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7-09-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吉西低剂量毒性

李 卉

(山东省曹县公费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李 卉

(山东省曹县公费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目的探索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高剂量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毒性反应发生率、FEV1指标、FVC指标、FEV1/FVC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

低剂量吉西他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肺功能

肺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本文旨在探索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择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对12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低剂量吉西他滨组)和对照组(高剂量吉西他滨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32∶28,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为(53.24±2.9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33∶27,年龄41~66岁,平均年龄为(54.78±1.28)岁。观察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化疗治疗方案,且给予患者营养剂支持、护肝药物和抗感染药汁治疗。对于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可静脉推注10 mg地塞米松和静脉滴注0.4 mg的西咪替丁等。

对照组治疗方式: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剂量吉西他滨治疗,静脉滴注1000 mg/m2的吉西他滨,控制在30 min内滴注完,且在化疗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分别给药。观察组治疗方式: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静脉滴注250 mg/m2的吉西他滨,控制在30 min内滴注完,且在化疗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第22天分别给药。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发生率、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指标、FVC指标、FEV1/FVC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肺功能指标采用t检验,毒性反应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对比毒性反应发生率、肺功能指标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n)时间FEV1(L)FVC(L)FEV1/FVC(%)观察组(n=60)治疗前2.39±2.1413.43±5.4326.12±3.99治疗后0.53±0.0230.23±7.1212.43±3.31对照组(n=60)治疗前3.86±1.1415.7±3.2627.97±2.14治疗后1.94±0.6920.86±4.7419.74±4.89

3 讨 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治疗方式为化疗治疗,虽化疗治疗效果显著,但容易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导致大部分患者难以忍受痛苦而停止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治疗从以往单纯追求生存率转变为提高生存率同时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2]。

我院通过对比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和高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效果表明,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吉西他滨为人工合成药物,属于新型胞嘧啶核苷酸类药,当其进入人体后,可迅速将三磷酸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和二磷酸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代谢物,而小剂量的使用,可使脱氧核苷酸水平下降,抑制毒性细胞DNA的合成,提高自我抗细胞毒素能力,起到较强的抗癌功效,且小剂量的使用,可降低患者毒性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3]。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毒性反应发生率、FEV1平均数据、FVC平均数据、FEV1/FVC平均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确切,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毒性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所以其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1] 所鸿,年英,郝璐,等.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3,8(3):330-331.

[2] 管慧红,杨宏凯,周岚,等.低剂量吉西他滨延时输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药学,2014,4(4):277-281.

[3] 罗忠伟.低剂量吉西他滨单药治疗4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165-16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对比

R734.2

:B

:1671-8194(2017)21-0130-01

猜你喜欢

吉西低剂量毒性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二甲双胍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阻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