2006:155.

[3] 金培志, 叶秋华, 杨玉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临床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5(2):89-90.

[4] 龙莉. 感染所致小儿急性荨麻疹52例的诊治体会.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3):56-57.

[5] 周丰宝, 杜翠翠.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荨麻疹60例疗效观察. 中国疗养医学, 2014, 23(12):1097-1098.

[6] 杨茜, 邓永琼, 李雨欣, 等. 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0):739-742.

[7] 朱永红, 罗雁, 朱建新.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9):76-77.

[8] 石春蕊, 陈康兵, 王敏, 等. 中药当归饮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34):4102-4105.

[9] 钱云云, 荣光辉, 江超. 中药当归饮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母婴世界, 2015(10):161.

[10] 石春蕊, 陈康兵, 董继元, 等. 当归饮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成本-效果分析. 中国药房, 2013(36):3389-3391.

[收稿日期:2017-04-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
祛风汤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和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定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