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短期脑卒中的风险

2017-09-27王晓明黄嘉琪毛旭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短暂性危组脑缺血

王晓明 黄嘉琪 毛旭强

(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无锡 214023)

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短期脑卒中的风险

王晓明 黄嘉琪1毛旭强

(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无锡 214023)

目的探讨年龄、血压、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短期脑卒中风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年龄61~88岁,中位年龄75岁的TIA患者,对其进行ABCD2评分,并在发病后第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尿酸。记录7 d内脑梗死事件的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2评分法及结合血清尿酸水平的应用价值。结果ABCD2评分法及其结合血清尿酸水平两种评分方法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61(0.543~0.778),0.754(0.650~0.859)。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AUC显著大于ABCD2(P<0.05)。血清尿酸水平结合ABCD2评分可将TIA患者分为高危(6~8分)、中危(4~5分)、低危(0~3分)3组,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分别为51.9%、21.2%和4.8%,3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预测价值优于ABCD2评分法,可以成为临床上预测TIA患者发生短期脑卒中概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年龄、血压、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尿酸;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形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年龄、血压、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方法是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的常用方法〔2〕。高尿酸血症是TIA发生和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探讨ABCD2评分和血清尿酸水平结合在TIA高危患者中筛查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住院老年TIA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0~89(平均74)岁。TIA诊断标准:出现短暂的、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且持续时间短暂,24 h内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入院时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未见责任病灶,同时排除癫痫发作、低血糖、心绞痛等疾病。

1.2尿酸测定 患者均在入院后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通过离心后取血清,采用贝克曼库尔特的试剂及仪器,采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浓度。

1.3ABCD2及血清尿酸水平评分法 ABCD2评分法总分为7分,评分标准为:①年龄(A)≥60岁为1分;②血压(B)1分:舒张压≥90 mmHg和(或)收缩压≥140 mmHg;③临床表现(C),2分:单侧肢体无力,1分:仅有言语障碍无肢体无力,其他症状为0分;④症状持续时间(D),2分:持续时间≥60 min,1分:持续时间10~59 min,<10 min为0分;⑤糖尿病(D):1分。ABCD2+血清尿酸评分总分为8分,在ABCD2评分法基础上加入⑥血尿酸: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1分。ABCD2评分结合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8分。

1.4脑梗死诊断标准 根据第4届脑血管病学会议通过脑梗死诊断标准,新发脑梗死病灶根据颅脑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判断。以病程第7天为终点事件观察点。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ABCD2及其结合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ABCD2评分法及其结合血清尿酸水平两种方法预测TIA后7 d内进展为脑卒中的风险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61(0.543~0.778),0.754(0.650~0.859),ABCD2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估方法的AUC(0.754)显著大于ABCD2评分法(0.661)(P<0.05),见图1。

图1 ABCD2评分法及其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分法的ROC曲线

2.2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与发生脑卒中的关系 7 d内发生脑梗死26例(26.0%)。评分≤2分10例,发生脑梗死0例;评分3分11例,脑梗死1例(9.1%);评分4分20例,脑梗死3例(15.0%);评分5分32例,脑梗死8例(25.0%);评分6分21例,脑梗死10例(47.6%);评分≥7分6例,脑梗死4例(66.7%)。根据ABCD2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分法分为低危组(n=21)、中危组(n=52)、高危组(n=27)7 d内脑梗死发生比率分别为4.8%、21.2%、51.9%,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最高(P<0.05)。

3 讨 论

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较高,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早期风险评估,做到危险分层,准确地判断出易感的高危人群,并给予积极干预,对于降低短期脑梗死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ABCD2评分最早由Johnston等〔4〕提出,是评估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但考虑到促使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有很多,如果ABCD2评分法结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会更具临床价值〔5〕。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可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和TIA发生转归关系密切〔6〕。ABCD2评分法往往带有主观性,主要是根据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史询问,难免存在一些主观意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可以更好地辅助ABCD2评分,判断TIA预后。本研究表明ABCD2、血清尿酸水平两者结合评分的应用价值优于ABCD2评分,血清尿酸水平结合ABCD2评分值越高,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越高,反之越低。

1王春霞,徐艳国,赵仁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脑卒中风险评估研究的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33(15):888-90.

2王晓明,吴卫文,陆丽霞.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脑梗死预测分析〔J〕.中国老年病学杂志,2015;35(9):2395-6.

3李华亮,陈佳慧,潘平雷.高尿酸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179-81.

4Johnston SC,Rothwell PM,Nguyen-Huynh MN,et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Lancet,2007;369(9558):283-92.

5张东平,李淮玉.ABCD2评分结合hs-CR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6-8.

6李利峰,张淑娟,张永红.血清尿酸和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7):2004-5.

〔2016-11-13修回〕

(编辑 苑云杰)

R743

A

1005-9202(2017)18-4537-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47

1 无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毛旭强(1968-),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王晓明(1973-),男,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短暂性危组脑缺血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