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通络益智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

2017-09-27薛大力张晓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络病血管性益智

薛大力 张晓哲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邢台 054000)

自拟通络益智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

薛大力 张晓哲1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VD) 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V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给予自拟通络益智方(黄芪、人参、全蝎、水蛭、蜈蚣、地龙、川芎、丹参、紫河车、吴茱萸、石菖蒲、益智仁)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吡拉西坦片治疗。两组均4 w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再次评分并复查脑电图结果,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1.7%,P<0.05)。结论自拟通络益智方对VD早期干预有较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吡拉西坦片。

血管性痴呆;络病理论;自拟通络益智方; 吡拉西坦

血管性痴呆(VD)是由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脑性卒中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在所有痴呆患者中,VD的患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2〕。本病呈波动性病程或阶梯式恶化,我国VD的患病率为1.1%~3.0%,年发病率在(5~9)/1 000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预后不良,目前治疗尚无理想药物。本研究观察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自拟通络益智方对VD早期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二院门诊及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均进行CT和(或)MRI检查确诊,并行脑电图(EEG)检查,参照黄远桂编著的《临床脑电图学》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4级〔3〕,且持续跟踪。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0~80〔平均(63.5±5.8)〕岁;病程3~12〔平均(5.0±0.8)〕个月;受教育情况;大学6例,高中19例,初中21例,小学11例,文盲3例;合并高血压48例,糖尿病45例,冠心病36例,均饮食及药物控制,控制良好,其中,EEG正常4例,轻度异常51例,中度异常5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1~80〔平均(64.6±5.2)〕岁;病程3~12〔平均(5.1±0.6)〕个月;受教育情况:大学5例,高中20例,初中21例,小学10例,文盲4例;合并高血压49例,糖尿病47例,冠心病34例,均饮食及药物控制,控制良好,其中,EEG正常5例,轻度异常50例,中度异常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痴呆程度及EEG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因大面积脑梗死导致研究组退组1例,因脑干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对照组退组2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修订的美国精神病学会(APA)1994 年《诊断与统计手册: 精神障碍》DSM-Ⅳ中“可能”VD的诊断标准;②明确的脑血管病史,有或无遗留神经系统体征,发病3个月内出现痴呆症状,并持续3个月;③无明确脑血管病史,CT及MRI检查支持多发性梗死灶者,出现痴呆症状3个月以上;④病程波动,呈阶梯样进展;⑤Hachinski 缺血量表检测排除老年性痴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排除抑郁症;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为轻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26分。排除标准:①CDR评定为可疑、中度及重度痴呆;②目前患有精神疾病,或伴有严重的神经缺损患者,如各种失语、失认、偏瘫;③在出现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之前患有脑意外损伤后痴呆、代谢性或内分泌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病等疾病,或服用过其他抗痴呆药物者;④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⑤患有严重胃肠功能疾病,如严重消化不良、胃肠道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或者其他胃肠道疾可能严重影响药物吸收的患者。

1.3EEG检查 120例患者应用4418型脑电图机(日本光电公司),电极安放按照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置法,患者两耳垂为参考电极,采用单极和双极连接方法,患者检查均于饱餐后2 h内进行,取平卧位,在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配合闪光刺激、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EEG走纸速度3 cm/s,标准电压50 μV/5 mm。记录时间20~30 min。

1.4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所患其他疾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自拟通络益智方(黄芪30 g、人参30 g、全蝎20 g、水蛭15 g、蜈蚣2条、地龙20 g、川芎30 g、丹参30 g、紫河车15 g、吴茱萸20 g、石菖蒲20 g、益智仁25 g),经现代工艺加工制作成细粒剂(主要设备为喷雾干燥仪:sy-6000小型喷雾干燥仪,上海世远生物设备工程公司),一次20 g,2次/d,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山东方明药业集团,国药准字号H37021040,规格:每粒装0.4 g),口服,4片/次,3次/d。4 w为1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3个疗程结束后,再次予以MMSE及MoCA评分,复查EEG结果,并判断疗效。

1.6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均按照尼莫地平疗效评定标准,以MMSE和MoCA量表的积分在治疗前后提高或降低的百分率判定病情的治疗效果,即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显效≥20%,有效≥12%,无效<12%,恶化<-12%,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并根据治疗前后EEG结果比较,来佐证实验结果。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如表1,表2所示,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MO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显效15例(25.4%),有效28例(47.4%),无效16例(27.2%),总有效率72.8%。对照组显效8例(13.8%),有效22例(37.9%),无效25例(43.1%),恶化3例(5.2%),总有效率51.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EGG正常者比例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EEG结果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对照组治疗后EEG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自拟方的疗效优于吡拉西坦片。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EG结果比较(n)

3 讨 论

VD是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中的一种〔4〕,与多种因素相关。研究表明,脑梗死、长期低灌注、皮质下脑白质病变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能参与了VD的发展过程〔5〕。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语言、情感、人格、视觉空间技能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但尚没有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疗法。EEG因其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常作为VD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依据〔6〕。目前针对本病主要选用:改善脑代谢药物、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神经保护剂等药物,但各类药物见效缓慢,不良反应较多〔7〕。在VD的辅助或常规治疗中,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在改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自拟通络益智方对VD进行早期干预。络病即以络脉阻滞为主的一类疾病,络病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医不明治络之法。则愈治愈穷矣”,提出了“络病”这一概念,分析了络病的形成,将络病学说发展到一个顶峰,形成了较全面系统的络病理论,对慢性疑难杂病等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指出:“凡久恙必入络。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凡寒、暑、劳形、阳气受损、嗔怒动肝、七情郁结等皆能致气血阻滞而伤人经络”等。即所谓“络病”,无论内因外因,影响到络脉气血正常运行,皆可致使络脉瘀阻或亏虚,相关病机“虚、痰、瘀”,并且络病一旦形成,病程长,恢复慢。

从中医络病理论入手分析,VD为脑血管疾病(中风)后的病理变化,多是“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经络气血运行失常,导致“痰”、“瘀”互结,脑络瘀滞,痰瘀浊气聚于脑髓,令清窍不清;加之中老年肾虚体质,气血精气难以上输,脑髓损伤,失于清阳之助、精血之濡,令元神失养,而见遇事善忘,神机失用等呆傻之状。VD的发病机制符合络病的病机,多为久病入络,在肾精亏虚、痰瘀内阻的基础上,虚痰瘀毒相互影响,以脉络空虚、脉络阻滞、脉络损伤为其主要病机〔8〕,是典型的脑络病证〔9〕,为病入脑络。可见神机恢复的首要前提即络脉功能正常与否,且神机恢复程度,与络脉通畅充实与否,营卫气血出入正常与否密切相关〔10〕。因此,运用络病理论探讨VD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有其重要意义〔11〕。本方中人参、黄芪等有益气通补之效,且配以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培植生气,填补络气,为叶氏络虚通补之常用药〔12〕;方中水蛭、蜈蚣、全蝎、地龙等虫蚁类药物,善行走窜之性,搜剔血络,松透病根,培补生气,温通血脉,可凑事半功倍之功〔12〕;且据研究表明虫类药物具有显著的调脂、调节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降纤、降低血粘度、缓解动脉痉挛,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氧供应,从而恢复和改善大脑的功能〔13〕;益智仁、石菖蒲等益智醒神健脑之品,再配以吴茱萸、川芎、丹参等辛温、辛香通络药,使本自拟方具有了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益智健脑的作用。叶天士在治疗上还提出“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故经现代工艺加工制作成细粒剂,具有服药方便、成本低、疗效高的优势,并且针对根深蒂固的络病VD,以细粒剂形式以图缓攻,使攻而不伤正。本研究提示自拟通络益智方细粒剂对VD早期干预疗效显著。

1崔 晓,东 红.血管性痴呆中西医治疗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166-7.

2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9.

3黄远桂,吴声伶.临床脑电图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2.

4陆 尤,万 继.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64-5.

5刘 杰.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3):299-300.

6牛兴荣.脑电图在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73-4.

7崔 晓,东 红.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12(1):166-7.

8余 铃,张霖欣,张 虹.从络病学说论治血管性痴呆〔J〕.黑龙江中医药,2013;5(1):7-8.

9常富业,王永炎,高 颖,等.病络机制与痴呆证治述要〔J〕.中医研究,2005;18(5):1-3.

10韦 云,周文泉,郭明冬,等.络病理论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探讨〔J〕.中医杂志,2010;51(7):584-6.

11阿衣努尔·木合买提巴克,赵翠霞.从络病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47-8.

12张晓哲.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络病治法探析〔J〕.河南中医,2014;34(10):1890-1.

13黄淙建,魏江磊.虫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73-5.

〔2016-08-11修回〕

(编辑 曹梦园)

R749

A

1005-9202(2017)18-462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91

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5ZC180;No.2013ZC117)

1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晓哲(1980-),女,硕士,讲师,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研究。

薛大力(1981-),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防治研究。

猜你喜欢

络病血管性益智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益智故事会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及治疗
益智大比拼
基于清代温病学著作的络病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