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疗效探讨

2017-09-15周建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初产妇出血量产后

周建剑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疗效探讨

周建剑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目的 探究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比对两组产妇产后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值得应用。

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多发并发症状,初产妇的出现机率更高[1],其也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正逐步加大对产后出血的研究力度,认为产妇自身与该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需要加强对产妇护理的重视程度,因此,本文重点探究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干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产科分娩的8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产妇中,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61±1.64)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5±2.14)周;观察组40例产妇中,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14±2.32)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71±1.35)周;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分为以下。

1.2.1 疼痛护理

分娩过程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加剧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引发产妇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造成产后出血[2]。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入针对性疼痛护理,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疼痛,顺利分娩胎儿。在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应仔细为产妇讲解分娩疼痛规律,并教授产妇减轻疼痛方式,如拉玛泽呼吸法等。

1.2.2 心理护理

加入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产妇分娩过程的不良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等多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给予产妇积极的心理暗示[3],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聆听产妇对分娩的问题,帮助产妇解答力所能及的问题,调整产妇分娩心态,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1.2.3 健康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加入健康舒适护理。首先,做好产房清洁工作,保持室内的通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摆放适量让人心情愉悦、放松的物品,消除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恐惧感、焦虑感。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产妇家属报告分娩情况,缓解产妇家属紧张的心情,赢取家属的配合,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产后情况,包括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总出血量。

观察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产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s)

组次 n 总产程时间(h) 产后2 h出血量(mL) 产后24 h出血量(ml) 产后总出血量(mL)观察组 42 (11.25±1.34) (87.32±9.21) (162.64±9.57) (195.32±9.62)对照组 42 (13.64±2.11) (142.26±9.32) (257.36±3.51) (279.31±9.14)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分别出现1例(2.38%)、1例(2.38%);对照组分别出现7例(16.67%)、10例(23.81%),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更多,(P<0.05)。

3 讨 论

初产妇是指首次分娩的女性,如果其对于分娩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很有可能引发产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等,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根据临床实践可知,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较为复杂,与产妇本身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加大对产妇护理过程的重视程度。

本文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 4 h出血量以及产后总出血量分别为(11.25±1.34)h、(87.32±9.21)mL、(162.64±9.57)mL、(195.32±9.62)mL,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优。同时,观察组产后不良发生发生率低,说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综合护理干预覆盖在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产前、产中与产后三个环节,为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护理人员需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就初产妇而言,其缺乏生育经验,在产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等情绪,不利于产妇分娩,护理人员需多与产妇沟通交流,与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增强产妇自然分娩信心;其次,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产程的变化,及时察觉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最后,加入适当按摩等护理方式,帮助产妇排除宫腔的积血,最大程度上减少产后出血量,提升产妇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

[1] 谢长芸.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58-2660.

[2] 蔡 淼,白 云.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09-111.

[3] 崔英善,程丽楠,崔文香,等.循证护理在预防我国产妇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123-12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8.99.02

猜你喜欢

初产妇出血量产后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