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及机制

2017-09-03赵詹东刘黎明张建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空白对照低剂量外周血

赵 康 赵詹东 刘黎明 张建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及机制

赵 康 赵詹东1刘黎明 张建军2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目的 通过研究软肝消臌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大鼠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2.5 g·kg-1·d-1)、中剂量组(5 g·kg-1·d-1)及高剂量组(10 g·kg-1·d-1),每组15只。模型建立后每天灌胃治疗,持续5 w。治疗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γ免疫计数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 Ⅲ)水平,采用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TL)水平。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 Ⅲ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 Ⅲ水平明显偏低(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均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 软肝消臌汤10 g/kg剂量能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AST、HA、LN及PC- Ⅲ水平,升高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对肝硬化大鼠有治疗作用。

软肝消臌汤;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多发的慢性肝脏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弥散性肝脏结节和凹陷,临床特征主要为肝硬化腹水〔1~3〕。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肝纤维化,从而引起指标肝脏酶学水平明显升高,还能够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失衡,引起血象的改变〔4〕。因此,研究肝纤维化指标、肝脏酶学水平及血象的变化对评价肝硬化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软肝消臌汤是由党参、黄芪、丹参、茯苓、当归、赤芍、川芎、猪苓、鳖甲和益母草等多种中药煎制而成的汤剂,具有软坚化结、活血散瘀、健脾疏肝之功效〔5,6〕。本实验通过观察软肝消臌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大鼠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药物 Wistar大鼠75只,SPF级,雌性,体重(169.18±14.73)g。饲养条件:温度23℃、相对湿度60%~70%、每日光照12 h。软肝消臌汤:党参15 g、黄芪30 g、丹参15 g、茯苓15 g、当归15 g、赤芍15 g、川芎15 g、猪苓15 g、鳖甲30 g、益母草15 g。依照中药传统方法煎煮,分装,4℃保存备用。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TBA- 1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日本东芝公司;XT1800I型血球计数仪,购自日本SYSMEX公司;XT1800型γ免疫计数仪,购自西安凯普机电有限公司;DL5M型低温离心机,购自上海民仪电子有限公司。40.0% CCl4溶液,购自广州和为化工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购自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大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试剂盒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宁波普瑞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鼠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 Ⅲ)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依照文献报道〔7〕,将Wistar大鼠按3 ml/100 g剂量腹腔注射40.0% CCl4溶液,2次/w,普通饲料喂养,持续6 w。建模结束后,处死一只大鼠,若观察到肝脏表面有弥漫性的结节和凹陷区并伴肝腹水,则判定为肝硬化模型建立成功。

1.4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措施 将75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5只:(1)空白对照组:正常Wistar大鼠,未采取任何处理;(2)模型对照组:建立肝硬化模型,建模后每天灌胃给予2 ml生理盐水;(3)低剂量组:建立肝硬化模型,建模后每天灌胃给予软肝消臌汤2.5 g/kg;(4)中剂量组:建立肝硬化模型,建模后每天灌胃给予软肝消臌汤5 g/kg;(5)高剂量组:建立肝硬化模型,建模后每天灌胃给予软肝消臌汤10 g/kg。以上各组处理方法均持续5 w。

1.5 检测指标 治疗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液5 ml,1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检测血清ALT、AST、HA、LN及PC- Ⅲ水平。采集大鼠外周血10 ml,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TL)水平。血清ALT、AST水平的检测应用TBA- 1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ALT检测试剂盒和AST检测试剂盒;血清HA、LN及PC- Ⅲ水平的检测应用XT1800型γ免疫计数仪;外周血中WBC、RBC、Hb及PTL水平的检测采用XT1800I型血球计数仪。

1.6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行t检验。

2 结 果

2.1 血清ALT、AST水平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低(P<0.05),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ALT、AST水平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2 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 Ⅲ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 Ⅲ水平明显偏低(P<0.05);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3 外周血WBC、RBC、Hb及PLT水平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均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明显偏高(P<0.05),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比较

3 讨 论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特征为肝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及假小叶等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腹水阶段时患者已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8〕。目前,单纯的西医治疗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传统医学认为,肝硬化属“积聚”、“臌胀”、“癥瘕”范畴,是由于湿热疫毒、酒蛊虫毒侵蚀,复以饮食不节、情志失常,以致气滞血瘀、水液聚集,故治疗应以软坚化结、活血散瘀、健脾疏肝为原则〔9,10〕。软肝消臌汤是由党参、黄芪、丹参、茯苓、当归、赤芍、川芎、猪苓、鳖甲和益母草等多味中药煎制而成的汤剂,其中党参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鳖甲具有软坚化结、活血散瘀之功效,茯苓具有益气活血之功效,猪苓、益母草具有益气养血、利水消肿之功效,诸药相互协同,发挥软坚化结、活血散瘀、健脾疏肝的作用〔11〕。另外,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黄芪具有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当归具有改善肝微循环、抑制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增殖及缓滞肝纤维化的作用〔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软肝消臌汤10 g/kg剂量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脏转氨酶是肝脏受损后最敏感的指标,血清ALT水平随肝细胞膜损伤的加剧而升高,血清AST水平与肝细胞线粒体受损程度呈正相关,两者的血清水平能直观反映出肝脏组织的受损程度〔14〕。软肝消臌汤中的多种中药成分协同作用,能够发挥软坚化结、活血散瘀、健脾疏肝的作用,对肝硬化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受损肝脏组织的恢复。软肝消臌汤10 g/kg剂量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HA、LN及PC- Ⅲ水平。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学改变是肝纤维化,从而导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及PC- Ⅲ水平异常升高。软肝消臌汤中当归、黄芪等多种中药成分具有逆转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肝硬化的治疗,使血清HA、LN及PC- Ⅲ水平下降〔15〕。软肝消臌汤10 g/kg剂量能明显升高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软肝消臌汤中赤芍、茯苓、猪苓等多种成分具有减轻肝损伤的作用,能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从而改善血常规〔16〕。

1 Zhang Y,Zhu J,Yin H,etal.ESI- LC- MS method for haptoglobin fucosylation analy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cirrhosis〔J〕.J Proteome Res,2015;14(12):5388- 95.

2 Fialla AD,De Muckadell OBS,Touborg Lassen A.Incidence,etiology and mortality of cirrhosis: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Scandinavian J Gastroenterol,2012;47(6):702- 9.

3 余灵祥,李志伟,郭晓东,等.脾切除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0):1959- 61.

4 Tang HJ,Liu WL,Chang TC,etal.Multiple brain abscesses due to aspergillus fumigatus in a patient with liver cirrhosis:a case report〔J〕.Medicine(Baltimore),2016;95(9):2813.

5 杨毅勇.调肝消臌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2014;35(3):106- 9.

6 李 敏.软肝消臌冲剂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2):91- 3.

7 杨开选,程薇波,王文冬,等.40%四氯化碳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0- 1.

8 Czul F,Levy C.Novel therapies o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Clin Liver Dis,2016;20(1):113- 30.

9 慕永平,刘成海,张 华,等.肝硬化“虚损生积”论〔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2):1- 3.

10 张佩江,赵文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476- 8.

11 边 倩,解新科,胡依文.祛湿消胀汤联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2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7):114- 5.

12 王晓慧,吴同玉.基于“阳化气”理论探讨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思路〔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4):74- 6.

13 覃黎葵,邓天好,黄笑娟,等.肝宁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4- 7.

14 岑成灿,陈耿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6;39(3):34- 5.

15 刘 有,张晓欢,白 剑,等.肝纤维化模型中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及软肝冲剂的治疗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7):814- 8.

16 田正良,邓秀娜,路关超,等.软肝消臌汤治疗大鼠肝硬化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4):95- 8.

〔2016- 08- 31修回〕

(编辑 徐 杰)

张建军(1964- ),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方面的研究。

赵 康(1988- ),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方面的研究。

R57

A

1005- 9202(2017)15- 3676- 03;

10.3969/j.issn.1005- 9202.2017.15.015

1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

猜你喜欢

空白对照低剂量外周血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