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关系在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及机制

2017-09-27涂阳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正性置信区间性格特征

涂阳军 陈 来 杨 智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人际关系在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及机制

涂阳军 陈 来 杨 智1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82)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在内外向性格特征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南省28个社区养老机构,通过现场横截面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49份。通过SPSS24.0和MPLUS7.0进行相关分析并检验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人际关系在内外向性格特征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性格特征影响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外向的老年人更幸福,但其直接作用受到了老年人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要增强老人的幸福感,特别是性格较为内向的老人的幸福感,可通过提升其对人际关系的良好感知来入手。

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中介作用

老年人的内外向性格特征对幸福感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不但能够显著预测偏执等负性心理〔1〕,还能显著预测抑郁状况〔2〕和主观幸福感〔3〕。研究发现,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变量不但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4〕,还明显缓冲了女性绝经期的抑郁心理状况〔5〕,并且与人格特征变量,如人际控制等变量紧密相关〔6〕。本研究深入探讨在内外向性格特征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过程中老年人人际关系可能起到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抽取湖南省7个县市28个社区养老机构共349人进行现场横截面调查。其中男156人,女154人,缺失39人。年龄50~55岁43人,56~65岁147人,66~75岁99人,76~90岁53人,90岁以上2人,缺失5人。工龄:1~10年31人(8.9%),11~20年108人(30.9%),21~30年120人(34.4%),31~40年52人(14.9%),41~47年10人(2.9%),缺失28人(8.0%)。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学69人(19.8%),初中121人(34.7%),高中/中专113人(32.4%),大专、本科及以上37人(10.6%),缺失9人(2.6%)。婚姻状况:一直未婚1人(0.3%),已婚且配偶健在298人(85.4%),已婚但配偶已过世20人(5.7%),离异19人(5.4%),缺失11人(3.2%)。家庭年收入:≤5 000元33人(9.5%),5 001~10 000元43人(12.3%),10 001~30 000元59人(16.9%),30 001~50 000元125人(35.8%),50 001~100 000元43人(12.3%),>100 000元12人(3.4%),缺失34人(9.7%)。

1.2调查方法 ①内外向人格分量表:取自艾森克人格问卷(EPQ)〔7〕,具有极佳的信效度〔8〕,按是否两点计分,典型题项如“你是否有许多不同的业余爱好”,得分越高表示性格越外向。本研究中该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7。②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及正负性情绪两个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由Diener等〔9〕编制,共有5道题,按5点计分,典型题项如“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得分越高表示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本研究该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42。正负性情绪量表共20道题,各有10道题分别测量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得分越高表示情绪越积极或负性情绪越严重,典型题项如“感兴趣的”、“心烦的”,按5点计分〔10〕,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1〕。本研究中总量表和正性、负性情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7,0.91和0.90。③老年人人际关系自评量表:为自编量表,共6道题,5点计分,分子女、父母、朋友、同事、领导、邻居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典型题项如“近1个月以来,你与子女的关系怎么样”,得分越高表示人际关系越好。本研究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和MPLUS 7.0软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12〕,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13〕,并结合分析程序,以P<0.05和95%矫正置信区间不包含数字“0”作为判断中介效应显著的标准〔14〕。

2 结 果

生活满意度、正负性情绪、内外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内外向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影响非常显著,但在纳入中介变量人际关系后,这一作用不再显著,另外,矫正的95%的置信区间也表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间接效应=0.05,95%置信区间为0.01~0.10),置信区间未包含数字“0”,表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显著。内外向对正性、负性情绪的直接影响非常显著,在纳入中介变量人际关系后,这一作用仍然非常显著,另外,正性情绪矫正的95%的置信区间也表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间接效应=0.07,95%置信区间为0.02~0.15),置信区间未包含数字“0”,表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显著。负性情绪矫正的95%的置信区间也表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间接效应=-0.06,95%置信区间为-0.13~-0.01),置信区间未包含数字“0”,表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显著。见图1。

表1 生活满意度、正负性情绪、内外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r值)

1)P<0.01

1)P<0.05,2)P<0.01,3)P<0.001

图1内外向影响生活满意度、正性、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模型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相对于正负性情绪,人际关系完全中介了内外向性格特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这不但再次强化了人际关系在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中的重要作用,还特别提示,如果要提升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特别是针对性格较为外向的老人,最主要的措施是提升人际关系,尤其是对人际关系状况良好的主观感知。而且每提升一个单位的人际关系(良好)感知,则提升0.05个单位的生活满意度,其提升幅度约相当于直接由内向性格向外向性格每变化一个单位(提升0.16个单位的生活满意度)约1/4的效应量。

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过提升人际关系良好感知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中,一个单位人际关系良好感知的提升,能给老年人带来0.05个单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同时能降低老年人0.06个单位的负性情绪,而能大大提升老年人的正性情绪,其值达到0.07个单位。如果简单线性累加这些效应,则通过人际关系中介的作用会达到惊人的0.18个单位,这也意味着,对一个认为自己不是特别幸福的老人而言,通过人际关系良好感知一个单位的提升,可能将其幸福感提升至一个中等幸福的水平。

总之,人际关系在内外向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有研究表明内外向性格特征对老年人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但对老年人甚或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言,人格一般由极为稳定的特质组成〔15〕,因此较难改变,这也意味着如果想通过改变内外向性格特征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任何举措,在实践层面均会遇到巨大的困难。本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这意味着无论是性格内向还是性格外向的老年人,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水平,其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如何提升人际关系。

1夏立伟,范桂红,刘秀英.高龄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953-54.

2谭小林,赵 科,文 晏,等.重庆市农村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840-42.

3冯海英,严顺琴.彝区老年人人格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08-10.

4丁小斌,赵庆华.老年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597-9.

5李淑杏,张 敏,陈长香,等.人际关系对女性围绝经期抑郁发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79-80.

6沈烈荣,刘华山.人际控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215-7.

7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23.

8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15(2):211-8.

9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hol Bull,1984;95(3):542-75.

10黄 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54-6.

11郭明珠,甘怡群.中文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扩展版在660名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524-8.

12Podsakoff PM,Mackenzie SB,Podsakoff NP,etal.The mismeasure of man (ag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eadership research〔J〕.Leadership Quarterly,2003;14(6):615-56.

13温忠麟,张 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20.

14Preacher KJ,Rucker DD,Hayes AF.Addressing moderated mediation hypotheses:theory,methods,and prescriptions〔J〕.Multivariate Behav Res,2007;42(1):185-227.

15杨子云,郭永玉.人格分析的单元——特质、动机及其整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131-5.

〔2017-01-0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B848.6

A

1005-9202(2017)18-4639-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71502057);湖南大学岳麓学者奖励计划支撑项目(2016年)

1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杨 智(1969-),男,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研究。

涂阳军(1980-),男,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格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研究。

猜你喜欢

正性置信区间性格特征
基于贝塔分布的最优置信区间研究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Maxwell分布参数的最短置信区间研究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定数截尾场合Pareto分布形状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