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2017-10-20张亘刘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张亘+刘彬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用于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对照组行脾修补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PSAE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4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过临床验证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脾修补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34

从临床来看, 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创伤中相对比较常见的脏器损伤, 多是由于暴力打击或交通意外导致。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脾修补术和PSAE两种, 从过往临床实践来看, 前者手术时间过长, 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为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本次将以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现对研究过程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5例, 平均年龄(45.3±5.7)岁, 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2.5±1.0)h;对照组中男14例、女6例, 平均年龄(46.0±6.1)岁, 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2.7±1.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符合分组研究的基本要求。

1. 2 方法 对照组行脾修补术,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常规开腹, 然后将患者的脾脏予以充分暴露并游离, 进而充分确定损伤的程度和位置。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过大, 则在靠近脾门5 cm处结扎脾动脉[1], 在操作过程时要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组织分离, 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侧支循环, 造成脾缺血坏死[2]。然后清除血块和破裂的脾组织并使用可吸收线行进行缝合, 在最终确认无出血后, 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将切口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PSAE治疗, 方法为:选取2%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 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Cobra 5F导管于右股动脉实施穿刺处理, 造影剂充分显示肝脾破损出血处。其次, 借助导管将24万U庆大霉素、造影剂和明胶海绵微粒注入肝脾动脉, 充分观察脾脏影像, 若结果提示未出现云雾或棉絮状影像, 则提示栓塞成功, 在完全止血过后将导管拔除, 加压包扎24 h并常规放置引流管[3]。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

察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出现肠梗阻1例、发热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出现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肠梗阻2例、发热2例、脾脓肿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0, P<0.05)。

3 讨论

从过往临床实践来看, 肝脾破裂占所有腹腔内脏损伤的40%左右[4-6],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免疫功能, 因而在治疗中应主张保留脾脏。传统的脾修补术, 虽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 但手术本身会造成较大的组织创伤, 进而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大。研究所使用PSAE原用于脾功能亢进的改善,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发现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组织靶血管供血, 降低脾脏内压, 减少脾脏血流量;相对于脾修补术来说, 手术时间少、创伤小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低[7-10]。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也从侧面提示了PSAE的临床应用价值。

綜上所述, PSA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过临床验证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华, 王翔翔, 刘明忠, 等. 射频消融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3例应用体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7):569-571.

[2] 裴正芬, 金平, 张军宪, 等. 以脾动脉栓塞为主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42例体会.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1):142-143.

[3] 詹慧春, 徐早华, 曾卫华, 等. 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6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34):3394-3396.

[4] 刘胜, 高文彪. 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 17(4):325-327.

[5] 何松狮, 李鹏, 吴洪伟, 等. 外伤性脾破裂78例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5):64-65.

[6] 葛振伟, 王保才, 孙俊杰, 等. 大Box肺静脉隔离技术在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33(8):1956-1959.

[7] 韩劲松, 王辉山, 汪曾炜, 等. 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13):1011-1015.

[8] 姜兆磊, 马南, 梅举, 等. 微创右胸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双极钳Cox迷宫Ⅳ手术及中期结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 31(12):739-742.

[9] 黄大钡, 李晓群, 张勇. 脾动脉栓塞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6):504-506.

[10] 陶洪, 马继民, 石哲, 等. 部分脾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9):1380-1381.

[收稿日期:2017-04-1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