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信念模式和自我管理效能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作用

2017-09-27赵芳芳赵丽华吴爱娟张晓义郭瑜洁谢菊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益处信度条目

赵芳芳 赵丽华 吴爱娟 张晓义 郭瑜洁 谢菊美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人文教研室,江苏 南通 226001)

·调查研究·

健康信念模式和自我管理效能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作用

赵芳芳 赵丽华1吴爱娟2张晓义2郭瑜洁 谢菊美1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人文教研室,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HBM)和自我效能在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BM量表、糖尿病(DM)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M-SES)和自我管理量表对270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预测因素有年龄(β=-0.171,P<0.05),独居(β=0.154,P<0.05),感知益处(β=0.144,P<0.05),感知障碍(β=-0.300,P<0.001)和自我管理效能(β=0.189,P<0.01)。自我管理效能可以强化对健康行为建议的认知所起到的行为促进作用。结论DM健康教育干预可以融合HBM和自我管理效能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

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2型糖尿病

糖尿病(DM)健康教育对改善血糖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1,2〕。DM的自我护理具有挑战性,要求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坚持规律运动、按时用药和检测血糖来持续不断的自我管理〔3〕。健康信念模式(HBM)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HBM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其关于疾病与行为的信念决定的,当人们感受到疾病的威胁,并且认为采纳行为的益处和障碍才有可能引发行为的发生〔4〕。在过去的50年里,研究者已经将HBM应用在避孕套的使用、乳房自我检查、口腔卫生和体育锻炼行为中〔5〕。根据HBM,个人采取健康相关行为的可能性受到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益处和感知障碍的影响〔6〕。此外,低水平的心理支持和自我效能是DM自我管理的障碍〔7〕。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8〕。低自我效能的患者可能认为有些任务比实际困难,导致放弃某些行为。鉴于自我效能的作用,很多学者将自我效能融入HBM中〔9,10〕。本文研究HBM和自我管理效能工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预测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江苏省某市医院T2DM患者270例,无严重并发症。年龄36~90岁,平均(61.38±11.22)岁;DM病史(7.53±6.04)年;体重指数(BMI)(23.57±3.32)kg/m2;自我管理得分是(31.55±9.99)分。在自我管理维度中均分最高的是用药得分(5.97±2.00)分,最低的是血糖检测(2.67±2.08)分。共发放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80%。

1.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HBM量表、DM自我效能量表(DM-SES)和自我管理量表。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DM持续时间、是否独居和有无并发症。

1.2.1HBM量表 Tan〔6〕在2004年编制了HBM的5个分量表用来检验居住在马来西亚的中国T2DM患者健康信念和并发症预防行为之间的关系。5个分量表包括感知易感性(5个条目),感知严重性(3个条目),感知益处(7个条目),感知障碍(11个条目)和对建议的健康行为认知(1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回答由1强烈不同意到5强烈同意。5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在0.52~0.87,平均0.72〔6〕。本研究中分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范围是0.60~0.85,总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是0.73。

1.2.2DM-SES DM-SES包含20个条目,用来评估被调查者管理血糖、饮食、运动的自信程度。问题选项从“完全无法做到”(0分)到“完全可以做到”(10分)。总分0~200分。英语版本的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0.91,重测信度0.76〔11〕。Vivienne Wu等〔12〕翻译的汉语版本以中国台湾地区样本施测,内容效度指数0.86,总量表的Cronbach α=0.93,重测信度0.86。

1.2.3自我管理量表 DM自我管理量表是由Xu等〔13〕在Toobert等〔14〕研制的DM自我管理活动量简表的基础上为中国人群修订的。该量表包括8个条目5个因子,5个因子分别是饮食(1个条目)、运动(2个条目)、用药(1个条目)、自我监测

血糖和足部护理(各2个条目),共解释方差变量的90.9%。本研究中8个条目内在一致性信度是0.708,共解释方差变量的88.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自我管理得分 独居患者比不独居的自我管理得分显著低(P<0.05)。性别、家族史、吸烟、饮酒史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自我管理得分

1)P<0.05;2)数据缺失

2.2自我管理与年龄、BMI、病史、HBM分量表和自我管理效能之间的相关性 DM自我管理与年龄、感知严重性、感知益处、感知障碍、对建议的健康行为认知及自我效能显著相关(P<0.05或0.01)。见表2。

表2 自我管理与年龄、BMI、病史、HBM分量表及自我管理效能间的相关性(r值)

1)P<0.05,2)P<0.01

2.3自我管理行为预测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年龄和独居作为控制自变量放入第一层,解释方差变量的5.6%;将自变量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益处、感知障碍和对建议的健康行为认知放入第二层,解释方差变量增加了14.6%;将自我管理效能放入第三层,解释方差变量增加了3.1%;在第四层中检验自我管理效能是否调节有统计学意义的感知障碍和感知益处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将标准化后的自我管理效能和健康信念模式各变量相乘,作为自变量进入第四层,发现自我管理效能和对建议的健康行为认知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变量解释方差变量的26%。见表3。

表3 自我管理行为预测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第一层R2= 0.056;第二层R2=0.202;第三层R2=0.233,第四层R2=0.260;1)P<0.05,2)P<0.01,3)P<0.001。R2为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变异的比例,△R2为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变异的增量

3 讨 论

本文结果与孙胜男等〔15〕研究结果一致,患者重视患病吃药的做法,用药依从性较好,可能与患者重视治疗而且按时服药容易坚持有关,但是对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不高,可能因为测血糖需要的仪器和试纸比较昂贵,并需要一定的技术,所以坚持较难。

年龄影响自我管理行为,年龄越大自我管理行为越差,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病人的记忆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下降有关。是否独居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与以往研究类似,家庭和社会支持与血糖控制和自我护理呈正相关〔16,17〕。独居老人子女离家而且没有伴侣陪伴,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提示社区应充分组织社会资源,建立丰富独居患者生活的活动中心,安排饮食安全、心理咨询的服务活动,鼓励爱心志愿者为独居患者提供精神慰藉,建立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对于有子女的独居患者,同时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

本文提示,个体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和易感性不足以使个体进行持续的管理行为。个体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还不够,重要的是知晓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在为DM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解释监测的数据结果的含义,让患者确信采纳健康行为可以使自己的血糖改善。另外为期6 w的DM自我管理项目(DSMP)证明了同伴教育可改善患者健康状态,降低抑郁焦虑发生率,提高自我效能及改善医患沟通〔18,19〕。只有当个体从内心意识到自己以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代价确实能换取到预防效果,即行为的有效性,才会采取行动,并有明确的行为方式和路线〔20〕。正如Rosenstock〔21〕所说“知晓易感性和严重性,确实为行动提供了能量和力量;但只有让公众知晓效益,并能先了解所有困难再决心克服之,他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行为的道路”〔22〕。

本研究中自我管理效能是预测自我管理行为的最强因素,这与孙胜男等〔15,23,24〕研究结果相似,自我效能是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预测因素。自我管理效能高的DM患者具备更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稳定的病情〔25〕。自我管理效能可以强化对健康行为建议的认知所起到的行为促进作用。Al-Khawaldeh等〔25〕发现仅靠教育不足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信心、动力和要求的技能。需要综合项目教育、咨询、技能培训使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和维持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构建包括实际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应对技能,重复培训课程以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2Banerjee M,Macdougall M,Lakhdar AF.Impact of a single one-to-one education session on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J Diabetes,2012;4(2):186-90.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J〕.Diabetes Care,2011;34(Suppl 1):S11-61

4Strecher VJ,Rosenstock IM.The health belief model〔M〕.San Francisco:Calif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41-60.

5Kasser SL,Kosma M.Health beliefs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in adul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J〕.Disabil Health J,2012;5(4):261-8.

6Tan MY.The relationship of health beliefs and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behaviors of Chinese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4;66(1):71-7.

7Glasgow RE,Toobert DJ,Gillette CD.Psychosocial barrier to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J〕.Diabetes Spectrum,2001;14(1):33-47.

8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s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9Buglar ME,White KM,Robinson NG.The role of self-efcacy in dental patients′ brushing andossing:testing an extended health belief model〔J〕.Patient Educ Couns,2010;78(2):269-72.

10Bylund CL,Galvin KM,Dunet DO,etal.Using the extended health belief model to understand siblings′ perceptions of risk for 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J〕.Patient Educ Couns,2011;82(1):36-41.

11McDowell J,Courtney M,Edwards H,etal.Validation of the Australian/English version of the diabetes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scale〔J〕.Int J Nurs Prac,2005;11(4):177-84.

12Vivienne Wu SF,Courtney M,Edwards H,et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diabetes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scale〔J〕.Int J Nurs Stud,2008;45(4):534-42.

13Xu Y,Savage C,Toobert D,etal.Adaptation and testing of instruments to measure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mainland China〔J〕.J Transcult Nurs,2008;19(3):234-42.

14Toobert DJ,Hampson SE,Glasgow R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J〕.Diabetes Care,2000;23(7):943-50.

15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33.

16Armour TA,Norris SL,Jack Jr L,etal.The effectiveness of family intervention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systematic review〔J〕.Diabet Med,2005;22(10):1295-305.

17Stopford R,Winkley K,Ismail K.Social support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Patient Educ Couns,2013;93(3):549-58.

18Lorig K,Ritter PL,Villa F,etal.Spanish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with and without automated telephone reinforcement〔J〕.Diabetes Care,2008;31(3):408-13.

19Lorig K,Ritter PL,Villa FJ,etal.Community-based peer-led diabetes self-management:a randomized trial〔J〕.Diabetes Educ,2009;35(4):641-51.

20王红霞,王立英,范书英.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6):634-5.

21Rosenstock IM.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Health Educ Monogr,1974;2(4):328-35.

2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

23Williams KE,Bond MJ.The roles of self-efficacy,outcome expectancies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e self-care behaviors of diabetes〔J〕.Psychol Health Med,2002;7(2):127-41.

24Xu Y,Toobert D,Savage C,etal.Factors inuencing diabetes,self-management in Chines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Res Nurs Health,2008;31(6):613-25.

25Al-Khawaldeh OA,Al-Hassan MA,Froelicher ES.Self-efficacy,self-management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Diabetes Complic,2012;26(1):10-6.

〔2016-08-11修回〕

(编辑 苑云杰/王一涵)

R473.5;R587.1

A

1005-9202(2017)18-4636-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98

国家社科资助项目(No.15BSH124);南通市科技局应用研究课题(No.BK2014011)

1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2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郭瑜洁(1973-),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慢性病预防和护理研究。

赵芳芳(1980-),女,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益处信度条目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中文学习成新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
体育科学定量研究中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