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在老年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2017-09-03王旭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灶性局灶造影

王旭芳 王 超

(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

超声造影在老年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王旭芳 王 超1

(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74例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老年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其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观察小病灶良恶性病变的分布状况,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造影的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特异度与灵敏度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诊断中具重要价值,其特异度与灵敏度较常规超声高,值得研究及推广。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肝硬化;局灶性小病灶

肝脏局灶病变为常见性肝脏疾病,包括炎性病变、增生以及良恶性肿瘤等,主要因肝内结构代谢异常、增生以及炎性病变导致肝脏局部发生病理性变化所致,其中常规超声是筛查肝脏肿瘤的首选方法,在定位诊断肿瘤病灶时具较高的准确率,但是无法显示患者病变组织内的血流灌注情况,在定性诊断方面能力受限〔1〕。目前多给予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老年患者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本文旨在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诊断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收治的74例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老年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年龄60~79〔平均(69.47±7.29)〕岁,病灶直径0.43~2.98 cm,平均(1.92±0.21)cm,肝硬化静脉曲张性程度:重度24例、中度13例、轻度37例。排除标准:高度疑似肝细胞癌,超声或CT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形成,病变组织距离体表>3 cm,未接受超声造影或常规超声检查。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年龄>60岁,资料完整,未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

1.2 方法 常规超声:予以患者肝脏二维超声诊断,观察小病灶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后方回声、边界回声、内部回声状况,并详细记录下腔静脉内、肝静脉以及门静脉声像特征,之后应用超声成像仪观察患者病灶内血流状况,记录血流分布情况、分布特征、血管内是否存在栓子回声。超声造影检查:选取最佳切面,之后进入超声造影模式,启动内设计时器、注射造影剂,实时观察可疑病灶的延迟期、门静脉期以及动脉期的灌注剂回声强度状况,详细记录病灶大小、数目以及位置等回声特征,依据回声特征初步诊断患者病灶,之后进入超声造影模式,启动内设计时器的同时注入造影剂,持续观察5 min回声强度状况与病灶灌注,最后保存整个动态影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小病灶良恶性病变的分布状况 超声造影探查发现74例患者共97个小病灶,其中恶性病变59个,原发肝细胞癌36个(37.11%),肝脏转移瘤23个(23.71%),肝囊肿8个(8.24%),海绵状性血管瘤16个(16.49%),肝硬化结节6个(6.18%),局限脂肪浸润5个(5.15%),炎性病变3个(3.09%)。良性病变38个。

2.2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n(%)〕

2.3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超声(P<0.05)。见表2。

表2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n(%)〕

与超声造影比较:1)P<0.05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性恶性肿瘤疾病,其中以肝细胞癌变最为常见,肝硬化遭受致癌因子影响,之后经过高度增生与低度增生不良性结节、再生结节的病情发展,逐渐进展成肝细胞癌。其中肝硬化属于进行性及慢性肝脏疾病,若早期诊断或发现肝硬化患者内的局灶性小病灶,而且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措施能显著改善疾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2〕。

超声检查为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是肝脏疾病患者应用最多、价值较高的一种影像学技术,但是诊断不充分与操作者的依赖性常是超声检查无法回避的弱点。本研究结果和赵蓉等的结果相似〔3〕,说明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诊断中具重要价值。如何精准鉴别肝内局灶性小病灶是临床的重难点,因局灶性病变性质不同,致使疾病预后与医治方法存在较大区别,所以精准诊断及早期检出肝内局灶小病灶具重要意义。常规超声诊断是肝脏病变检验使用最多的一种影像学技术,但是经研究发现常规超声无法精准显示肿瘤部位的微循环性灌注,当患者病灶回声特征、位置以及大小等有所不同时,使用常规超声诊断无法较好地鉴别诊断出肝内局灶病变,而且尤其是发生于患者肝硬化下的小占位,其超声声像图表现不典型,不易鉴别硬化结节及早期肝癌,易出现误诊情况〔4〕。有文献报道将常规超声用于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常规超声检验的声像图不明显,不利于鉴别诊断早期肝癌与硬化结节,继而出现漏诊与误诊现象,降低诊断准确性〔5〕。跟随超声造影的推出与改进,临床超声检查发生革命性改革,致使肝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超声造影主要是以常规超声为基础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于患者外周静脉处注射造影剂,继而提高机体组织微小血管与低速血流的显示敏感性,并且提供较彩色超声更明确、更丰富的检验信息〔6〕。检查前患者无需进行碘过敏试验,该造影剂尤其适用于对MRI、CT造影剂过敏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医治与诊断中使用最多,在肝脏恶性病变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以及良性病变炎性假瘤、局灶脂肪肝、肝脓肿、肝腺瘤、不典型性增生结节、肝硬化结节、血管瘤的定性诊断中使用价值较高,均具特异性表现〔7〕。超声造影技术借助造影剂SonoVue产生的非线性高强度谐波信号可显著提高病灶内血流分布状况的显示率,取得小病灶微血管灌注的特征,继而提高超声技术对肝硬化局灶性小病灶的检出率与定性诊断率。超声造影主要是在二维超声图像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诊断技术,当病灶血供与周边肝脏实质近似且病变较小时,其超声造影无法显示肿瘤病灶轮廓,需和常规超声进行对照方能明确病变位置。因此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对肝脏顶下或右后叶的小病灶,因容易受呼吸伪影与气体遮盖的影响,超声造影易出现漏诊现象,且常规超声无法正常显示,所以造影过程中若未显示病灶需迅速更换扫查面、移动探头,实质性探查患者全肝,察看其是否出现异常廓清灶是诊断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

1 孟 君,杨高怡,张文智,等.超声造影引导颈部淋巴结结核穿刺活检与组织病理学的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2):107- 9.

2 卫晶丽,周 琦,姜 珏,等.胃肠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2):1185- 6.

3 赵 蓉,印淑均,王 敏,等.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072- 4.

4 叶显俊,刘 力,隋秀芳.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 复发转移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2):140- 3.

5 Yeung S,Guruge KS,Taniyasu S,etal.Profiles of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the liver and serum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nd cirrhosis in Australia〔J〕.Ecotoxicol Environmental Safety,2013;96(1):139- 46.

6 杨 悦,张雪君,刘 辰,等.增强CT、MRI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比较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37(4):342- 6.

7 何 雁,张 玲,李小晶.超声造影时间- 强度曲线在肝肿瘤定性及评价射频消融效果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1):844- 8.

〔2017- 05- 16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王 超(1978- ),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疾病研究。

王旭芳(1971- ),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研究。

R445

A

1005- 9202(2017)15- 3856- 02;

10.3969/j.issn.1005- 9202.2017.15.097

1 中国人民解放军65583部队

猜你喜欢

灶性局灶造影
多灶性PTMC与单灶性PTMC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比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癌灶间的异质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
肝脏局灶性炎变的超声造影分析
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