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对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CRP的影响及短期疗效比较

2017-09-27许国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大部远端开腹

许国梁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安徽 安庆 246003)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对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CRP的影响及短期疗效比较

许国梁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安徽 安庆 2460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短期疗效。方法老年远端胃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术中情况和短期疗效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实验组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日较短;实验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均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短期疗效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胃癌

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早、中期胃癌最有效的方法〔1〕,但是老年胃癌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身体功能较差,对手术的耐受力弱,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很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2〕。本研究拟观察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短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远端胃癌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60~81〔平均(68.54±6.24)〕岁。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61~79〔平均(69.24±5.78)〕岁。两组年龄、性别比例、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依据2010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胃癌诊断标准》〔6〕关于远端胃癌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肿瘤TNM分期为Ⅰ~Ⅲ期;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非首次治疗;②肿瘤存在远处转移或腹腔播散;③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④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法(KPS)评分>60分;⑤合并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⑥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行胃肠道准备,术前30 min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573)1.5 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切除术,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取上腹部20 cm左右的绕脐切口,探查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情况,行远端肿瘤切除并完成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束冲洗腹腔,逐层关腹。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分开,于脐下1 cm处置10 mm穿刺孔,建立CO2气腹,压力为12 mmHg,采用腹腔镜观察肿瘤、淋巴结及腹腔情况;分别于脐上2 cm左右锁骨中线、左腋前线肋缘下2 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置操作孔,超声刀、肠钳经操作孔进入,游离远端胃大部并清扫周围淋巴结;于上腹部正中取5 cm切口,将胃拖出切除远端胃大部及肿瘤;行毕Ⅱ式切口吻合术;冲洗腹腔,逐层关腹并缝合穿刺孔。

1.3观察指标 手术前及术后24 h,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术中情况、短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与对照组〔(202.45±27.56)min,(295.38±42.11)ml〕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266.57±38.07)min〕较长,术中出血量〔(172.65±24.06)ml〕较少(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日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通气时间〔(2.54±0.36)d vs (4.27±0.61)d〕、首次进食时间〔(5.07±0.72)d vs (6.82±0.97)d〕、术后住院日较短〔(11.56±1.65)d vs (14.64±2.09)d,均P<0.05〕。

2.3手术前后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 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低(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手术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比较:2)P<0.05

2.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3%,与对照组(38.46%)比较明显较低(P<0.05)。

3 讨 论

胃癌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7〕,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老年胃癌具有肿瘤位置低,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病情进展慢的特点〔8〕,手术治疗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因此,胃癌根治术仍为治疗的首选手段。但是,老年人由于重要器官及各项身体功能减退,对手术刺激的承受能力下降,常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及生存率。有研究认为,老年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与创伤过大、手术时间过长、失血过多、手术方式等因素有关〔9〕。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需要的切口大,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较严重,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佳的视野,并且其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近〔10〕。半枝莲、莪术等也可杀伤癌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比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但是术中出血情况较少,这与手术操作过程有关。腹腔镜手术操作较为复杂,进行淋巴结清扫较为困难,需要在多种医疗器械以及团队配合下完成,这些因素均能延长手术时间〔11〕,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但是其所需切口较小,出血量也相对较少。短期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短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TNF-α、IL-6、CRP均为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其血清水平与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有关,能够反映手术创伤的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术中出血量少,短期疗效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1孔伟梁.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检查对胃癌诊断差异比较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0):1580-1.

2邱 伟,李明星.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胃癌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5):179-81.

3闫玉兰.胃癌综合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8):1972-5.

4余佩武,罗华星.腹腔镜胃癌手术规范化实施的策略与技术〔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3):179-82.

5姜可伟.规范全球第二大致死率疾病的诊断——《胃癌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0;1(4):26-8.

6李 威,夏 涛,甘 涛,等.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36-7.

7韦卓民,刘 超.老年胃癌的研究进展〔J〕.蛇志,2011;23(1):49-52.

8周立宇,孙立波,李永超,等.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6):639-42.

9李益萍,王 滢,崔 琼,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3):195-99.

10曹永宽,张国虎,龚加庆,等.初学者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安全性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15;17(6):601-4.

11余高斌,金显峰.腹腔镜手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60-2.

〔2017-01-02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73

A

1005-9202(2017)18-4581-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69

许国梁(1972-),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肝胆胃肠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大部远端开腹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