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中部地区山羊寄生虫病调查

2017-10-11李庆龙赵仕峰王文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6552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病球虫病球虫

李庆龙 赵仕峰 王文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 655200)

云南省中部地区山羊寄生虫病调查

李庆龙 赵仕峰 王文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 655200)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原名云南省种羊场,位于北纬25°36′42〞, 东经 103°13′38〞, 海拔 2040m, 年降水量965.1mm,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高温度34.6℃,极端最低温度-13.9℃。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该中心以种羊繁育和示范推广为主旨,山羊、绵羊和肉牛为其传统优势产业。多年经验积淀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成熟有效的技术规范,具备对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常规疾病进行有效防治的经验及技术储备。但近年来牛羊寄生虫病的危害却渐渐凸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成了影响畜群正常生产繁殖仅次于传染病的第二大威胁。寄生虫病是一类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引起家畜消化不良、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等,由于不会引起动物急性死亡,且多数寄生虫病也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所以常被畜主忽视,对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年温差变化小,为寄生虫常年繁衍感染提供有利条件。本地区山羊饲养多发放牧为主,间或半放牧半舍饲,由于多种因素限制,无法利用轮牧控制寄生虫感染,大多数草山草坡常年无序放牧,增加了寄生虫病的感染机会,特别是农村散养畜群,不重视驱虫药浴或常年不驱虫,寄生虫病较为普遍。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为此组建试验室,进行虫体虫卵鉴定,定期驱虫和划区轮牧,但寄生虫病仍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山羊寄生虫病的种类、感染情况及危害程度,我们于寄生虫感染高发季节,采取粪便样品送专业机构,进行粪便虫卵检查,系统地普查了该中心山羊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旨在为当地山羊寄生虫病预防治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8月26日随机采集74份 (其中努比亚山羊34份、云岭本地品种羊22份、波尔山羊18份)山羊粪便,同时抽送相应血样54份,采集其中成年哺乳母羊乳样2份,送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实验室进行寄生虫感染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 饱和蔗糖漂浮法

线虫集卵方法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

1.2.2 虫卵鉴定

依据虫卵大小、形状、颜色、卵壳和内容物等特征与标准图谱比较,鉴别虫卵种类。

1.2.3 麦克马斯特氏法

虫卵计数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

1.2.4 孢子虫检测方法

采用PCR通用引物、特异性引物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检查,不同品种和年龄的山羊均有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达87.04%。共查到球虫卵囊、鞭虫虫卵、细颈线虫卵、肺线虫卵、其他线虫虫卵、绦虫卵、贾第虫包囊和阿米巴包囊8种 (类)寄生虫,其中球虫感染率最高,各品种、各年龄段的山羊均有不同程度的球虫感染。

2.1 球虫卵囊检查结果

在所查8种 (类)寄生虫中,球虫感染率最高,其中年龄<1y感染率显著大于年龄>1y,见图1。而且感染强度高,<1y的努比山羊最高球虫感染强度为1800,>1y为5600;<1y云岭黑山羊的最高球虫感染强度为2800,>1y为1000;<1y波尔山羊的球虫最高感染强度为12200,>1y为2800。如以每克粪便中含2000枚虫卵以上为严重感染[1],在感染球虫的群体中,努比山羊的严重感染率为23.5%;波尔山羊为33.3%;云岭黑山羊无严重感染。

2.2 线虫卵囊检查结果

不同品种和年龄阶段的山羊对线虫感染率如图2所示,

3个品种呈现相同规律,即同品种间<1y感染率显著>1y,3个品种间<1y的线虫感染率无显著差异,>1y的线虫感染率无差异。

74份样品检测结果统计,线虫总感染率为66.67%,其中鞭虫 (Trichuris Trichura)、肺线虫、细颈线虫 (Nematodirus Archari)、其他圆线虫 (Strongylus)感染率分别为1.85%、3.70%、5.56%、55.56%,见图3。

图1 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山羊球虫感染率

图2 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山羊线虫感染率

图3 不同线虫的总感染率

2.3 部分蠕虫卵图片

观察到的部分蠕虫卵在显微镜下放大后用数码图像采集系拍照,图4所示为部分蠕虫卵图片。

图4 显微镜检出的部分蠕虫卵囊图片

2.4 梨形虫检测结果

血液样品进行羊梨形虫PCR通用引物、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在74份羊血液样品中共吕氏泰勒虫 (Theileria Luwenshuni)3份,感染率为4.05%,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巴贝斯虫 (Babesia)。

2.5 无浆体检测结果

在74份羊血液样品中共查到嗜吞噬细胞无浆体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绵羊无浆体 (Anaplasma.ovis)两种无浆体,总感染率高达44.44%;其中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率为1.85%,绵羊无浆体为42.59%。未检出两种无浆体混合感染。

仅提供2份成年波尔山羊母羊奶样品均检出A.ovis,与血样检出结果一致。

3 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球虫感染率最高,达85.2%,其中粪便球虫卵囊达1000枚/g以上的为32%,其余为200~1000枚/g,已达到应进行驱虫的强度;线虫总感染率为66.67%,但采样时为驱虫前,随后即按程序进行药物驱虫;血液梨形虫检测结果为:吕氏泰勒虫感染率4.05%;巴贝斯虫未检出;血样无浆体检测结果显示,绵羊无浆体感染率达42.59%,无浆体总感染率44.44%。

该场在山羊生产管理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对常见寄生虫如蠕虫类的防治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驱虫治疗程序,此次送检样品为驱虫前所采,紧随其后将进行蠕虫驱除,因此,蠕虫危害并不是主原因。但对于球虫病和无浆体病认识浅薄,此前从未对该病原体采取过任何防治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和常规驱虫措施分析,为应对寄生虫危害,提高畜群健康状况,就山羊球虫病和无浆体病进行讨论。

3.1 球虫病对山羊生产的危害和影响

球虫病是由艾美科 (Eimeriidae)艾美耳属 (Eimeria)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1]。目前报道的引起山羊球虫病为病原体为艾美耳属的15种球虫,各种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有所差异,在所有地区各种年龄的山羊中,阿氏艾美尔球虫 (E.arloingi)的感染率和优势率均最高,是山羊感染最普遍的一种球虫[2]。

资料报道,各品种的绵羊、山羊均易感,但山羊感染率高于绵羊,1岁以下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山羊不同年龄,球虫的感染强度呈现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量逐渐减少。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依不同球虫种类及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异,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三季,冬季气温寒冷的地区,不利于卵囊发育,很少发生感染,但在南方四季温差较小的地区,球虫病则常年感染和发病[3]。

球虫病对于成年山羊多为隐性感染,粪便中可检出一定数量的球虫卵囊,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却成为本病传染源,卵囊随山羊粪便排至外界,污染牧草、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健康山羊经消化道获得感染。所有品种的各种年龄的山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但1~3月龄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据调查,1~2月龄春羔的粪便中常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羔羊感染球虫病多因被污染的环境、饲草、饮水所致[4]。

球虫侵害肠黏膜上皮细胞,呈现下痢、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山羊多为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临床上无异常表现,但却成为主要传染源。如果饲料和环境突然改变,长途运输,断乳或气候应激等均可引起山羊抵抗力下降,可诱发导致球虫病突然发生。

球虫病潜伏期为11~17d。本病可能依感染的种类、感染强度、羊只年龄、抵抗力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发生急性或慢性过程。急性经过的病程为2~7d,慢性经过的病程可长达数周。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体重下降,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中常含有大量卵囊。体温上升到40~41℃,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常达10~25%,有时可达80%以上。

大多数病羊呈慢性经过,病初出现软便,粪不成形,但精神、食欲正常。3~5d后开始下痢,粪便由粥样到水样,黄褐色或黑色,混有坏死黏液、血液及大量的球虫卵囊,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随之精神萎顿,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可视黏膜苍白,初期体温正常或升高,随后下降 [岳文斌]。慢性病程长达数周,严重感染者最后衰竭而死,耐过的则不再感染该病,但长期生长发育不良。成年山羊多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异常表现。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粪便不成形,拉带黏液血丝稀便或水样腹泻,食欲下降,喜欢喝水,贫血,消瘦,眼球下陷,有疝痛症状,耐过者不再发病而终生带虫,严重者衰竭而亡。

尽管有严格的寄生虫防控制度和措施,但主要防治目标为蠕虫,忽视了球虫和其他寄生虫致病作用,故无球虫病防治措施和经验。根据2013~2014年曾经出现的拉稀、消瘦、衰竭死亡的病例分析,在蠕虫正常驱除的情况下出现寄生虫病症状,结合该次鉴定结果综合判断,球虫可能是其主要隐形元凶。另据调查,曾有多例健康母羊在一次拉痢停止之后,渐进性消瘦,从此无法恢复健康,虽经多方治疗,收效甚微,直至淘汰乃至衰竭死亡。综合分析,与常规内科疾病和胃肠炎所致痢疾的转归及预后完全不同,而与山羊感染球虫病之后的带虫症状相一致。鉴于目前情况建议尽快采取有效的球虫病防治措施。

预防及治疗方案:

氨丙林:145mg/kg·d,混于精饲料,饲喂2~3周。春秋各一次。

磺胺六甲氧嘧啶 (SMM):1%的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5d,隔一周,再用5d。

磺胺二甲基嘧啶 (SM2)与三甲氧苄氨嘧啶 (TMP):5:1混合,0.02%的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5d,隔一周,再用5d。

盐霉素: 0.33~1mg/kg·d, 连服 2~3 周。

磺胺二甲基嘧啶 (SM2)与三甲氧苄氨嘧啶 (TMP):5:1 混合, 100mg/kg·d, 连用 2d。

磺胺二甲基嘧啶 (SM2): 100mg/kg·d, 连用3~5d, 急性病例有效。

呋喃唑酮 (痢特灵):10mg/kg·d,日喂2次,连5~7d。

3.2 无浆体病对山羊生产的危害和影响

无浆体病 (Anaplasmosis)是由无浆体 (Anaplasma)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和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贫血、消瘦、黄疸和胆囊肿大[1]。本病也叫边虫病或边缘边虫病,其病源是寄生在红细胞内的一种圆球形生物体,只有一个呈致密的、均匀圆形结构的染色质团,无细胞浆,故称无浆体。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甘肃、青海、新疆、宁夏、陕西北部和内蒙古曾有该病原相关报道。1982年和1986年,新疆和内蒙古曾先后发生绵羊无浆体病流行,绵羊和山羊的死亡率达17%[5]。

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组织进行了南方7省区牛羊无浆体病病原学调查,PCR检测大量牛羊血液样品DNA,表明各省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无浆体感染,云南省样品阳性率29.6%,感染率相对较高[2]。贵州省无浆体阳性率59.1%,感染率最高,牛样品总体阳性率为26.3%,山羊样品总体阳性率为22.2%,经统计分析,无浆体在牛和山羊中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6]。

感染牛羊的无浆体主要有3种:边缘无浆体 (A.marginale)、中央无浆体 (A.centrale)和绵羊无浆体 (A.ovis)。山羊无浆体病旧称边虫病,是由绵羊无浆体引起的一种蜱媒传染病。蜱对无浆体的传播有3种方式:经卵传递、发育阶段性传递和机械性或间歇吸血性传递。无浆体常与山羊泰勒焦虫等混合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山羊均可感染,幼畜的抵抗力相对较强,耐过感染的幼畜则成为带虫者。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较多发生[7]。

绵羊无浆体可感染成年或幼龄绵羊和山羊。媒介蜱感染羊的潜伏期较长。实验证明,亚洲璃眼蜱 (Hyalmma Asiaticum)成虫叮咬,潜伏期为34~36d,红细胞感染率最高达48~53%,死亡率50%。病初体温上升至39~41℃;呈不规则热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大便正常或便秘,有时下痢,粪便呈金黄色。两颊、眼睑、咽喉和颈部发生水肿。体表淋巴结稍肿大,有时发生瘤胃臌胀,全身肌肉震颤。病畜皮肤、乳房和可视黏膜苍白,其显著症状是眼结膜呈瓷白色,并有轻度黄疸现象[8]。之后出现眼结膜苍白黄染,流泪,流鼻液,离群呆立或喜卧,渐进性消瘦。病情严重时,心跳和呼吸加快。无浆体病可致病羊消瘦,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下降。死亡率较低,但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可增加其死亡率。

山羊感染无浆体病多呈隐性经过,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是病原保藏宿主。若遇严重应激则可引起该病暴发。

根据此前曾经发生的类似病例和检测结果表明,该场的确有无浆体病存在。建议针对该病进行预防治疗。

预防治疗方案:

贝尼尔:7mg/kg配成7%水溶液,分点深部肌内注射,1次/d,3d为一个疗程。

黄色素:3~4mg/kg配成1%水溶液,静脉注射,连注2d。

台盼蓝 (锥蓝素):2~4mg/kg配成1%水溶液,静脉注射,连注2d。

土霉素或金霉素:10~15mg/kg,口服或肌注,连用12~16d。

4 结语

在严格的传染病防控机制和措施之下,寄生虫病上升为影响种畜正常生产的头号威胁,每年造成数以百计的种羊死亡和淘汰,经济损失严重。沿用多年的寄生虫防控流程中,只注重蠕虫防治,对原虫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是造成该场近年来高死亡度和高淘汰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试验室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表明,山羊球虫病和无浆体病的存在,也为近年来在正常驱除蠕虫的情况下,不断出现下痢、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障碍等寄生虫病症状的出现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当然,寄生虫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的复杂性相互作用,使寄生虫病的病原、感染途径和宿主所表现的症状、转归及预后等有差异也有相似,球虫和无浆体在畜群中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要全群发病,个体的防御机能、虫体数量、气候环境、混合感染以及无症状带虫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球虫病也会出现不尽相同的症状和转归。球虫病并非不感染山羊,近年来经常见到各地羊球虫病造成重大损失以及对其进行研究和调查的报告。因此,针对该场情况综合分析,近年出现的腹泻、瘦弱羊只不断增多屡治无效的状况,应与球虫病和无浆体病有密切关系,建议以球虫防治为主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积极消灭蜱虫,购买储备无浆体、焦虫等原虫病的防治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12-415.

[2]阮正祥,龙冬梅,刘君,等.山羊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应用电脑技术鉴别虫种[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4,34(2):39-42.

[3]范堃.羊球虫病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35-136.

[4]卫九健,张晓东,张子军,等.河南及重庆、安徽部分地区山羊球虫感染情况与种类调查[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32(6):34-38.

[5]孙明,刘志杰,马米玲,等.甘肃省景泰县羊无浆体病的诊断[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4):114-117.

[6]迟庆安,刘志杰,李有全,等.中国南方七省份牛无浆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学,2014,44(1):98-103.

[7]李海辉,何德肆,欧阳叙向,等.湖南省牛无浆体病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8,16(4):9-15.

[8]倪宏波,周玉龙,钱爱东.边缘无浆体的病原学与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09,39(11):1030-1034.

李庆龙 (1986-),男,云南省鹤庆县人,本科,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兽医防治及生产管理工作。

王文 (1964-),男,甘肃省镇原县人,从事草地生态和畜牧兽医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体病球虫病球虫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现状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