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

2017-09-03赵侗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败血症病理性黄疸

赵侗玲

(鞍山市妇儿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

赵侗玲

(鞍山市妇儿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了解本院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培养阳性率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选择抗生素。方法对100例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培养的监测。血培养阳性的标本继续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阳性标本为23例,占2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 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肠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其感染中以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多数耐药。结论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应进行常规性血培养检测。而葡萄球菌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培养;败血症;耐药性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液感染性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为了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败血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对10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病原菌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100份标本均来自我院新生儿病房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2]。年龄均≤20 d,男66例,女34例。

1.2 细菌培养:100例新生儿患者均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无菌操作抽取1~3 mL血液加入血培养瓶中送至细菌实验室培养检测。血培养瓶是由安图生物生产的双相血培养瓶,接种后每天倾斜观察,7 d内有细菌生长,发出阳性报告并进行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 B10-KONT微生物分析系统(analytic products inc,API)进行菌种鉴定(由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

1.3 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采用水解酪蛋白(mueller -hinton,M-H)琼脂纸片扩散法做抗生素的药敏试验。

2 结 果

2.1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构成比: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血培养阳性率大多在10%左右[3],本院100例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为23例,占2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 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肠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阳性率略高。

2.2 药敏试验结果:23例血培养阳性者其药敏结果显示:血培养感染以阳性球菌为主。药敏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多数耐药见表1。

2.3 治疗和转归:23例败血症患儿中,治愈 18例(血细菌培养转阴,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占78.3%;自动出院5例占21.7%(因严重合并症和社会经济原因)。

表1 23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 [n(% )]

3 讨 论

病理性黄疸:当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引起死亡或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溶血症、胆道畸形、新生儿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不管是那种疾病能够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很可能发展为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甚至可以致死的“核黄疸”,一定要加强预防和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明确病原菌及合理选用抗生素。其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耐药率也不断增高,多重耐药菌所致的新生儿感染不仅是国内,在国外也是最棘手的临床问题。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对避免盲目滥用广谱抗生素,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较为多见,黄疸可为败血症的唯一表现。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常无特异性表现,但后果极为严重,应及早作出诊断性评估,迅速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愈率[4]。新生儿败血症目前仍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在12%~20.5%[5]。

本资料中发现,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3例阳性标本中表皮葡萄球菌占82.7%。革兰阴性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占8.7%。药敏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多数耐药。所有培养均为单一病原菌,未发现二重感染病原菌。

由于新生儿感染的特殊性,在临床用药的选择上也应多加注意。阿米卡星由于其可能的耳毒性及肾毒性等限制其使用;万古霉素可引起耳、肾毒性不良反应,特别是早产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且万古霉素价格昂贵,所以不应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头孢噻肟价格相对适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作为新生儿的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医务人员也需提高对院内感染严重性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和无菌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以降低血培养检查的污染率。

[1] 王邦松,李庆新,王震龙.院内感染败血症临床和菌谱耐药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0,30(2):149-151.

[2] 杨敬芳,李继红,王鑫,等.6445份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75-577.

[3] 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8, 26(3):163-164 .

[4]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儿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44-550.

[5] 宋韶鸣.新生儿败血症[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5):233-234 .

[6] 李健,高雅莉,魏彦,等.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学杂志,2005,15(5);555-557.

R722.13+1;R722.17

:B

:1671-8194(2017)21-0079-02

猜你喜欢

败血症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