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2017-10-20高珅郭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关键词:外伤性假性栓塞

高珅+郭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88例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血管瘤栓塞治疗, 观察组采用带膜支架治疗, 治疗结束后,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假性动脉瘤的闭合度均较高, 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结束后,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8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膜支架和经血管瘤栓塞治疗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带膜支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传统经血管瘤栓塞治疗低, 带膜支架治疗具有无创、快捷、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23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引发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从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方面可以看出, 诱发这种病症与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有较大联系[1], 出血后被周围组织包裹, 在血液迅速凝固后形成血凝块, 导致动脉壁裂口被堵塞。这种疾病患者动脉壁呈撕裂或者穿破伤, 血液流出后被主动脉周围组织包裹, 从而形成血肿[2]。这种疾病在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创伤面积较大, 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其在治疗部分血管类疾病微创、快捷、安全的优点逐渐凸显出来, 在本次实验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带膜支架治疗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中, 男24例, 平均年龄(44.12±3.58)岁, 女20例, 平均年龄(45.78±1.69)岁。观察组中, 男23例, 平均年龄(42.17±3.59)岁, 女21例, 平均年龄(43.69±2.45)岁。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本次实验,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血管瘤栓塞法进行治疗, 治疗器械是一根长度为2 cm的细裸导丝栓塞, 使用微导管置入患者动脉瘤瘤腔内, 直接进行注胶, 进行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带膜支架进行治疗, 主要方法是迅速排空压迫止血球囊后退出, 沿导丝将带膜支架送入, 将支架中部卡在出血部位, 使用12~14 atm释放支架, 定位支架后即完成整个手术。手术3个月中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假性动脉瘤的闭合度均较高, 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结束后, 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10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8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 P<0.05)。

3 讨论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引发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这种情况主要的发病部位为四肢动脉,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发病原因大致分为:①暴力作用下四肢骨折、脱位、牵拉、撞击或者刺破了血管。②血管受到强力的钝性暴力直接震荡打击血管并且诱发血管爆裂。③尖锐的利器直接刺伤动脉壁, 诱发血管爆裂。④由火器造成的动脉壁全层损伤。从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方面可以看出, 诱发这种病症与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有较大联系, 出血后被周围组织包裹, 在血液迅速凝固后形成血凝块[3], 导致动脉壁裂口被堵塞, 在5~10 d作用后, 血肿内发生腔隙, 在受到持续的冲击力, 最后演变成为假性动脉瘤。

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采用带膜支架治疗, 带膜支架的主要作用是对动脉瘤进行隔离, 重建动脉管腔, 从而能够合理控制瘤腔内部的压力水平, 在一段时间内, 动脉瘤可以形成血栓主动达到闭塞的效果[4]。在使用带膜支架进行治疗过程中, 为确保治疗的可靠性,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支架的长度、直径等相关参数, 选择的支架直径要以患者自身动脉瘤颈部直径作为基础, 在此基礎上上浮10.0%~20.0%, 这样才能使动脉壁与支架之间的粘结更加紧密, 能确保带膜支架对动脉壁的扩张效果持久而稳定[5-7]。同时, 在进行带膜支架放置时, 要注意周边其他动脉, 尽量减少对周边其他大动脉分支的干扰.避免造成到周围其他分支血管阻塞[8, 9]。

在本次实验中, 观察组采用带膜支架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即经血管瘤栓塞治疗, 两组患者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 使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安全性较高, 研究显示, 对使用带膜支架治疗的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调查发现, 在5年内患者的复发率<3.0%[5, 10],

治疗后没有对周边组织进行压迫, 产生影响。于此之外, 使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假性动脉瘤还具有操作简便、技术难度低、治疗消耗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很多优点,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使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 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具有无创、快捷、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朋华, 李麟荪. 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4, 13(2):185-188.

[2] 任欣乐. 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当代医学, 2015(10):71-72.

[3] 魏东升. 周围大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7):304.

[4] 蒋振斌, 王哲, 范清, 等. 心脏大血管创伤的诊断与处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3):151-153.

[5] 谭玉林, 张阳, 袁牧, 等. 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放射学实践, 2009, 24(1):87-90.

[6] 徐文涛.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5):198-199.

[7] 金志宏. 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3):206.

[8] 徐文豪, 代远斌. 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2):221-223.

[9] 孙莉, 亓恒涛. 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1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11):1891.

[10] 时正义, 熊文明.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附10例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5):793-794.

[收稿日期:2017-06-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伤性假性栓塞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动脉瘤栓塞手术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假性肠梗阻,你要知道
孕晚期要注意假性宫缩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在早期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应用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