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资料的初步研究

2017-09-03康伟明文晓燕郭海荣张惠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肉芽肿乳腺炎小叶

薛 毅 康伟明 文晓燕 郭海荣 张惠芳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资料的初步研究

薛 毅 康伟明 文晓燕 郭海荣 张惠芳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例资料,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30~40岁的已婚女性,均因乳腺肿块就诊,以乳腺小叶的病变为主要病例特点,呈结节状分布,8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小叶区段切除术的应用较多,术后随访6年仅1例复发。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唯一的确诊手段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中应与乳腺癌进行鉴别。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症,多发于已婚、经产并哺乳后的年轻女性,且85%以上的患者于产后6年内发病,因此,又称为肉芽肿性小叶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1]。该病是以乳房的肿块、疼痛、乳腺脓肿、乳腺窦道等症状为主的非细菌感染性的、非干酪样坏死的、慢性的、良性的疾病,但其易反复发作,且术后复发率为5.0%~30%,对患者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2]。为了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笔者选取69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表1 影像学检查的结果[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69例,均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且所有患者的病理切片均进行了碘酸雪夫氏染色和抗酸染色,排除了霉菌和分歧杆菌感染的患者。

1.2 数据处理:将研究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以95%为可信区间进行准确地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9~46岁,平均年龄(36.15±2.47)岁,其中43例患者的年龄位于30~40岁;病变位于左侧乳房31例,右侧乳房32例,两侧乳房同时发生病变6例;89例患者中有生育史65例,有哺乳史62例,有流产史37例,有外伤史4例。

2.2 临床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单纯肿块型、肿块伴疼痛型、肿块伴乳头溢液型及肿块伴疼痛及乳头溢液型四种[3]。69例患者中单纯肿块型34例,肿块伴疼痛型28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发热;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肿块,边界清楚,伴有不同程度的乳头内陷、皮肤炎症、破溃,且多位于外上象限。

2.3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69例患者中67例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计数升高6例,血清泌乳素异常7例,所有患者的乳瘤标志物CA15-3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69例患者中53例进行了X线摄影检查,55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6例患者进行了上述两项检查,4例患者两项检查均未进行,见表1。

2.4 病理检查:69例患者中27例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的空心针穿刺活检,其中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4例,慢性炎症21例,炎性病变2例;67例患者术中行冰冻活检,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21例,慢性炎症45例,小叶增生及炎症1例。

2.5 镜下检查:69例患者的石蜡切片均未见干酪样坏死和胆固醇结晶,其中合并腺纤维瘤2例,合并腺纤维瘤趋向1例,伴有慢性间质炎1例,合并亚急性间质炎1例,合并囊性增生1例,伴有导管扩张1例。2.6 治疗:69例患者均行以切除乳腺小叶区段为主的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肿物所在区段的切除术、13例行肿物广泛切除术、2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2例行脓肿清除引流术,1例行乳腺的次全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6年的随访,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复发率为1.45%,且伴有溃疡和窦道,于术后8个月行全乳切除术。

3 讨 论

临床上多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是由分泌物溢出并渗入小叶结缔组织间隙,导致乳腺上皮和乳腺小叶发生了破坏,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大部分的小叶内末梢导管或腺泡发生了破坏或消失,而小叶内形成肉芽肿,形成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多种炎性细胞的浸润,终末期的病理特征是脂肪坏死、脓肿形成、纤维化,而小叶腺泡会发生融合[4]。而当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变多会累及乳晕区,导致乳晕区的结构发生了局部性的破坏,牵拉纤维组织引起乳头的内陷,此时乳腺的导管和小叶的结构均发生了破坏,临床检查难以确定病灶是起源于乳腺小叶还是乳腺导管[5]。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Kessler和Woollch于1972年提出的,手术、尼泼松和甲氨蝶呤等是治疗该病较为有效的方法,其中手术较常用,治疗流程:反复多次切开脓肿-换药联合抗生素治疗-好转再复发-再切开等,治疗的关键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对病灶进行彻底、有效的切除,并保留正常的组织,但是术后的复发率较高[6]。

王玉、周颖和李琼等[7]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异同探讨及中医治疗体会》中指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与服用避孕药、棒状杆菌感染、乳汁所致的免疫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及高泌乳血症存在密切的关系。由于高泌乳素血症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上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前检测血清泌乳素尤为重要[8]。目前没有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金标准,临床上的诊断以组织病理血诊断为主,再结合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泌乳素、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等)、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胸部X线片,乳腺超生等进行诊断[9]。

乳腺癌是临床上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的肿块多为无痛性的,质地较硬、边界清晰,表现多不光泽,而中晚期的患者多出现酒窝征、乳头内陷、癌性溃疡等病变,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症状多比较相似[10]。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30~40岁的已婚女性,均因乳腺肿块就诊,以乳腺小叶的病变为主要病例特点,呈结节状分布,8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小叶区段切除术的应用较多,术后随访6年仅1例复发,临床上唯一的确诊手段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中应与乳腺癌进行鉴别。

[1] 钟少文,李艳桃.浆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z1):95-97.

[2] 张珊珊,钟晓丹.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鉴别及处理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3):194-195.

[3] 闵三旭,郎荣刚,傅西林,等.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5-19.

[4] 刘世浩,彭永强,闫朝岐,等.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194-195.

[5] Utor DA,Moreuo P,Granados MC,et al.Review of the current techniques in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mmary duct-assoc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 sequence(MDAIDS)in males taking into account two new cascs[J].Breast Dis,2012,33(1):149-157.

[6] 张超杰,范培芝,刘鹏,等.动态磁共振成像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1):86-89.

[7] 王玉,周颖,李琼,等.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异同探讨及中医治疗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1-4.

[8] 于海静,韩旎,杨剑敏,等.难治性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1):30-34.

[9] 陈壮威,黄晓曦,王红玫,等.糖皮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5,49(3):191-192.

[10] 周长玉,许茂盛,喻迎星,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动态增强MRI和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及其与乳腺癌的鉴别[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4,48(12):1000-1004.

R737.9

:B

:1671-8194(2017)21-0101-02

猜你喜欢

肉芽肿乳腺炎小叶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防治苹果小叶病 流翔高钙来助力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