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

2017-09-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功能性常规状态

王 爽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

王 爽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探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焦虑心理的效果。方法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常规组与研究组焦虑状态评价和抑郁状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干预;抑郁心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腹胀、打嗝、恶心、呕吐、未食先饱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且没有器质性病变[1]。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并非十分严重,但会给患者的身体到来较多不适感,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导致其生活质量不佳,甚至出现失眠症状[2]。本次研究就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焦虑心理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能性消化不良患96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心、肾、肝功能受损患者,排除身体其他系统疾病患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共48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为(44.36±5.23)岁;研究组共4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7~72岁,平均年龄为(43.96±5.41)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含健康指导和对症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心理干预。对于入院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即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抑郁的原因,针对性进行心理回溯到。如患者会因为疾病因素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影响家庭和谐关系,继而加重抑郁症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音乐、电影电视等方式进行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组织患者观察喜剧和温馨的电影,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打牌、下棋等进行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利于患者逐渐打开心扉。②健康教育,为了让患者能够意识到不良情绪对病情的不利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让其认识到不良其新股会干扰大脑高级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并影响胃黏膜的血流灌注,尤其是情绪不佳时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出现各类不良症状。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邀请治愈的患者讲述配合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③药物控制,对于情绪状态较恶劣的患者,尤其是严重焦虑抑郁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药物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焦虑情绪评价抑郁情绪评价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850.28±3.6942.16±2.6153.48±6.9242.06±3.75对照组4851.82±4.9548.72±2.5753.25±5.7249.22±4.63t-1.8112.410.188.33P->0.05<0.05>0.05<0.05

1.3 观察指标:比较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评价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进行患者情绪状态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本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17.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析:分析表1可知,护理前常规组与研究组焦虑状态评价和抑郁状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会因为各类不良症状导致情绪受到影响,影响家庭和谐和正常工作,继而促进病情加重[3]。为了确保改善患者的症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从心理角度、治疗角度等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如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4]。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可以对其进行药物控制,确保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依据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不良习惯的纠正,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宜的运动,确保提高患者身体功能,缓解内心不良情绪状态。本次研究对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利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刘艳玲.心理干预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8):136-138.

[2] 刘捷.研究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44-245.

[3] 李保英,凌云.心理干预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36-138.

[4] 翁丽红,顾秋娣,朱晓珠.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6,38(10):1093-1095.

R473.5

:B

:1671-8194(2017)21-0236-02

猜你喜欢

功能性常规状态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常规之外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状态联想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别受限于常规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