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塞通胶囊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7-09-27王颖颖王雅利李芳芳王书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血塞通脑血管病西药

刘 柳 蒋 超 王颖颖 王雅利 李芳芳 王书阳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五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血塞通胶囊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刘 柳 蒋 超 王颖颖 王雅利 李芳芳 王书阳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五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老年ICD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胶囊治疗)各53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进行彩超检查、血脂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CAS软斑块的厚度、大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全血粘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老年IC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CAS软斑块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血塞通胶囊;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

大约有70%的脑血管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ICD),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使得血管狭窄,且在破裂脱落后形成栓子,引起血液流变学变化,是ICD的重要危险因素〔1〕。CAS早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高脂血症是CAS发生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2〕。报道表明〔3〕,在治疗ICD的过程中,中药对CAS斑块改善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血塞通胶囊的成分主要是三七总皂苷,是一种适宜长期服用的单方制剂,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往往疗效更佳〔4〕。本文旨在探讨常规西药与血塞通胶囊联合治疗老年ICD患者对CAS软斑块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老年ICD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全国第四届血管病会议制定的ICD的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气虚血瘀症的诊断标准〔5〕;③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且由颈内颈动脉彩超确定为CAS软斑块;④意识清醒;⑤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②合并硬斑块或混合斑块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有消化道溃疡、凝血机制障碍病史者;⑤曾用溶栓、抗凝等治疗;⑥对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⑦依从性差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61~78〔平均(68.53±4.31)〕岁,病程5~19 d,平均(11.21±3.92)d;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60~79〔平均(67.95±4.11)〕岁,病程5~18 d,平均(10.91±3.89)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将0.5 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8)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将200 ml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口服;20 mg辛伐他汀片,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胶囊治疗:常规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血塞通胶囊(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143,规格:50 mg)口服,100 mg/次,3次/d。两组静脉药物滴注均15 d,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进行彩超检查、血脂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1.3.1彩超检查 采用美国vivid7型彩超检查仪对患者颈内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IMT 3项指标进行检查。检查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每项指标均检查3次,取其平均值。

1.3.2血脂检查 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血液流变学检查 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4 ml,用0.4 ml肝素(12.5 U/ml)抗凝混匀后备用。采用LYB-N6B型全自动血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检测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CAS软斑块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CAS软斑块的厚度、大小及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TG、TC、LDL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2。

2.3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3例,心绞痛6例;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16.98%;χ2=4.970,P=0.026)。

表1 两组CAS软斑块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ICD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ICD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液黏稠度增大时,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脑缺血的发生〔6〕。颈动脉是脑动脉的上源血管,与脑血流量直接相关,CAS的发生、斑块的形成常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有研究表明〔7〕,ICD的发生主要与CAS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其中CAS软斑块又称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其覆盖的纤维帽因所含胶原及平滑肌较少而较薄,而含脂质较多因而质地较软〔8〕。血压增高形成血流冲击或动脉痉挛时,CAS软斑块的纤维帽与正常内膜的交界处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ICD的发生。临床治疗ICD的主要手段有抗血小板聚集、抗CAS斑块、积极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等。

胞二磷胆碱是一种核苷衍生物,动物实验表明〔9〕,其在改善脑组织代谢、改善脑功能、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上具有较好的效果。长春西汀是一种具有高溶脂性的吲哚类生物碱,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达到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脑部(特别是脑灰质和病灶部位)血液供给的目的〔10〕。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临床中公认能改善ICD患者CAS与血脂指标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在抗血小板聚集上有较强的作用〔11〕。辛伐他汀为羟甲戊二酰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羟甲戊二酰单酰辅酶A转变为甲羟戊酸使得合成减少,同时可作用于肝细胞中,通过代偿性地增加LDL受体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12〕。另有研究表明〔13〕,辛伐他汀除降脂效果外,也具有稳定CAS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在中医学中,ICD属于脑卒中(中风)的范畴,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络不通为其主要病机,而治疗方式应以活血化瘀为主。有报道显示〔14〕,在ICD的治疗中辩证应用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血塞通胶囊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加脑血流量,应用于心脑血管性疾病具有通脉活络、活血祛瘀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提示血塞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老年ICD更加有效。推测其原因为血塞通胶囊中的三七总皂苷可以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压积,同时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能有效控制血小板的集聚黏附、能调整血脂降低血液黏度,从而使瘀血消散加快、防止血栓形成,其与西药协同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推测其原因为血塞通能通过降低患者缺血组织的钙含量,减轻ICD患者的脑水肿,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效果,同时其能减少人体对西药的药物抵抗〔4〕。黄秋菊等〔15〕研究也发现血塞通与西药联用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上有较好的效果。

1谭 群,陈康宁,史树贵,等.DSA检测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5):499-502.

2Silaghi CA,Silaghi H,Crǎciun AE,etal.Age,abdominal obesity,and glycated hemoglobin are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Med Ultrason,2015;17(3):300-7.

3王洪海,吴兵兵,周德生,等.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误区与出路〔J〕.世界中医药,2016;11(4):570-4.

4贝 筝,李乐雯.氟桂利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老年偏头痛患者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881-2.

5陈宗胜.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4):173-4.

6王 颖,殷 梅.前列地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J〕.医药导报,2016;35(z1):82-3.

7周 舟,王道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10):1737-9.

8胡玉英,刘 泰,胡跃强,等.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4;43(1):33-4,38.

9Gundogdu EB,Bekar A,Turkyilmaz M,etal.CDP-choline modulat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rat sciatic injury〔J〕.J Surg Res,2016;200(2):655-63.

10董琳琳,姜丽杰,刘 莹,等.长春西汀对脑缺血保护作用〔J〕.医药导报,2016;35(10):1059-63.

11Ding D.Implications of aspirin biochemistry in the pathobiology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J Neurol Sci,2014;336(1-2):290.

12Horecka A,Hordyjewska A,Blicharski T,etal.Simvastatin Effect on Calcium and silicon plasma level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arthritis〔J〕.Biol Trace Elem Res,2016;171(1):1-5.

13杨 琳,卢 斌,杜 云,等.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斑块模型家兔血栓形成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1):19-22.

14邱笑琼,杨 军,陆 川,等.结合中医体质因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300-2.

15黄秋菊,韦秀英,李玉兰,等.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血脂异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09-10.

〔2017-01-21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R74

A

1005-9202(2017)18-4524-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8.041

刘 柳(1972-),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猜你喜欢

血塞通脑血管病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银杏达莫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