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速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2017-09-27李水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步行偏瘫下肢

李水琴 欧 妍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77)

等速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李水琴 欧 妍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77)

目的探讨等速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等速运动锻炼,随访6个月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比较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采用改良Ashworyh量表比较两组肌张力变化。结果观察组MBI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肌张力差别不大,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对于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等速运动锻炼;肌张力;步行能力

目前临床上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段主要有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等,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并不理想〔1~4〕。等速运动锻炼作为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对于微弱肌力的测试有良好的灵敏性和可靠性〔5〕。本研究旨在探究等速运动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60~75〔平均(68.14±4.19)〕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62~75〔平均(66.11±5.18)〕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0~74〔平均(67.36±4.88)〕岁。两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6〕;②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③均有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进行正常交流沟通;④患者在他人帮助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行走能力;⑤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配合治疗,主要包括上肢训练、下肢训练、平衡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穿脱衣物、上下楼以及进食步行等),所有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约45 min。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运动测试和训练系统对患者进行等速运动锻炼,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4~7 d内,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下肢等速持续被动运动,1次/d,每次约30 min,在术后7~10 d内,在等速持续被动运动的基础上,加做等速肌力训练,1次/d,每次10~20 min,在术后10~14 d,患者每天行30 min等速持续被动运动和30 min等速肌力训练,分别于上午和下午进行,2 w为1个疗程,共训练4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比较ADL、采用Fugl-Meyer量表运动功能评定(FMA)、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BBS);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以及10 m步行时间;采用改良Ashworyh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张力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MBI、FMA、BBS评分比较 观察组MBI、FMA、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49.17±2.79)m〕高于对照组〔(32.84±3.01)m〕,10 m步行时间〔(40.29±7.38)s〕低于对照组〔(52.66±7.51)s〕,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肌张力变化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肌张力〔(3.23±0.74)vs(3.26±0.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3,P=0.060),观察组治疗后〔(2.01±0.71)分〕小于对照组〔(3.06±0.83)分〕(t=2.026,P=0.045)。

表1 两组MBI、FMA、BB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的基本目标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其高级目标是恢复脑卒中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再就业能力,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是高级目标的基础〔7〕。ADL能力是以生活自理为前提的,其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8〕,因此,恢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等速持续被动运动一般在手术治疗后很短的时间内开始使用,一般为3~5 d,能够有效防止韧带、软组织等发生粘连〔9〕。在患者能够忍受的疼痛范围内进行下肢等速持续被动运动,不会对患者的下肢关节产生过多的牵拉,能够防止肌肉附着点的撕裂,等速持续被动运动不仅能够牵伸韧带、肌腱和关节软组织,还能够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处渗透,提高滑膜的分泌作用和吸收作用,促进关节内的新陈代谢,修复损伤的关节软骨,清除关节内的坏死细胞〔10〕。本研究结果说明等速持续锻炼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肌张力,提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本研究结果还说明等速运动锻炼对于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有报道指出,运动行为与等速运动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等速运动锻炼在临床康复实践中意义重大〔11〕。等速运动训练能够使肌肉在关节活动中受到最大负荷,使其获得高效率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的锻炼,从而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度(ROM)〔12〕。等速运动锻炼能够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给肌肉提供顺应性阻力,并能够提供不同的训练速度以符合患者康复的需要,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反馈信息,进行最大肌力收缩和次大肌力收缩,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

1张清秀,刘佰龙,付家亮,等.基于Relief F算法与脑卒中数据库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2):183-7.

2陈现乐.美国脑卒中中心认证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115-6.

3杨 娟,王 健,欧 书,等.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急救意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840-3.

4谢莉红,陈 军,蒋珍秀,等.脑卒中患者双上肢F波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5):322-6.

5张 肃,高 峰.膝关节最大和次最大等速运动至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肌电特征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3):5344-50.

6姬少珍,张允岭,张志辰,等.脑卒中(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不伴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及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63-7,72.

7童运梅,张武昌,申岳林,等.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196-8.

8付常喜,张秋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1):5397-8.

9秦 朗.等速运动在膝关节创伤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4198-200.

10郑光新,赵晓鸥,常智跃,等.等速运动系统测试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8):609-11.

11董仁卫,郭 琪,刘诗琦.等.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2):207-10.

12吴 霜,刘春风,楚 兰.等.等速运动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肌耐力和社区步行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2):900-3.

〔2017-03-27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R743.3

A

1005-9202(2017)18-4613-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86

欧 妍(1974-),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肾衰竭与免疫研究。

李水琴(1973-),女,在读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及骨关节病康复研究。

猜你喜欢

步行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魔方小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步行回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