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9-03锦李年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结肠镜围术直肠

郑 锦李年丰*

(1 海南省陵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海南 陵水 572400;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 锦1李年丰2*

(1 海南省陵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海南 陵水 572400;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的135例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做为实验对象。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各项指标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术,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腹腔镜;结肠镜;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微创术疗效

有报道指出[1],医疗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结肠镜与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双镜联合可对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可能,二者临床应用中的互补作用,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降低并发症概率。我院从2014年1月开始研究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n)手术用时(min)术后引流量(mL)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时间(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天数(d)观察组67118.32±10.4798.52±25.3355.32±21.373.94±1.2020.31±3.246.58±0.27对照组68150.33±11.52125.35±19.63180.34±21.326.51±1.5731.25±5.4313.51±1.98t值-4.25144.03815.21475.55174.02183.1892P值-0.03210.03220.02890.02350.04140.0339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的135例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经病理检测确诊为结直肠肿瘤[2]。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35例;年龄42~67岁,平均(51.25± 10.33)岁;病程3~8年,平均(2.91±1.36)年;病理结果: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29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35例;年龄41~66岁,平均(51.39±10.28)岁;病程3~7年,平均(2.84±1.25)年;病理结果: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31例。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排除治疗过程因本人或家属意愿放弃治疗的病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良恶性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分组可行。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治疗[2]。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治疗[3]。观察组患者依据患者肿瘤位置及病情不同,双镜联合方式亦不同。患者肿瘤位置处于肠管弯曲处或黏膜褶皱等特殊位置时,结肠镜无法独立切除,采取腹腔镜辅助结肠镜切除术治疗,双镜联合可降低术中穿孔与出血并发症风险;患者为结直肠浸润性恶性肿瘤时,需采用结肠镜定位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中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定位切除病灶;患者为结肠多发息肉合并肿瘤者,需要腹腔镜下应用结肠镜手术祛除息肉后再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

1.3 临床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

1.4 统计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创口出血、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有报道指出[4],结直肠癌做为消化系统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变化,使得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开始逐年增高,临床上较常见的结直肠癌类型主要有多源原发性结直肠癌及结直肠癌合并息肉。

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5],电子结肠镜临床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的切除治疗过程中,具疗效显著、微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并发症少发及临床应用简便易行的特点,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首选手术措施。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对于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治疗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中,通过对肿瘤足够的切除范围、淋巴清扫、肿瘤非接触原则、切口保护等措施。有报道指出[5],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电子结肠镜治疗,其肿瘤复发率接近传统开腹手术,成为结直肠癌患者除开腹治疗以外首选的肿瘤根治措施。

有学者研究结果提示[6],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肿瘤位于肠腔内及病灶微小患者,腹腔镜根治术中肿瘤定位较难,临床实践中联合结肠镜后,结肠镜具有较好的触觉反馈效果,有助于肿瘤定位,弥补了腹腔镜的不足,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应用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围术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232,t=5.6987)。双镜联合微创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8%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治疗患者的23.5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232,χ2=11.1422)。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术,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张献臣,张东洋,刘首芳,等.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 20(3):165-167.

[2] 何敏,王磊,古丹丹.探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84.

[3] 赵允杉,李松岩,邹振玉,等.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34(3):220-221.

[4] 梁永辉,温钦,磨鹏诗,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5,35(9):13-14.

[5] 叶俊文,王辉,谭淑云,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48例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3):149-151.

[6] 王文闻,孔维民,王吉侯,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60例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14):45-46.

R735.3

:B

:1671-8194(2017)21-0096-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结肠镜围术直肠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