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金属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

2017-09-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胃管消化道消失

路 亮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100)

内镜下金属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

路 亮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时使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的效果。方法收集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18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使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内镜下金属止血夹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止血迅速,安全可靠,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效果

消化道出血在急诊室当中十分常见,由于患者机体较为虚弱,或者多个部位同时出血,部分患者呈现间歇性出血,均会导致临床治疗的复杂化[1]。有研究报道称,消化道出血应结合消化科、外科、急诊科对患者进行综合处理,及时找到出血原因和部位,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当中,内镜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内镜采取多种治疗方式也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2]。在本次研究中,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了内镜下金属止血夹的治疗方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18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19例;年龄在23~74岁,平均年龄为(48.2±6.7)岁;45例为上消化道出血,14例为下消化道出血。观察组男41例,女18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年龄为(48.4±6.8)岁;46例为上消化道出血,13例为下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剂量为20 mg。对照组接受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多点注射,每点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剂量为1.5 mL,直到出血点周围黏膜变成紫红色或白色后停止注射。观察组使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插入胃管,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反复冲洗,对出血部位进行细致观察,并调整患者体位,保证病灶的充分暴露。根据患者病灶大小以及血管特点选择金属止血夹,置入持放器当中,经活检孔道送至出血部位,并打开至最大。对止血夹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紧压出血部位,确认夹紧后进行持放器脱离操作。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增加止血夹,保证止血完全。

1.3 评价指标:统计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痊愈标准:患者24 h内胃管的引流液变清,症状消失,大便检查呈阴性;有效标准:患者72 h内胃管的引流液变清,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检查结果呈弱阳性;无效标准:患者72 h后胃管的引流液仍然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症状无改善[3]。

1.4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值>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表2。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对比[n(%)]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组别例数引流管液体变清(h)呕血或黑便消失(d)对照组5928.8±6.94.3±0.8观察组5924.1±6.32.5±0.6t值-3.86413.826P-0.0000.000

3 讨 论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了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血管病变等,患者通常病情重、病势急,因此必须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口服抑制胃酸的药物和止血药物,但是效果不甚理想,通常需要急诊手术治疗[4]。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5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了内镜下金属止血夹的治疗方式,经对比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目前内镜技术在医疗科技进步的影响下得到了不断完善,并成为了消化道出血治疗当中的首选手段,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因此患者的接受度更高。内镜下止血的方法包括了喷洒法、激光法、高频电凝固法、氩离子凝固定法等[5]。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止血属于物理机器方法,通过夹闭止血夹操作所产生的机械力,紧箍病灶及其周围的组织,从而截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6]。值得注意的是,该方式适用于直径低于3 mm的出血血管,包括渗血、喷血血管,因此在肿瘤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消化道息肉切除预防出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手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也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应保证清晰的视野,保证出血灶的充分暴露,且病灶与钛夹呈90°时钳夹得最为牢固,才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内镜下金属止血夹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止血迅速,安全可靠,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1] 张秋瓒,王秀茹,张淑贤,等.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6):327-330.

[2] 廖嘉忠,黄培宁,彭乃宝,等.经内镜金属止血夹治疗Dieulafoy病25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0,32(2):177-179.

[3] 酒龙根,唐文香,吴剑,等.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313-2314.

[4] 张亚辉,欧阳义,张丽艳,等.内镜下金属止血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 (4):503-506.

[5] 姚圣华,崔桂平,郭丽梅,等.内镜下治疗术中及术后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止血142例研究[J].医药前沿,2012,20(36):173-175.

[6] 易静,孙辉,刘琴,等.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62-63.

R573.2

:B

:1671-8194(2017)21-0153-02

猜你喜欢

胃管消化道消失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