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7-09-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王 旭

(大连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王 旭

(大连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状况。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脑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一般采用溶栓治疗属于临床常用手段之一[1]。其中尿激酶溶栓治疗成本低,在临床应用广泛,甚至在基层医院也有较好的应用成效,符合我国医疗实际状况。但是随着医疗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优化治疗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通过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运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年龄为(57.2±6.3)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48~79岁,平均年龄为(56.1±5.7 )岁;所有患者均同意治疗与研究工作的开展,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使用量依照1万U/kg的标准做静滴用药,药量最大不超过150万U,配伍100~200 mL的生理盐水,同时静滴时长需要控制在0.5 h内。观察组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使用量依照0.9 mg/kg的标准做静滴用药,在用药前1 min使用10%药物,而后90%的药物配伍100 mL生理盐水在1h内全部静滴完,同时要观察患者保持血压稳定、电解质与水平衡。

1.3 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治疗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为症状全部消除,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显效为症状得到基本控制,恢复生活自理;有效为治疗后病情有一定改善;无效为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严重化。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低代表情况越理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度越低。

1.4 统计学分析:将治疗有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见表1所示,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注:两组对比,P<0.05

分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0)15.81±3.044.12±2.79对照组(n=40)15.76±3.459.01±3.52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差异:见表2,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损引发血栓所致,一般多采用静脉溶栓与抗血小板治疗[2]。静脉溶栓治疗成本低,操作便捷,在临床适宜性广。尿激酶属于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其药物半衰期相对较短,同时没有抗原性,有效的促进血栓更快的溶解,进而达到血管再通与血液黏稠度降低的功效[3]。但是该药物运用在陈旧性血栓情况中治疗效果相对较弱,因此导致治疗效果有待提升。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性药剂,药物主要成分为糖蛋白,有效对纤维蛋白原产生有效刺激,进而产生纤溶酶,进而达到溶栓功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3h内运用该药物可以有效的保证用药安全性,保证治疗效果,但是实际用药中,很大部分的患者无法满足相关溶栓条件,甚至无法做到发病后3 h内用药,一般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主要集中在病发后3~4.5 h,如果错失该时间窗则可能错失最佳的溶栓时机。因此,除了药物作用,还需要把控用药时机,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效。本研究中,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P<0.05;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效果更具有优势。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状况。

[1] 鲍宇,李国忠.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7):633-635.

[2] 李文山.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7):86.

[3] 鲍旭.尿激酶及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103-10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差异[n(%)]

R743.3

:B

:1671-8194(2017)21-0141-01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