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探讨

2017-09-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医治肱骨切口

史 东

(大石桥陆合医院骨科,辽宁 营口 115100)

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探讨

史 东

(大石桥陆合医院骨科,辽宁 营口 115100)

目的探析关节外侧小切口医治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抽取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脓骨裸上骨折手术;观察组采取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比较2组临床医治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52.5%,组间对比存在高度统计学价值(χ2=8.21,P<0.01)。结论给予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关节外侧小切口术进行医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采纳与推行。

关节外侧;小切口;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四肢骨折。临床通常根据患者的骨折移位状况,而将其分成2种类型。即屈曲型骨折与伸直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在临床所占比重较高,约为90%[1]。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群体中比较多见,多由外界暴力、交通事故等间接性损伤所致。为进一步改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医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就关节外侧小切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医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抛硬币的随机分组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4~60岁,平均年龄(25.58±2.91)岁;骨折发生时间1~18 h,平均骨折发生时间(6.92±1.52)h。对照组:男性75例、女性13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26.37±3.59)岁;骨折发生时间1~21 h,平均骨折发生时间(7.26±1.45)h。采用统计学处理手段,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P>0.05表示无统计学价值,故可用于对照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脓骨裸上骨折手术进行医治。观察组采取微创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进行医治。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置患者仰卧位;针对开放性骨折患者,需先给予创口清理;选择患者肘外侧入路行小切口;切开皮下组织,从肱桡肌与肱三头肌间隙进入;剥离显露骨折端,行牵引、撬拨复位操作;确保骨折复位正常,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使用克氏针行内固定;冲洗后,选用可吸收线行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对临床医治效果进行等级划分[2]。共分成4级,即优、良、尚可、差。①优:患者骨折彻底愈合,未见畸形;关节功能活动范围>110°;②良:患者骨折基本愈合,未见畸形;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伸0°屈100°;③尚可:患者骨折明显愈合,未见畸形;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伸0°屈80°;④差:患者骨折愈合,可见肘关节内翻或者外翻严重[3];关节僵硬,关节功能活动范围<40°。100%×(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医治优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40例对照组患者中,术后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80,P<0.01组间对比存在高度统计学价值。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见表1。

表1 2组患者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对比

表1 2组患者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对比

组别例数(n)住院时间(d)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d)观察组409.45±2.1661.27±5.32对照组4014.62±2.7984.45±7.78t-9.267015.5547P-<0.05<0.05

观察组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医治疗效为优者16例、良者15例,优良率为82.5%;对照组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医治疗效为优者10例、良者11例,优良率为52.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21,P<0.01组间对比存在高度统计学价值。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的比较[n(%)]

3 讨 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骨折部位处于肱骨髁交界位置的骨折,临床多见与儿童于儿童阶段[4]。由于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年龄段,若未对肱骨髁上骨折采取积极有效的医治措施,极易导致肘关节发生畸形。肱骨髁上骨折的致伤原因多为运动致伤、交通事故所致以及生活伤等。

临床上对一些采取手法复位医治无效、重度骨折移位以及骨不连的患者,均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医治[5]。对于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等症状的患者,也通过介入手术疗法进行医治。临床医治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外侧入路手术、常规切口手术、后侧入路手术等。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常规脓骨裸上骨折手术与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发现临床应用常规脓骨裸上骨折手术的患者,术后易发生不良反应,并且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关节功能时间均较长,临床收效不佳。因此,不予以推荐。而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具有手术操作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复位操作简单易行的优势。因此,临床将其作为医治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

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52.5%;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组间对比存在高度统计学价值(P<0.01)。

综上所述,给予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关节外侧小切口术进行医治的疗效显著,可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采纳与推行。

[1] 庞敬沛,杜敦进,高凯.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严

重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775-777.

[2] 兰孝忠,周特.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0):75.

[3] 孙杨,崔波.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J].吉林医学,2014,35(24):5444-5445.

[4] 孙茂伟,魏永禄.关节外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265-266.

[5] 张忠盛,李艳.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1):81-82.

R683.41

:B

:1671-8194(2017)21-0093-02

猜你喜欢

医治肱骨切口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分类医治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神奇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